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前王朝时期1、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2、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早王朝时期纳尔迈调色板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希腊语为美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他们认为是这位国王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美尼斯同时代的记录。尽管如此,学者们认为,这位传说中的美尼斯也许是那尔迈。在那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上,描绘他在仪式上身着皇家盛装,成为埃及统一的象征。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绘出了美尼斯之后埃及法老的世系表,将其分为30个王朝。这一体系沿用至今。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巩固了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这些用于歌颂死后被神化了的法老。法老们建立了强大的王权以使他们对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控制合法化,而这些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1.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2.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古王国时期
埃及金字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在“维齐尔”(Vizier)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证了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乔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们的权力)令人难忘的象征。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法老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了法老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后期,法老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法老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1.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古埃及2.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3.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4.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第一中间期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地方统治者无法依靠国王帮助及时化解危机,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法老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 - 社会各阶层的更大更好的墓葬证明了这个事实。在这次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和乐观。从对法老的效忠中解脱后,地方统治者开始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统治者统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统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断在北方扩张势力,南北朝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约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在门图荷太普二世率领下击败了耶拉孔波利斯统治者。埃及的再次统一,开创了经济和文化复兴的新时期。1.埃及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2.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3.埃及第九王朝:与第十王朝承接,统治下埃及,在北方。4.埃及第十王朝:与第九王朝共有90年,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5.埃及第十一王朝:统治上埃及,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中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国的法老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第十一王朝的门图荷太普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们从底比斯统治全国。约公元前1985年,维齐尔出生的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将首都迁往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Itjtawy)。在那里,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们实行了富有远见的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这一地区的农业产量。此外,对努比亚的再征服获取的领土中富产石料和黄金,人民被驱使在三角洲东部修建防御建筑,称为“大公墙”(Walls—of—the—Ruler),用于抵御外族入侵。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拥有可靠的军队、政治稳定和丰富的农矿业财富,国家的人口、艺术和宗教繁荣起来。与大力推崇神灵的古王国形成鲜明对比,中王国时期经历了一种被称为“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个人的虔诚”的增长,依据这种信仰据说所有人都能支配一个灵魂并能在死后陪伴神灵。