信大诚聘|自动化学院专辑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一、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核心区域。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以及75个本科专业,并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在学科评估中连续两轮名列全国第一,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二、学院简介

  (一)学科平台

  

  学院现设有六个本科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雷丁大学合作的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二级博士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977人,研究生637人。

  

  学院于1998年获批系统分析与集成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5年获批系统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批系统科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位点,2014年获批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系统科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08年获批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2011年至今,学院获得江苏省优势学科的持续立项支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获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0年,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自动化类(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建设,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拥有江苏省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气象探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科研平台(测试计量技术及气象仪器、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电机与驱动系统),8个校企研究院,14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目前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4000余台套,设备总值9500余万元,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学院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教育工作,2015年、2020年两次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二)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开展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电气自动化与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围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核心任务,形成科研团队8个。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专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2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70余人,博士化率达到98%以上,一年以上国际化背景的教师比例达58%。学院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团队5个;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双创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一批省部级以上人才40余人。

  

  学院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2项。教师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指导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智慧工厂虚拟实训》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气象仪器基础》获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电子科技进中小学》、《数字图像处理》获江苏省一流课程,《随机分析》入选首批江苏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三)科研创新

  近五年,学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在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电气自动化与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创新研究。在控制与模式识别相关领域的顶级刊物IEEE TAC、Automatica、IEEE PAM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过亿元。近三年学院获批23项国家级项目和24项省部级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获批率为13.7%,其中国家级青年基金项目获批率为16.1%。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获批率为42.9%,其中省级青年基金项目获批率为37.8%。发表高质量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

  

  三、招聘岗位

  1.招聘人数:

  面向海内外招聘各层次高端人才和学术骨干若干。

  2.招聘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3.人才类别:

  (1)领军人才;(2)学术带头人;(3)学术骨干。

  四、招聘条件和待遇

  学校给予录用人员(非兼职)高校事业编制,学校提供国内一流的薪资待遇、完善的科研条件和强大的团队支持。优秀人才还可申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学者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名师培育工程”等人才项目。鼓励以团队形式加盟,团队成员须满足学校招聘条件。引进人才均须满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2022年)》中相应类别基本条件,同时应满足以下学科条件。可叠加享受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待遇。

  (一)领军人才

  1.招聘条件

  ① 正高级职称,年龄5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兼职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

  ② 在某一领域取得被学界广泛认可的业绩,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或IEEE Fellow、IFAC Fellow、AAAI Fellow等;或主持重点类及以上的国家级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前二)或国家科学技术奖(排名前五);IEEE汇刊(一区)主编;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或在教育教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同等水平业绩;

  ③ 具有一定的行业积累与合作资源,担任过双一流高校、高等级科研院所主要领导(或相当级别职位)者优先;

  ④ 获得海外著名大学助理教授;

  ⑤ 学术造诣深,在科学研究方向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成果; Nature/Science 正刊/子刊1篇以上、SCI一区10篇以上。

  2.岗位待遇

  结合学校招聘公告发布的待遇条件,补充学院可支持配套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场所、实验场地、团队支持、项目申报支持、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等,下同。

  ① 直接给予高校事业编制,入职后享有江苏省政策规定的公积金、住房补贴、社会保险等法定待遇,以及学校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

  ② 纳入“龙山学者支持计划”第三层次以上,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实行年薪制),同时在安家费、住房、科研启动费、办公和实验设施、研究生和博士后招收指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一人一议);

  (二)学术带头人

  1.招聘条件

  ① 高级职称,年龄5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兼职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

  ② 在相关领域取得较高学术造诣并有一定影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入选省部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或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及同等级科研项目;或在行业关键技术问题突破、重大事项决策咨询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或在教育教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同等水平业绩;

  ③ 符合江苏省高校专任教师引进相关要求。

  2.岗位待遇

  ① 直接给予高校事业编制,入职后享有江苏省政策规定的公积金、住房补贴、社会保险等法定待遇,以及学校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

  ② 学校将年薪制升级为“龙山学者支持计划”,在职教师(含新引进教师)均可申报,分五个层次,年薪30-150万不等,考核方式灵活。

  (三)学术骨干

  1.招聘条件

  ① 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招聘优秀博士(后),具有1年及以上海外研修经历者优先;

  ② 优秀博士(后)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③ 应届博士: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二区以上≥2篇);

  ③ 出站博士后: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二区以上≥3篇),并主持完成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或主持(含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2.岗位待遇

  ① 直接给予高校事业编制,奖励性绩效参照副教授标准发放;

  ② 安家费80万以上,科研启动费30万以上;

  ③ 提供职称破格晋升渠道;

  ④ 享有学校人才过渡房、租房补贴、人才公寓购房优惠、子女教育等福利待遇;

  ⑤ 提供人才特区配套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场所、实验场地、团队支持、项目申报支持、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等,具体与学院和人事处沟通。

  其他各类型人才岗位待遇详情请参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2022年)》(具体可扫描文末招聘启事二维码)

  五、应聘须知

  (一)应聘报名时间:

  常年招聘,随时联系。

  (二)应聘需提供以下材料: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应聘申请表》;

  2.学历、学位、职称证明、获奖证书扫描件;

  3.近五年2-5篇代表作。

  (三)请将以上材料发送至应聘邮箱:zdhky@nuist.edu.cn

  联系人:潘莉,联系电话:86-25-58235316

  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2022年)

  来源:人事处

  责编:沙凝萱

  审核:方向

上一篇:北京交通大学好不好?为什么说它很厉害,实力到底如何?
下一篇:初二物理: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分析,可打印版,需要的找老师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