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为默克尔制作国礼,现在在干什么?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晚上8点,刚刚吃完晚饭的李志仁回到书房,坐在写字台前和一位客户视频连线。作为一位机床数控系统技术工程师,由于疫情原因,很多业务和服务,都从线下转到线上,远程指导客户操作。

  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办,来自全球123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注册参会,包括25个国家的教育部长等中外嘉宾。他的母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由于在职教界的巨大影响,正被广泛关注。他看到了消息,却无暇了解更多,还得完成手头的工作。他说:“我的客户集中在东三省、陕西、成都等地,忙的时候,客户要排队,等我指导。”

  这是李志仁在北京工作的第3年。在他家客厅的电视机上,摆着一个银白色的铝合金“鲁班锁”。李志仁说,它还有个橘红色的同款,远在7300多公里外的德国。

  “那是2014年10月10号,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将它送给了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那个‘鲁班锁’,就是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做的,当时我们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前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

  ▲资料图:李克强总理将一把6根铝合金条组成的橘红色“鲁班锁”赠给默克尔一、铝合金“鲁班锁”,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严丝合缝

  2014年10月3号,正在学校实训车间做练习的李志仁、张少华和王明靖,接到了指导老师赵新杰的电话,让他们根据图纸尽快制作一把“鲁班锁”。

  “当时只知道这是一份礼物,可做完送给谁?我们并不知道,不过能从老师的语气中听出来很重要。”李志仁回忆。

  “‘鲁班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能拼插得严丝合缝。”指导老师赵新杰说。传统的鲁班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由于起源于古代汉族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民间还有“六子联方”“难人木”等叫法。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

  ▲资料图:传统鲁班锁  在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制作“鲁班锁”本身就是一个教学项目。不过在这里,材质不再是木头,工具也不是刨子、斧子,而是铝合金和数控机床。“练的就是学生数控加工编程操作的基本功,是在‘磨学生的性子’。机床控制稍微不到位,就没法严丝合缝。这种对完美与精益品质的追求,正是德国职业教育和制造业的精髓。”

  李志仁和同学们接到任务后,用了8个小时,对图纸进行仔细研究,确定制作工序、关键环节,然后准备刀具、编写程序。最后,在一台德国德玛吉牌数控机床上开始加工。

  ▲为默克尔制作“鲁班锁”的三位学生,王明靖(左一)、李志仁(中)、张少华(右一)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在教室学理论,去实训车间学操作,而且都是工厂、企业正在用的设备,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李志仁说,“另外中德合作办学,学校还和德国博世力士乐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去实习,毕业后直接入职、上手就干。”

  当晚12点,第一件“鲁班锁”制作完成,可是,他们发现成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都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本没法组装。他们又开始新一轮调整,直到转天晚上,终于制作出了一把较为满意的“鲁班锁”。

  其实,当时除了“鲁班锁”,还有立体雕刻校徽、手工打造小卡车和核桃夹子等多个备选方案。李克强总理最终将“鲁班锁”赠予默克尔,有其背后的深意。

  “鲁班是中国工匠鼻祖,德国制造则堪称现代世界制造业标杆。总理选择‘鲁班锁’作为‘国礼’,是对‘中国制造’给予更高期待。”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会说,“一把铝合金‘鲁班锁’,将传统与现代、也将‘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巧妙融合。”

  当年,李志仁被评选为天津市十佳大学生。接受采访时,他谈了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要培养兴趣、踏实努力、积极进取,同时既要锻炼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团队协同、共克难关的精神,才能在今后越走越远。”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完成的鲁班锁  二、毕业走出校园,我想比别人多迈一步

  2015年上半年,李志仁即将毕业。很多企业都来到学校招聘专业技能人才。看着这些企业和岗位,李志仁在选择,也在思考。

  “那时还是工业3.0,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动化和机器换人。换谁?就是操作工。如果我干操作工,不知哪天就会被取代。所以我觉得应该多想一步、多往前走一步。”

