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人格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格的词源分析

  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不同学科赋予了“人格”不同的内涵。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归纳为五种:

  1.罗列式的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分不清主次、本质与非本质,且有可能产生

  过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3.层次性的定义。强调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并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

  詹姆斯把自我(人格)分为四个层次:

  ①物质的自我、

  ②社会的自我、

  ③精神的自我、

  ④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的定义。倾向于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类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具体解释如下: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即人格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个别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整个模式上。

  3.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一成不变,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一、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格的构成、动力及其运作、起因、发展与后果的心理科学。

  二、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所谓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是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1.人格心理学的外部关系是指人格心理学与其相邻的学科的关系;

  2.人格心理学的内部关系即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两大任务:一是理论任务,二是实践任务

上一篇:社会篇(七)“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生命体验、想象秩序与亟待弥合的现
下一篇:西祠胡同网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