中王国文学的特点是诡辩的主题和自信而雄辩的人物风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艺术精湛,细节上尽善尽美,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中王国的最后一位有为之主,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允许亚洲移民进入三角洲地区以为他的采矿业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些充满雄心的水利工程和采矿活动,与他统治后期尼罗河泛滥不足联系起来,透支了经济,加速了国家衰落,最终在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3世纪进入“第二中间期”。这次衰落期间,外来的亚洲移民开始控制三角洲地区,甚至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1.埃及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50年统一埃及。2.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3.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4.埃及第十四王朝第二中间期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居住于三角洲东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的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在那里,法老们成了附庸,称臣纳贡。希克索斯们(即“外来统治者”)效仿埃及统治模式,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把埃及要素融入到他们的青铜时代文明中。希克索斯人在侵略埃及的同时,带来了西亚军事技术,对埃及产生了重要影响。南迁后,底比斯的国王们发现自己被夹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努比亚盟友-南方的古什之间,100多年在沉闷和不作为中度过。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军队终于强大到可以挑战希克索斯王朝。冲突持续了30多年,法老陶二世和卡摩斯最终打败了努比亚人。卡摩斯的继任,雅赫摩斯一世成功地在一系列战役中让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历史舞台。之后的新王国时期,军队成了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法老们籍此扩张埃及的疆界,维护他们在近东的优势。1.埃及第十五王朝:希克索斯人最初所建立的王朝。2.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希克索”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3.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希克索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希克索人斗争。新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和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巩固了人民的忠诚,打通了急需的铜和木材的进口通道。新王国的法老们推崇太阳神阿蒙(Amen),开始大兴土木,对它的崇拜的基点是卡纳克神庙。法老们还修建了一些纪念碑为自己的(现实的或虚幻的)成就增色。两位法老之间上台的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她通过宣传使自己的权力诉求合法化,她统治时期的特点是停止对外战争,派遣商业探险队联络庞特(Punt),开展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修建了位于卡纳克的典雅的停灵庙,一对巨型方尖石塔,一个小礼拜堂。尽管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她死后,她的过继外甥图特摩斯三世大量毁掉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塑像,希望抹去这位篡位的母后的统治痕迹。约公元前1379年,阿蒙霍特普四世出人意料地登上王位,开始了一系列激进且无秩序的改革,威胁到新王国的稳定。他改名埃赫那吞(意为“阿顿的仆人”或“阿顿光辉的灵魂”),将以前不起眼的太阳神阿吞(Aten)吹捧为最高的神,禁止对其他神的崇拜,打击了僧侣集团的权势,还将首都迁往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将其取名为埃赫塔吞(Akhetaten,意为阿吞的视界)。他对外国事务置若罔闻,全神贯注于他的新型宗教和艺术风格。在他死后,对阿托恩的崇拜很快被禁止,首都迁回了底比斯。后来的法老图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伦海布迅速抹去了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所有记载,这段短暂的时期被称为阿马尔那时代。第十八王朝结束于最后三位法老 -图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伦海布,他们死后都没有后裔。18岁的拉美西斯二世,或称拉美西斯大帝,于公元前1279年继承王位,他是埃及历史上修建神庙、树立方尖石塔、生育子女最多的法老。大胆的军事领袖,拉美西斯二世率军抵抗赫梯的入侵,双方在卡迭石战役中死伤惨重,最终在约公元前1258年缔结了有史以来第一份被记载的和约。埃及的财富让它成为被侵略者,尤其是利比亚人和“海洋民族”(Sea People)垂涎的目标。起初军队还能抵御这些侵略,但埃及最终失去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外患在腐败、盗墓贼、动乱等内部问题辅助作用下急剧恶化。底比斯的阿蒙神殿(Precinct of Amun)大祭司们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他们势力的膨胀在第三中间期分裂了国家。1.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特(Hatshepset)、埃赫那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2.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3.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后期埃及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斯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统治权。南方则在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大祭司的有效统治下,后者仅在名义上承认斯蒙迪斯的权威。这一时期,利比亚人已经在三角洲西部地区定居,移民的首领们开始逐步取得自治权。公元前945年,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控制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所谓“利比亚王朝”或“布巴斯提斯王朝”(布巴斯提斯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续200多年。舍顺克也通过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重要僧侣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库施威胁于南。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领了底比斯,并最终占领了三角洲地区。
