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天生就能听懂英语?抓住孩子语言的关键期,到底有多爽!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之前,一位做幼师的朋友跟我说起一件事,让我羡慕了好久。

  他们班上有个3岁出头的小女孩,英语说得特别好听,也不是说得多溜,但就是发音感觉很地道。而且,你跟她用英语交流,虽然她不会全用英语回复你,但明显能看出,小女孩是听懂了的。

  我说,那说明人家可能很早就上英语课,或者父母说英语。她摇了摇头,说:

  “我原来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我跟她父母聊过后,才知道,孩子并没有上过什么英语课,也就7、8个月的时候,小姨从国外回来,跟她说了两个月的英语,而平时,她父母由于比较忙,也比较少跟孩子锻炼英语。”

  天呐,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语言天赋么?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外语就是一种习得性的能力,无论是语言环境的浸润,还是报课报班,扎扎实实的锻炼、沟通是少不了。

  直到最近,我才了解到,原来外语的习得,是有“捷径”的。

  第一个语言生长的关键期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Patricia Kuhl 博士,曾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她让婴儿坐在父母的膝盖上,然后训练宝宝,当听到一个声音从“ah”到“ee”他们就转头。而当他们转头,黑盒子亮起,就会出现一只敲鼓的熊猫。

  宝宝们很喜欢这个游戏,就会很积极的主动配合。

  结果实验发现,几乎全世界的宝宝,无论来自哪个国家,都可以轻松区分这个声音,简直就像是一位“世界公民”。

  

  但成人却不行,如今的我们受制于文化的局限,却只能区分出我们自己语言的声音。

  问题来了:我们的“小小世界公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被文化局限”的普通人呢?

  答案就是,孩子一岁前。

  那这个时间能不能更精确呢?Patricia Kuhl 博士又做了一份这样的测试。

  由于对英语来说,“ra”和“la”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发音,但在日语中却没有。于是,她让日本婴儿和美国婴儿再进行有关这两个发音的“转头测试”。

  结果发现,对于6到8个月的婴儿,他们的测试结果完全相似:都能明显区分这两个发音。但在2个月之后,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日本婴儿辨别“英语发音”的能力已经大大下降。

  

  由此,Patricia Kuhl 博士称:6~8月,为宝宝语言声音开发的第一个关键期。

  在这个关键期内,婴儿能够把她们所听到的各种语音,进行统计。比如统计到,英语和日语的声音区别,由此,在大脑中进行吸收记忆。

  

  这就意味着,当孩子在这个关键期内,记住了这种稳定的语音统计,那么她日后,学习这种语言的能力就会犹如天赋优势一般,事半功倍。

  而很多双语宝宝,大多就是在大脑中吸收记忆了两种统计方式,并能根据交流者的不同,进行语言切换。

  

  可以说,我们的宝宝天生就是多语言习得者,而后天的养育环境,大多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

  说到这里,我就超级羡慕那些宝宝低于6个月,而又恰巧了解这个知识的人,只要抓住这个关键期,给孩子进行外语的启蒙、交流,就能帮孩子助力良多。

  看到这里,你可能回想,那我6~8个月给娃放英文歌磨耳朵行不行?

  答案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效用很微弱。

  在实验中,Kuhl 博士早已经进行了这样的试验,而且她不仅测试了音频,还额外进行了视频上课的试验。

  

  结果发现,都没有任何学习效果。

  

  对于这个月龄的宝宝来说,只有当面对真人时,它的社会脑才会进行统计,也才能起到学习效果。

  当时,看完这段视频,就有同学开玩笑说:“看来在娃6~8个月的时候,请一个菲佣,性价比非常高。”

  虽然是开玩笑,但启发是一样的:在宝宝6~8个月的时候,和孩子进行外语的沟通,非常有效。

  跟孩子多说话,到底有多重要?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那我错过了6~8个月怎么办?

  从儿童心理学上来说,孩子的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还没结束。这里特别跟大家说一下两个概念:关键期和敏感期。

  关键期,简单说,就是孩子在这一时期最容易习得某项知识和技能,错过难以弥补,包括心理上,也包括生理功能的发育。敏感期,简单说,就是孩子习得某项知识或技能比较容易,错过的话,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从1岁可以延长到12岁;词汇发展的敏感期,是到孩子的8岁。从这个纬度来说,目前大多数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们,都还有机会。

  这里忍不住插一句嘴,想想咱们这一代,大多都是从上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也就是基本都在12岁之后了,所以我们学习起来,真的都是在拼苦力!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的语言能力好(不只是外语),从现在开始,多和孩子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最新的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孩子词汇量越丰富,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会更好。

