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不是好父母?心理学家:成功的幼儿教育,需要恰当的惩罚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0-03-09
手机版

昨天婆婆给我讲了一个她小时候遇到的事,60多年前,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婆婆邻居家也有5个孩子,有一天姐姐和弟弟一起玩闹矛盾,6岁多的姐姐把弟弟打的受了伤。可能觉得姐姐下手重了,连打带骂一阵后,晚上又把姐姐赶出了家门,让她认识到错了再回来。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太多了,而且孩子穿得单薄,第二天父母在家门口的柴火堆里发现了姐姐,已经冻僵没有呼吸了。

我相信邻居并没有想要孩子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让孩子得到教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但是严厉惩罚不但没有起效果,还让孩子承担了这样的后果。用严厉的惩罚来制止孩子的错误,只是让成人暂时解脱,发泄了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爱惩罚孩子的成人有可能使用更多的惩罚方式,逐渐发展成为虐待。

01、严厉的惩罚对孩子改正错误无效

很多人认为严厉的惩罚效果显著,但严厉的惩罚只会导致短暂的服从无助于孩子行为的长期改变。比如,洛洛的父母经常用打骂来惩罚管教他,但只要父母不在眼前,他马上就会恢复原状。孩子受到的暴力、威胁、体罚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持久的心理问题。

严厉的惩罚确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如果惩罚不当,很容易产生负面心理效应:

  1. 孩子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因为父母为他做了榜样,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延续这种教育方式,代代相传。
  2. 孩子回避惩罚自己的人,使父母很少有机会来教育自己。并且下次犯错时更为小心,尽量不被父母抓到。
  3. 长期被严厉管教的孩子,会形成个人胁迫感,使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紧张情绪,而不是别人所需的同情,不利于同理心的形成。
  4. 反叛的情绪,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用来证明自己不是必须按照父母说的去做。

严厉的惩罚不是一个育儿的好方法,因为上面的这些代价都让父母和孩子无法承担,教育孩子严厉的惩罚不可取。

惩罚孩子有正确的方法

成功的幼儿教育,需要恰当的惩罚。心理学研究证明,惩罚是一种教育,它作为一种外部诱因,可以激发孩子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罪感,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对错。

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是一位很有探索欲的男孩,他上小学时,有一天突发奇想:“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为了搞清楚,他伙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捉了一只狗宰了,并仔细观察了狗的内脏。恰好这条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后很生气,不惩罚他绝对忍不了。

很快,校长的惩罚出来了,他罚麦克劳德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自觉理亏,甘愿受罚,非常认真的画好了两幅图并教给了校长,准备接受别的惩罚,校长看后觉得他画的很好,宰狗的事件不了了之。

从此,麦克劳德对解剖学兴趣高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最终成为了解剖学专家,并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法,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这位校长惩罚犯错孩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让孩子接受教训不重复犯错的同时,没有让受罚的孩子丧失自尊心和进取心,反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了自己的爱好。这样的惩罚取得了正向的教育效果,才是教育孩子的手段。

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惩罚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惩罚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

△利用孩子的内疚心

弗洛伊德认为内疚是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研究证明,通过向儿童解释,他伤害了别人,父母对此感到失望,用这种引导法,使孩子在共情的基础上产生内疚感是一种可以不用强制来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比如,告诉孩子“他现在特别难过,因为你没有还给他玩具汽车”,让孩子表达内疚和悔意“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他。”

内疚使孩子抑制有害冲动,促使有过错的孩子弥补自己的过失,学会在行动前多加考虑。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威胁、命令、体罚时,孩子反倒容易破坏道德标准,很少感到内疚,这也解释了前面所说的严厉的惩罚无效的原因。

从进行惩罚的效果看,实施惩罚以稍慢为宜,因为间隔一段时间能让孩子冷静下来,促进自我反省。

暂停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离开当时的情境,例如让他们呆在自己的房间,直到他们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当孩子行为失控时,几分钟的暂停也可以为生气的父母和失控的孩子都提供一段冷静下来的时间。