亚述崛起后的埃及埃及原本深远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它的外国盟友沦为亚述的势力范围,到公元前700年两国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667年,亚述人开始攻击埃及,遭遇塔哈尔卡和他的继任坦沃塔玛尼坚决抵抗,埃及赢得了几次胜利。但最终,亚述人将库施人赶回努比亚,占领孟斐斯,洗劫了底比斯神庙。亚述人没有长期占领埃及的打算,统治权落入二十六王朝一系列称为“赛特王”(Saite kings)的诸侯手中。到公元前653年,赛特王普萨美提克一世借助唯利是图的希腊雇佣军驱逐了亚述人,并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埃及的第一支海军。希腊的在埃及影响急剧膨胀,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纳奥克拉提斯(Naucratis)成了希腊人的家园。建都塞易斯的赛特王们见证了这次短暂而充满生气的经济文化复兴。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二世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最终在贝鲁西亚(Pelusium)之战中抓获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冈比西斯二世于是采用法老称号,但却在远在苏萨的家中统治,将埃及划为总督区。公元前5世纪有几次较成功的反抗波斯的起义,但埃及从未能永久地驱逐波斯人。在波斯的统治下,埃及与塞浦路斯、腓尼基被一同划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下的第六总督区。波斯第一次统治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十七王朝,结束于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43年,最后的本土王朝、第三十王朝统治埃及,结束于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公元前343年,波斯人短暂地恢复了对埃及的统治,也被称为第三十一王朝。但不久后,在公元前332年,波斯统治者Mazaces将埃及拱手让给了亚历山大大帝。1.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2.埃及第二十二王朝:这时期经济繁荣。3.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统治了约300年。4.埃及第二十四王朝:这时期文化繁盛,出现了埃及神话。5.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统治了200年左右。6.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有一百四十年的统治时期。7.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有二百三十年统治时间。8.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有一百一十年统治时间。9.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有126年统治时期。10.埃及第三十王朝:188年,这时期埃及达到鼎盛时期。11.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共165年统治时期。后续发展1.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几乎没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况下,被埃及人当成解放者占领了这片土地。亚历山大的继承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试图展现希腊统治者的权威,并以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文化和学术的中心。亚历山大灯塔照亮了许多船只的航程,保证了城市间贸易的畅通。托勒密统治者将商业和创收行业作为发展首选,例如纸莎草纸的制造业。希腊文明并没有取代埃及的传统文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扶持埃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以保证人民的忠诚。他们建立了埃及风格的神庙,维护传统的宗教仪式,把自己描绘成法老。两种文明的许多传统融合了,希腊和埃及的诸神融合为兼具多重神性,如塞拉皮斯(Serapis)。古典希腊风格的雕塑也影响了传统埃及的艺术题材。尽管希腊统治者试图缓和埃及人的情绪,托勒密王朝还是面临叛乱、家族权力斗争,以及伴随托勒密四世之死而来的亚历山大里亚的暴乱。此外,由于罗马严重依赖埃及的粮食进口,罗马人对埃及的政治状况也大有兴趣。持续不断的叛乱、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强大的叙利亚对手动摇了王朝统治,以至埃及沦为罗马的保护国,并最终成了一个行省。2.罗马统治时期屋大维在亚克提姆海战中打败了马克·安东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人严重依赖埃及海运输出的粮食,罗马军队在皇帝任命的长官的控制下,镇压叛乱、强征重税、打击强盗,而后者此时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亚历山大里亚逐渐发展成为东方重要的商业中心,充满异国风情的埃及奢侈品在罗马销量旺盛。虽然罗马人比希腊人更加敌视埃及人,但很多传统如木乃伊和对传统神灵的崇拜保留了下来。法尤姆画像(Faiyum mummy portraits)艺术繁荣,一些罗马皇帝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虽然不及托勒密统治者的程度。罗马统治者远离埃及,无法履行国王的职责。地方政府机构风格上罗马化,更加接近本土埃及王朝。