  最终,他选择了一家生产数控机床的瑞士外资企业。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客户涉及日用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李志仁担任工程师,负责机床安装调试、交付客户等任务。

  “在学校,学的是机床操作,上班后,不仅要当着客户的面儿,操作机床切标准件,还要组装调试机床。”在他看来,自己朝产业链上游迈进了一步,心里也更踏实,“当前甚至未来很长时间,机床组装调试还有客户服务,还取代不了。”

  走出校园,课堂上的知识让他快速上手,能够迅速承担任务独当一面。那几年,出差是家常便饭,他的业务遍布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广东、浙江等省市。一年有200多天不在天津,经常是晚上一个电话,转天一早就走了。

  上班头两年,客户一看是个年轻小伙子,那种不信任直接能从脸上读出来。李大仁说:“人家肯定会质疑,我几百万买的进口设备,你会操作吗?”

  面对质疑,受过职业教育的他也不会说什么,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客户的每项要求,用工作成果来证明自己。

  有时出差回来,还会接到客户打来的电话,哪怕是晚上,他也会仔仔细细地进行解答,如果说不清,就视频连线,远程指导客户如何操作。

  那几年,李志仁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和同学、朋友约饭,因为经常客户一个电话,就得放人家“鸽子”。如果确定今晚有空,就临时叫上几位朋友出来聚一聚。

  ▲生活中的李志仁  那几年,李志仁也新添了不少本领。

  “客户经常是给一个地址,你到了之后,要自己去找。很多企业不在闹市区,比较偏僻,就是凭着手机导航和一张嘴,到处去问。现在去个陌生城市,我从来不会担心。”他笑着说,“同时,那几年也让我开拓了眼界。”

  2018年,李志仁在成都一家企业驻场3个月,为客户调试、保养机床。很多机床都用了十几年,积了一层厚厚的油泥,需要一点一点弄干净;有的气管看着好好的,但其实已经脆了,一碰就断。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到中午,操作工拿着一张硬纸板,直接铺在地上午休,睡醒了接着干。

  “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随着智能制造深化、绿色车间普及、机器换人加快,这样的工作环境一定会消失,低端产业工人也终究是要取代的,我们需要的还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蓝领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李志仁说,“那时我才明白,国家为什么重视职业教育。”

  三、很多高学历人才,也喊我一声“老师”

  2019年,李志仁跳槽到一家做机床数控系统设计研发的德资企业,任技术工程师,工作地点从天津来到了北京顺义。

  相对于上家企业,新公司为机床生产公司提供软件控制系统与核心元器件,属于产业链更上游。“这家公司是所在行业的国际龙头,客户不仅覆盖下游机床公司,还有使用机床的终端客户,囊括的领域更多,技术更关键,地位也更重要。”李志仁说。

  工作第4年,他又向前迈了一步。

  不过,新岗位也对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用电脑打个比方,机床企业就好比组装电脑的公司,李志仁现在的公司则是研发诸如Windows操作系统。他不仅要懂硬件,还要会写代码、编程序。

  刚入职没多久,李志仁就要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一套代码。虽然公司有一整套标准化、模块化的程序体系,但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员工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我们是按项目组来工作,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同事,也可以借助公司的资源,来快速学习。”他回忆说,“所以没用太久,我就设计了一套代码完成交付,现在来看,设计得还是比较简单粗糙,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也逐渐得心应手,现在这套代码的功能已经非常丰富了。”

  ▲李志仁利用数控系统编程设计制作的“合金版”冰墩墩、雪容融  “之前没有疫情的时候,公司会定期选派员工去德国总部培训。疫情发生后,就改为线上培训,但是依然是总部专家授课。两地时差6个小时,培训是在当地时间早晨,咱们这儿是下午,能保证精神饱满地学习。”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产品、新功能以及行业最新资讯等课程,全程英语授课。虽然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但是几年过去,李志仁已经能全程跟下来:“可能日常英语对话还不太行,但是和行业、产品有关的专业词汇,已经熟练掌握了,培训过程既有文字也有图片,所以理解起来不成问题。”