  BBC《北鼻异想世界》中,语言学家Michelle发现:仅是多让宝宝接触词汇,就能影响他们语言学习的速度。

  她是通过词语记录仪来进行记录的,妈妈第一天对宝宝说的话大约有13000个词,而宝宝第一天输出了2500个词。

  而当第二天,当妈妈对宝宝说了13700个词时,宝宝却说出了2800个词。

  

  也就是妈妈的词语大概增长了5%,而宝宝说出的词,这一天就增长了13%。

  当然话多不代表词汇多。

  第一天,这对母子对话里包含的词汇只有738个;而第二天这个数字却升到了1022,几乎增长了38%。

  这说明,对于宝宝来说,词汇的输入有多重要,即使我们不是育儿专家,但只需要做出一点点改变,多和孩孩子说话,就能让孩子拥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了解到这些脑科学的最新成果,我们怎么做,会给孩子起到更好的助力作用呢?

  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推荐了一个特别实用的3T法则,也称为可以优化大脑的亲子沟通法则。

  1、第一个T:共情关注(Tune in)

  它指的是,我们要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关注的东西,然后共情式的讨论它。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关注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并进行积极的讨论。

  而且,它推荐我们可以用儿向语言,也叫婴儿语,就是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去沟通交流。

  这倒不是一项太难的技能,很多父母,大多都会在面对宝宝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提高音调,语速变慢。而研究显示,这样的话语,也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 第二个T:充分交流(Talk more)

  我们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

  比如和孩子描述日常活动,我以教孩子穿鞋为例:

  “现在我们要穿鞋出门啦,谁先来呢?”

  “宝宝的鞋是红色的,上面还有一只小老虎。”

  “把脚丫放进鞋子里面,站起来,使劲儿一瞪,呀,脚丫进去啦。”

  比如,和孩子交流时,聊未发生的事,或叫做“脱离语境的语言”这是一种锻炼孩子思维力和想象力的极好方式,因为孩子要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未发生的事,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比如和孩子聊聊进入幼儿园后可能会遇到什么?在公园里都有什么等等。再比如,就是用拓展的方式帮孩子学习完整句的表达。当孩子说:“妈妈,吃饭。”你可以回应:“哦,宝宝,你是想和妈妈一起吃饭吗?”

  这对孩子逐渐熟悉语言结构,形成思维逻辑,很有帮助。

  3. 第三个T:轮流谈话(Take turns)

  对于轮流谈话,我想起咱们在聊天中,特别容易遇到,或充当聊天终结者的角色,实际上,这里希望我们和孩子交流的,就是一个可以持续进行的话题。

  而这个话题可以进行下去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对孩子提出“非限定”的问题。

  比如“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你是男孩吗?”这都是答案明了的限定式话题。而非限定式话题,就是指,可以引发孩子思考的“为什么”和“怎么办”问题。

  当孩子可以在对话中,天马行空的进行思维发散,她就能整合更多的词语,并学会独立思考,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了。

  希望今天有关宝宝“神奇语言天赋”的内容,有给你启发。

  与大家共勉。

  —End—

  作者介绍:元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愿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人间烟火。

  关于咱们文章中提到的有关“宝宝天才语言能力”的完整视频网址,我已经放在公众号后台啦,大家在公众号慢成长对话框中回复语言,就能得到访问链接啦。

  花时间·说

  无论是外语还是咱们的母语,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而我们只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领路人。

  我们探索到的越多,未知的也越来越多,有时难免会生出焦虑:会不会因为我的“无知”,耽误了孩子。

  我想起一本绘本《我们都会错过一些事》,里面就有一个小男孩想看从冬天到春天,大地是怎么变化的,但是由于感冒生病,他错过了在外面每天观察的机会,而春天就这样悄悄的来了。

  小男孩很伤心,爸爸却带他来到每天量身高的地方,突然说:“哎呀,我的宝宝突然长高了一寸,我都没有看到,我心里好难过。我以后不睡觉了,要看你长高。”

  自此,小男孩逐渐懂得了,也释怀了,原来我们都会错过一些事情。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可能都会错过一些事情,一些时光,甚至我们会为此自责、焦虑。

  但实际上,没有100分的妈妈,即便是已经学习完所有理论的育儿专家去育儿,在面对孩子成长中,还是会遇到很多搞不定的情况。

  那并不表示,我们做得就不好。

  也许我们错过了他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但我们现在还拥有他的敏感期,了解到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有用。

  或许,这就是我们父母本身,不断学习和不断成长的意义。

上一篇:家长快看!淄博这110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一类幼儿园,附名单
下一篇:幼教招聘:理论综合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