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在亚历山大里亚扎根并传播。与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试图使异教徒皈依,威胁到当时流行的传统宗教,引来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在公元303年戴克里先的大清洗中达到顶峰,但基督教最终获胜。因此,埃及的传统宗教逐渐没落。尽管埃及人仍然说他们的语言,但随着神庙祭司的减少,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而神庙有时也会改建为教堂或遗弃于沙漠。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1517年,埃及开始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798年-1801年受法国统治,1869年后英国势力侵入。埃及最终在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共和国,但它已经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了。古埃及教育在埃及的教育主要是职业学徒,通常在男孩的父亲下从事家庭贸易或手工艺。我们从迪尔·麦地那的工匠社区了解这个系统。男孩被他们的父亲教技能,希望至少儿子在官方建筑工人团中赢得一个位置。最有可能被录取的青年被指定为的子女。他们依附于其中一个帮派,做零工和跑步,但毫无疑问,主要是观察和学习,直到有一个地方可供他们使用。更正规的学术教育是留给那些受过抄写员训练的人。在学校受教育在古代埃及是十分受到尊敬的,一般是地方权贵行政官员,和皇家成员,这些特权儿童,大部分是男孩,小学教育开始于五岁,包括反复背诵课程和复制标准文本。基本的东西可能是一本叫凯姆蒂的书,意思是完成;这一作品现存副本的形式和风格表明,它是在中王国创作的,尽管一千年后仍然使用。其作为教学书继续流行的原因是其语言的简单性,以及文本以垂直列而不是水平线排列,因此这些标志更容易供幼儿复制。Kemty的内容包括模型字母短语和表达,这些短语和表达对给学者提供建议的各种各样的智慧文本有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学生可以学习到更高级的课文。其中大多数是埃及文学的经典;特别是那些对希望在生活中取得一定地位的年轻人充满道德和行为宣言的智慧文本。这种流派和埃及的悠久历史。圣人伊姆霍特普写了这样一个作品,现在失去了,在第三王朝和最新的幸存的例子,恩赫谢松吉的指示,这些智慧文本以从有学问的大师、父亲或教师到学生的话语形式表达,这些智慧文本中相当多的建议激励着学者勤奋。用贤者阿梅内波普的话说,在虚度光阴,你会挨打的。斯克里巴尔书吏是职业性的,与文书一起工作,或在州政府、行省部门、军队,甚至可能诏进宫做皇室书吏,抄写员的主要雇主经营的专门学校上学,在这些学校,受训者将获得适用于未来就业的知识:为税务评估员提供数学,为未来的祭司提供仪式实践或医学,等等,课程包括:礼仪,文学,诗歌朗诵,阅读、写作和数学和几何学历史、地理和制图科学、天文学、占星术和医学。公元前1300年的教导古埃及字体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商博良对这一文字系统作了如下说明: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由于迦南地区一直沦为为埃及附属国,埃及圣书文字对腓尼基字母的影响非常大,而希腊字母又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现代英文字母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至埃及圣书文。书写系统的演进埃及语与书写系统的演进埃及语前期(公元前3150起)棺篆埃及语早期(公元前2700起)Pyramids铭文埃及语中期(公元前2100起)圣书体(正楷)埃及语晚期(公元前1600起)僧侣体~世俗体(行书,草书)埃及语后期(科普特语)科普特字母(方言)阅读圣书体字符音符:字符仅用来表读音意符:字符即表示所绘之物,且有读音定符:位于词尾,不发音,提示词义注:现代古埃及语相比古代埃及语的区别在于缺少元音,国际埃及学术界后使用一个全新音节将其填充。后缀代词与助动词书写顺序水平,从左到右水平,从右到左垂直,从左到右垂直,朝右-左书面的草书象形文字通常写在列,从上到下或水平,从右到左。在象形文字草书的后期阶段,唯一幸存的例子是水平书写的,从右到左;垂直象形文字应从上到下读取。一般来说,即使你无法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也很容易确定阅读象形文字的方式。具有明确正面和背面(例如,一个人)的象形文字通常:面对句子的开头面对相同的方向,任何人或大对象在图片,他们描述例如,如果一张桌子包含一个人坐着,朝右的照片,那么所有正面和背面都有明确的象形文字也会正面朝右。实际的象形文字将从右到左读取,因为这些图像几乎总是面对句子的开头。不显示这种行为的象形文字据说是逆行的。一旦一个人理解象形文字很容易确定一个人是否正在检查逆行文本,因为它将根本就没有意义!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也许还有古埃及人的审美意识,象形文字也被包装成整齐的图案。通常,两个或两个或更多短或薄(取决于一个人写象形文字的方向)将写在相同的块彼此。有时,一个高大或宽的符号会变小,并放置在另一个短或薄象形文字。最后,象形文字没有标准标点符号。宗教文本一般没有标点符号,而古埃及语后半部分的文字在重要的思想路线之间完全停止。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其中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文字的破译罗塞塔石碑(托勒密五世登基周年纪念诏书)(2张)1890年代在Hierconopolis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在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法老托勒密帝号之印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商博良在前几位文字学家研究基础上从国王托勒密的帝号名印入手,前后用了近20年时间终于在1830年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商博良手稿罗塞塔石碑的出土位置(1张)罗塞塔石碑是1799年7月工程师皮埃尔·弗朗索瓦·泽维尔·布沙尔指挥士兵拆除15世纪凯特贝苏丹建造的凯特贝堡垒的旧墙时在旧墙的基础发现的,这块石碑15世纪作为建筑石料搬运过来,它原本可能放置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塞伊斯(Sais)神庙,后被移往六十四公里外充当修建防御要塞的建筑石料。凯特贝堡垒位于拉希德城北5公里尼罗河西支入海口附近,建于15世纪(在亚历山大也有凯特贝苏丹建造同名的Citadel of Qaitbay)现在堡垒内部仍然可见充作石料的古埃及石碑,城堡某处可能还埋着罗塞塔石碑其余部分。古埃及文学、教谕学派流传到当下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古代埃及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其神学、诗歌、教谕,箴言,描绘了埃及古代文学史的灿烂。