  随后,李志仁又成为技术培训师,为下游客户讲授公司各类产品的工艺技术。

  “这些学员里,有不少本科毕业还有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他们接受我的培训,还喊我一声‘老师’,说实话自己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慢慢地,李志仁对培训有了新的感受,以机床为例,疫情的发生,让很多终端客户在采购时将目光转向国内,这对中国工业母机产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我们的客户有很多知名的国产机床企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培训和分享的资料,能帮助从业者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李志仁又有些谦虚,“这话可能有点大,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培训中的李志仁四、我走了条不同的路,但是同样精彩

  2012年,李志仁这位来自农村没考上普通高校的小伙子,抱着“有技术就不会挨饿”的朴素想法,选择了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的实际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一年,中德学院和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大火箭订单班”继续进行新的班次,培养“大国工匠”。第一个班次开始于2010年底,从中德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汽车航空系分别所属的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9个专业中的2011届毕业生中筛选出来36名同学组成。

  ▲2011年4月27日,梁思礼院士为第一期火箭订单班学员讲授CZ-5新一代大运载火箭  这一年,一家叫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开始与中德共建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培养双创人才。李志仁报到的时候,一位叫黄林俊的刚毕业的师兄,出资5万元,担任学校超市“天津莘莘学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占股40%。

  校方以场地、货架、冷柜等“教学实训设备”硬件投入,折价15万元,占股60%。管理系主任李晓梅代表大股东,出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与其他超市明显不同:店内悬挂着醒目的“实训基地”标志。从试营业起,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陈少伟就在这里上了《店铺选址与开发》《收银与POS系统实训》《客户关系管理CRM实训》等15门课程的实训课时。当时的校长张兴会最看重的是,要在校园里培育一种创业文化。

  这样的教育培训方法,让李志仁大开眼界:“从来没有想过还能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学校就是创业的场景,这和我观念中的学校完全不同。那时想法就已经变了,觉得高考时报的这个志愿,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受到中德学院的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的氛围熏陶和激励,3年的学习生活,李志仁没有虚度光阴,随时开放的数控技术实训车间,是他最常去的地方。这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数控理论和实践基础,还有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特别是在经历了制作“鲁班锁”赠送默克尔的高光时刻后,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2014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这样说:“我想我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是我很幸运选择了职业教育。我相信职业院校学生不比任何人差,我希望在高职领域里绽放自己的光彩,用精湛的技能和踏实的态度提升自己,为中国迈向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业多年,李志仁很少再和人提起为默克尔制作“国礼”的往事。

  “毕竟好汉不提当年勇。”李志仁笑着说,“但是这些年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依然还会拿出当年做‘鲁班锁’的精益求精的劲头来。”

  李志仁的这份坚持和努力也得到了认可与回报。

  入职第一家企业的时候,他的工资水平就和本科生是一样的,随着工作越干越好,收入也水涨船高。等跳槽到第二家公司,薪资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走了一条和很多人不同的路,但沿途的风景同样精彩。总体来说还是挺满意的,我也会继续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李志仁的母校在他毕业的那一年,也就是2015年11月,发展成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是同时培养本科、专科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学校建设了由100家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合作资源库,成功实施大火箭、空客、天津航空、大众变速器、、海尔等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在培养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大国工匠的路上熠熠生辉。

  李志仁的朋友圈封面,是一张天津海河夜景照片,虽然离开这座城市已经有3年时间,但他一直没舍得换。

  ▲李志仁的朋友圈封面  “从上学到上班,我在这里生活了6年,虽然不是天津人,但对这里充满了感情,可以说天津培养、培育、陪伴了我。这里有优秀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且作为一名从业者,也能看到天津这几年在制造业上的变化和发展。如果有机会,我会回到这里,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志仁说。

上一篇:初一寒假日记「精心整理」
下一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重庆大学每年60%毕业生选择服务西部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