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相信很多家长经常会思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怎样才能兼顾素质教育和考试成绩?

。。。。。。

前段时间,跟一位家长聊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原本他笃定应该让孩子在快乐和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成绩不是唯一的目标,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但现实中却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孩子懂得东西很多,但是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只停留在表面,也缺乏独立的思考。

这种现象让我想到了“一字型人才”,这种人的特点是知识面非常宽,读书比较多,但是杂而不精,涉猎面非常广但缺乏深入研究。

当然,如果走相反的纯应试教育路线,也是不可取的,理由想必不用多说,相信很多家长由于时代的局限,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弊端也很明显。

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大概是很多家长的困惑。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开始研究。

应试教育解决的是知识的深度问题。虽然只涉及几门学科,囊括的知识少,但却非常有深度。

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恰恰是知识面相对狭窄,正因为应试教育存在这样的弊端,才有了素质教育的提法,提倡孩子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可如果一味追求知识的广博,牺牲了深度思考,这样的片面的素质教育还不如应试教育。因为如果没有深度思考、归纳总结以及提炼升华的能力,想获得高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知识的纵深。

应试教育只是选取了素质教育中可以量化考察学习能力的部分,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过头看,想要增加孩子见识,认为成绩不是唯一的目标的家长并没有错。

因为广博的知识有时候比体系化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只懂得考试、分数、升学,不重视吸取广博的知识,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有一本书叫《知识大迁移》,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叫“元无知”,意思就是,知识面狭窄的成年人,会陷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尴尬局面。

遇见想要解决的问题,不知道可以用什么知识去解决,去网上搜索解决方案,也不知道搜索什么关键词。

但是让孩子增加知识面,广博地吸取知识,只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离开了深度思考,离开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仅仅只具有广博的浅层知识,就会逐渐变成所谓的“一字型人才”。

因此,在孩子的兴趣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必不可缺。

比如,孩子看了一场电影,认为很不错,这里的“不错”,一般指的是最浅层的情节或者场面。

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继续钻研:这个电影的导演是谁?他还成功导演过哪些电影?电影的场面为什么能如此精细?用光,摄影距离,细节拍摄上有什么亮点?演员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这个电影在营销上的亮点是什么?能否写出一个深度的影评?

再举个例子,我们看了一本觉得很不错的书,那么是否可以研究一下业内的专家是怎么评论这本书的?关于这本书有哪些专业的研究性论文?是否可以读一读?他们的观点是否赞同?我们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视角?……

相信能做到这些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差不了!

孩子到底接受的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更多取决于孩子本身,以及在孩子背后的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同一个课堂里,有的孩子在进行应试教育,有的孩子却在进行素质教育。

课堂上讲有思维深度问题的时候,有的孩子马上就会问:老师,请问这个考吗?考几分?

有的孩子则从来不会这样,他只会关心:老师,这个问题的解法还能再合理一点吗?条件还能变换一下吗?我以前碰到过一个类似问题,请问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吗?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对立,素质教育是将我们在应试教育中练就的深度思考能力,应用到日常所吸收的各种知识上去。将我们所吸收的碎片知识整合起来,创造出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新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

真正的素质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的习惯,它不会因为考试的结束而终止,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守护童真音乐梦想《中国新说唱》2019 x LLJ夹机占公益教室落地
下一篇: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到底哪个好?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