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许多文学作品写在纸草纸上保存了下来。普塔荷太普大贤普塔荷太普像行教像普塔荷太普是埃及第五王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埃及教谕类学派开拓者、普塔霍特普开创臣子权贵讲学之风,倡导谦恭以及忠于职守沉默作为旨向。普塔霍特在世时就被尊奉为“众吏师范”其思想对埃及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普塔荷太普箴言》是古王国出现的最重要的教谕文学,其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古埃及青年进行了道德教育: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青年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的性格和青年人走上仕途应该注意的为官之道。中王国文学第一中间时期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公元前1778),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中埃及语成为埃及古典文学语言。中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学的繁荣时期,其文学作品在修辞、表意、描绘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典范。教谕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公元前1090)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教谕类写实文学和旅行记。训诫朝臣的阿蒙涅姆赫特王《阿蒙涅姆赫特的教谕》,是继承了普塔荷太普教谕学风阿蒙涅姆赫特对臣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十二王朝前期。全书共2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阿蒙涅姆赫特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阿蒙涅姆赫特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阿蒙涅姆赫特教谕》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安、表达安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为人处世”的系统方法论原则。教谕学派文学的特征一、以普塔霍特普为先贤,为思想导师;二、以“四大教谕”等书为经典;三、在思想上形成了谦卑与思辨的一种张力结构;四、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古埃及典籍教谕经典主要有四大教谕。本有六典,《阿蒙涅姆赫特教谕》、《普塔霍蒂普箴言集》、《美楞普塔诗集》、《普塔荷太普教谕》。据说经亚历山大图书馆失火一炬,《哈杰德夫导论》从此失传。教谕文献卡格姆尼之教导(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诗歌《尼罗河颂》是美楞普塔时期的篇长诗共14节,据埃及学者推断,它创作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其外又有早在古王国时期,国王陵墓中就已经有了各种符箓。中王国时期,这类符箓种类增多,而且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纸上的各种咒文、祷文和颂歌,放在奴隶主帝王的陵墓或石棺里供“亡灵”阅读,许多诗句庄严典雅,气象宏伟。它表现了古埃及人对众神的虔诚,其中还有著名的三大神学体系,即孟斐斯神学,赫利奥坡里斯神学,赫尔摩波利斯神学,等著作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箴言这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或王公贵族之手,教导其子弟、臣下如何治国如何爱戴人民;有些则宣扬如何立身行事。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时期的作品。据说在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出古埃及大臣普塔霍蒂普所写箴言的影响。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传世。中王国时期,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增多。这些故事大多叙述主人公游历冒险的事迹,情节曲折。它表明当时埃及人社会视野大为开阔,也反映当时埃及跟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强。有些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第十王朝时期的《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一译《有口才的庄稼人的故事》),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刻画了一个聪明的劳动人民的形象。《赛努希故事》是根据第十二王朝初年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它描述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反映了埃及人在巴勒斯坦的真实生活。中王国时期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遭难水手的故事》(一译《沉舟记》),它很象《一千零一夜》中的《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也象《鲁滨孙飘流记》。《赛努希故事》译文这部作品饶有风趣,引人入胜,充满惊险的场面和奇异的情节,反映出当时埃及水手的生活和爱国热忱。新王国时期留下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如《两兄弟的故事》、《倒霉的王子》、《占领尤巴城》和《关于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等。新王国时期另一个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著名的《威纳蒙旅行记》写于第二十王朝的末期,它描述阿蒙神庙神官哈雷侯尔派遣威纳蒙前往腓尼基比布鲁斯城采购木材的故事。古埃及文学在题材或体裁上对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的东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古埃及文学赏析古埃及宗教埃及文明的核心是古埃及宗教,不研究古埃及宗教的人,很难说是对埃及文明有真正的了解。