△用直接后果惩罚

不是说不能惩罚孩子,而是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不要用消极后果来惩罚。孩子不吃晚饭,晚上饿就饿着吧,对他表示理解,但还是要等到明天早上吃早餐,这就是直接后果。

孩子不吃晚饭,惩罚他不许骑心爱的自行车,这就是消极后果。吃晚饭和骑自行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孩子会觉得很奇怪,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吃晚饭就不能骑自行车。这样的惩罚除了让孩子玩不到自行车,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提高惩罚的有效性

  • 一致性,在某些场合允许孩子表现出不适当行为,但在另一些场合却谴责孩子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如果孩子在家可以把鼻涕擦在家人衣服上,而在外面父母制止谴责这种行为,让孩子无法理解。
  • 温暖的亲子关系,受到父母疼爱关心的孩子,对惩罚时伴随的与父母感情的中断,感到不适应,他们希望重新获得父母的疼爱和支持,从而提高惩罚的有效性。
  • 解释,解释轻微惩罚的原因,会帮助孩子把错误的行为和以后行为的期望联系起来,这种方法比单纯的使用惩罚更有助于错误行为的减少。

避免掉进惩罚的“陷阱”

西班牙心理学家阿尔瓦罗.毕尔巴鄂把孩子比喻成一列有着两个车头的蒸汽火车,一个车头指向可以帮孩子实现人生目标的积极行为,一个车头指向为孩子造成困难、带来痛苦的负面行为。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负面行为时,就是在指向负面行为那个车头的锅炉里添了一把柴。

△强化孩子做出的正确行为

硕硕最近频繁的打自己一岁的弟弟,每当他打弟弟的时候,妈妈就会责骂他。由于妈妈总是忙弟弟的事情很少关注自己,对一个希望获得关注的孩子来说,被骂也远胜于被忽略,妈妈这种情况下妈妈就掉进了惩罚的“陷阱”。不如换转变一个策略,当硕硕不打弟弟的时候,妈妈激励这种正面的行为,把焦点放在积极的方面。

在心理学上,奖励某一种行为导致这一行为频繁的出现,就叫做强化。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对孩子的奖励要合理,当奖励进行到一定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设定行为的后果

一提起后果,不要第一反应就想到惩罚。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才能指向好的结果。天宝吃饭实在是太慢了,在餐椅上根本坐不住,导致所有人都吃完了他还在边吃边玩彩泥。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办法能改善这个行为,所有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有什么能比玩彩泥更吸引他的注意力,一定是绘本故事。我没有把不讲绘本故事当作吃饭墨迹的惩罚,而是告诉他,从开始吃饭计时,半小时后我会开始讲绘本故事。到时间后不管你有没有吃完,我都会在房间开始讲,规则生效的第一天,他吃完饭回到房间只听到几句结尾。第二天,他就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了晚饭,我们不仅一起读完了皮特猫的故事,还多讲了一个现编的有趣故事。

用这种方法,让孩子承担一个自然的后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就会少听到几个有趣的故事,这种惩罚孩子自然而然会接受。

△转变思路让孩子获得满足感

有次去邻居家打印东西,看到她六岁的大女儿在写作业,而两岁多的小女儿总是去打扰姐姐。妈妈忍不住吼小女儿:“别去打扰姐姐,你还想不想看动画片,再去一次,你就别想看了。”在姐姐眼中,妈妈这样的惩罚是正义的。转变思路,其实还有更有效的方法。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表现的好,等姐姐写完作业后,你就可以看动画片。”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好的行为上,同时把遵守规则和获得的满足感联系了起来。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很强大,但是父母们却常常忘记。

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大玉儿,一位有想法的妈妈,用文字传播育儿经验,关注@小天宝大玉儿看更多育儿知识。

上一篇:家长和教师该如何做好幼儿教育?有哪些教育方法可实施?
下一篇:幼儿教育不容小觑看完你就知道了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