古埃及宗教的三大主题是自然崇拜、国王崇拜和亡灵崇拜,动植物崇拜隶属自然崇拜,在自然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埃及的哲学观古代埃及人认为肉体的死亡只是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尼罗河西岸成为埋葬之地,那是每天太阳落下的地方,死者的灵魂也应在那里安息好得到下一次的重生。古埃及神话埃及神祇古代埃及的神话大致上,埃及的神明可分成三种型态:(一)动物型态(二)人物型态(三)抽象型态最高主神:太阳神拉,太阳神阿蒙,太阳神阿顿。高阶主神:努恩(混沌初始之元神),普塔,阿波菲斯(暗),舒,泰芙努特,盖布,努特,奥西里斯,赛特,伊西斯,奈芙蒂斯。主要神祇:塞赫麦特,索贝克,荷鲁斯,穆特,哈索尔,巴斯特,玛阿特,托特,阿努比斯,塞拉匹斯,孔斯,阿匹斯,等。其他神祇:伊姆霍特普(神化的人物),克奴姆,阿努凯特,敏,哈碧,列涅努忒,艾姆谢特,多姆泰夫,凯布山纳夫,贝斯,萨提特,塔沃里特
埃及卫星地图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埃及的地理位置使得埃及虽有降水但不多。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古铜色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也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这句话的理解为:地理上的尼罗河从东非高原的万山丛中走来,用洪水和泥沙在东非大裂谷带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象一条生合之藤伸延在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历史上的尼罗河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原始社会埃及人的原始社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类,他们的共同祖先属于埃及古猿,主要起始于在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埃及法雍的直立人生活反应了埃及最早人类的活动。古埃及有明确历史纪年为公元前664年。王朝社会约公元前350年前后,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初期的史学家曼涅托,将埃及第一王朝,至其当时所在的埃及第三十一王朝,把埃及一共分为三十一个朝代,之后学术界(将曼涅托之后的第32王朝即托勒密王朝重新列入)又有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朝代重新划分为三十三个王朝(含第0、32王朝)及以下几个时期:古风时代(前)0、前王朝时期【城邦(塔索·巴达里、阿姆拉提亚、基泽)】—0王朝,约公元前4000—约前3300年,0—1王朝,约公元前3300—约前3100年)1、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约前2700年)古典时代(早)2、古王国时期(3—8王朝,约公元前2700—约前2180年)3、第一中间期(9—10王朝,约公元前2180—约前2040年)4、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约前1786年)5、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约前1550年)帝国时代(中)6、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50—约前1069年)7、第三中间期(21—25王朝,约公元前1069—约前664年)8、晚王国时期(26—31王朝,约公元前664—约前332年)希腊化时代(晚)9、托勒密时期(31—32王朝,约公元前332—约前30年)罗马统治时代(后)10、后埃及时期(埃及行省,约公元前30年—约公元639年)
古埃及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10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注:1、新王国时期十八王朝之后的埃及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意为宫殿中的正殿/朝堂)。2、据现代埃及古物学最新考古发掘证明了埃及的第一次统一可能早在蝎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其跨度约为200年左右,这段前王朝时期又被现代埃及学家称为“零王朝”。
胡夫金字塔 - 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的“金”字,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始于第3王朝第一个国王乔赛尔。当时,他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伊蒙霍特普为他设计一个坟墓,伊蒙霍特普最初设计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石造马斯塔巴,地点在萨卡拉。但乔赛尔和伊蒙霍特普自己都不满意,觉得不够庄严雄伟。于是伊蒙霍特普便在它上面又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这就成了仍可见到的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它高61.2米,底边东西长123.3米,南北长107.4米。在金字塔的底下有走廊和墓室,在金字塔旁建有祭庙,整个建筑群则用围墙围了起来。第4王朝第一个国王斯涅弗鲁时,建造了三个金字塔。他的第一座金字塔在麦杜门,原为一个层级金字塔。后来将各层阶梯填平,成为一个角锥体的金字塔;其后,他又命人在达淑尔为其建造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但由于设计上的误差,建到一半时发现角度太大,不得不改变角度,从而成了一座菱形金字塔,或称弯曲形金字塔。对此,斯涅弗鲁当然不满意,于是他又命人在达淑尔建造了另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可以说,斯涅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真正角锥体金字塔转变的时期。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国王(希腊人把他叫做齐奥普斯)时修建的,其建筑师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选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的基泽。该金字塔高146.5米,每边边长约为230米。据说该金字塔用了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重约2.5吨。墓室原建在塔底,后又在塔内的中部建了墓室。此金字塔的入口在塔北面离地面13米处,呈三角形,从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匀地散开,不致将通道口压垮。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万人。在胡夫的金字塔旁,还有该王朝的哈佛拉(希腊人把他叫做齐夫林)和孟卡拉(希腊人把他叫做麦凯林努斯)两个国王的金字塔。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不远处有该国王的一个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高21米,长57米,耳朵有2米长。用一整块石头雕成,据说其面部是按哈佛拉的像雕成的。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进入天国门户的守护者,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在这些金字塔四周,还仆伏着许多贵族的马斯塔巴,这象征性地反映了君主专制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这有两种说法。传统认为,这种坟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从前王朝的画墓,到早王朝的马斯塔巴,到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最后发展成角锥体的金字塔。英国学者爱德华兹在其《金字塔》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认为,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关。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而角锥体的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四条棱线就形似太阳的光芒。他认为,斯涅弗鲁时期是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的转换时期。古埃及的金字塔现存约80座,起自第3王朝,止于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王墓不再用金字塔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岩墓的形式)。它们分布于孟斐斯附近尼罗河西岸。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耗费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希罗多德和狄奥多拉都记载说,人民对修建金字塔满怀愤怒,甚至可能爆发过人民起义。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无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赖神权势力来维护其统治。古王国的衰落和第一中间期 古王国末期,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王权更加依赖神权势力和地方贵族。国王们把越来越多的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财富给予神庙和地方贵族,豁免神庙的赋税,使神庙和地方贵族的势力更加膨胀,而王权更加速了衰落。第6王朝国王培比二世的长期统治(据说他六岁登基为王,活了一百多岁)后,古王国的统一局面终于不能维持,君主专制也不复存在。第7王朝时,埃及陷入分裂混乱局面。据曼涅托残篇23所记,第7王朝的70个王只统治了70天(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是同时并立,而非互相承袭的);而据其残篇24,则为5个国王统治了75天。残篇记载的混乱和分歧反映了当时实际局面的混乱。从第7王朝起,埃及实已小国林立,几乎一个诺姆就成了一个小国家。每个诺马尔赫都感到自己是不再受制于人的独立王国的国王,是自己独立城市的统治者。他们往往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在自己的称号之中。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地盘,他们彼此争战不已,使局势更为混乱。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中王国时期则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国时期拉和阿蒙相结合,形成主神阿蒙拉。在国家统一崇拜主神的同时,各个地方(诺姆,相当于省)仍然崇拜原来地方的神。由于古埃及人极重视宗教信仰,所以他们建造巨大的神庙来崇拜天神。在新王国时期,埃及通过武力扩张积累了空前的财富,但在几代法老在位期间都被用来修建神殿。概述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文字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是一种称为圣书体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1799年,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ois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石上刻有三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历史学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圣书体”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莎草纸古埃及人于约公元前260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由纸莎草制成的纸。冯骥才在《纸莎草和最古老的纸画》一文中详细描绘了制作过程:“古埃及人这种纸画所采用的纸……是直接取自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一种水草,名叫Papyrus,一译纸莎草,一译纸草。这种草丛生着修长的叶子,中间伸出一根根大拇指粗的很长很长的茎杆,最长达5米,顶端开花,状似灯心草。古埃及人便用刀割下这茎秆,切成一段段,削去绿色的外皮,再将里边甘蔗一般白色的茎心切成极薄的片儿,浸泡在水中;6天之后取出来,用圆形木棍擀去茎片里的水分和糖分,以防生虫,然后把这些薄薄的茎片像编竹席那样编成一张张,放在重物下轧平,便成了一种草制的纸,也称纸莎草纸,或草纸……”古埃及人除发现纸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纸莎草的茎来造写字的笔和用水混合黑烟灰及胶浆来制成墨水的民族。狮身人面
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法老的墓穴。由于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两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区兴建。从公元前2700 — 1800年这900年里,估计古埃及人共建筑了超过80座金字塔。而建于公元前2589 — 2566年间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为法老胡夫而兴建的。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狮身人面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着法老的智慧与勇猛。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数学古埃及人自己发明了一种数字:
古埃及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埃及人的数学符号系统不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进位制写法,而是用一个符号代表固定的数值,在写5时,他们会用5个代表1的符号来书写,当然排布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再有,当书写111时,他们会利用1个代表100的符号,1个代表10的符号以及一个代表1的符号来书写。
古埃及古埃及的数学家、几何学家,已经能够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此外,埃及人利用割补近似的方法求得圆的面积为:通过这个近似等式,我们可以得到埃及人眼中的圆周率:π≈3.1605。天文学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古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种日历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季4个月,他们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即以太阳的倒影来计时)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考古学发现古埃及人了解许多星座,但是这些星座和我们现代的星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明确,因为这些星座是通过对森穆特,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九世等陵墓中的天文天花板中了解到的,但是这些天文天花板所记录的星座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使得我们不能了解到古埃及人的星座和今天星座之间确切的对应关系,但是这些主要的星座名字却可以略窥一二,如:雌河马座(涵盖了从天琴座到牧夫座的北极点附近的一大片区间),Anu座(天猫座到猎犬座这一带),双胞胎与两女士座(今天南十字座),狮子座(今天狮子座),大鳄鱼座(今长蛇座),sah座(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列举的这些星座有的只是考古学家根据某个天文天花板所给出的星座建议。目前只有极少一部分的星座可以和现代的星体画上等号,如sah座就可以确定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spdt(即Sopdet)对应现代的天狼星等。另外,古埃及人还把黄道恒星和星座分为36组,在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为10天,这与中国农历的旬的概念类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由于古埃及文化有显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学观测和记录由祭司负责。每年夏天,当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因此古埃及人认为天狼星是掌管圣河尼罗河的神祇,因此他们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另外也有人认为金字塔是用来观测天狼星而建造的。通过对天狼星准确的观测,埃及人确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种恒星年)的长度为365.25天,与的计算长度相当接近。古埃及人赋予太阳浓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阳的神祇就有数种,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顿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顿的代表来统治埃及。木乃伊它是指长久保存的古埃及人的尸体,这些尸体能保存数千年是因为它们经过特别的处理。首先处理尸首的专人(一般都带着阿努比斯的面具)将尸首进行内脏清理:同样和内脏一样处理好(古埃及人认为主宰身体的是心脏,并不是脑部,有时会直接将脑髓当做废弃物扔掉)。新王国时期木乃伊制法:1、去世至下葬为期70天,成为以后之规范。2、将尸体送至制木乃伊之屋(per—nefer)。3、敲碎筛骨,用金属勾将脑部由鼻孔取出。4、将腹部肝、肺、胃、肠四器官取出。5、用椰酒及香料清理体腔,用临时材料填满。6、将手指脚趾用绳系紧,再用泡碱将尸体干贮。7、将尸体送至纯净之屋,用尼罗河水洗净。8、用树脂浸泡过的亚麻布将脑部填满。9、将腹部临时充填物取出,用装满木屑的亚麻布或泡过树脂的没药填满,再缝合。10、擦上杉树油、蜡、泡碱及树胶的混合物。11、洒上香料、塞住鼻孔。12、眼皮下方放上洋葱或亚麻布的垫子。13、用熔化的树脂将尸体涂满,收敛毛细孔保护皮层。14、用亚麻布将尸体四肢先包起,再包身体,再套上完整寿衣。15、继续包裹,每包一个部位都要念一段咒语,不能间断,直到第52天结束。16、第68天至70天则入棺。主要神祗九柱神1.拉(Ra)主神,太阳神。其形象与阿蒙结合在一起。拉是赫里奥波利斯自古尊崇的太阳神。古王国时代,法老被认为是拉神之子,并由此赋予拉神国神的无上权威。如同阿蒙·拉神的组合,拉神与许多神组合,如拉·赫鲁埃姆阿克特神(Horemakhet)组合象征“地平线的何露斯”。拉神或拉·赫鲁埃姆阿克特神都以头戴饰有圣蛇乌拉埃乌斯的太阳圆盘冠的男人或头戴同样冠的猎鹰首男人身形象出现。2.舒(Shu)风之神,通常会和奴特、给布一起出现,它立于中,支撑着奴特,而给布则横卧于下。这个名字或许和字根she(dry, empty)有关。它是太阳光拟人化出来的神,与泰夫姆特分享一个灵魂。
泰芙努特及诸神3.泰芙努特(Tefnut)泰芙努特(Tefnut)是埃及神话中的雨水之神,生育之神,九柱神之一。她是拉造出来的。她与自己的兄弟休结婚,生盖布和努特。4. 盖布(Geb)大地之神,表示植物生长繁茂的地面。地球之神,苏及泰夫姆特之子;奴特的兄弟及丈夫;奥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父亲。圣兽是鹅,通常以黑或绿皮肤男人的形象出现,分别表现生长的万物及肥沃的尼罗河。有人说它掌有死者灵魂是否下地狱的权柄,使人不能上天堂。5.努特(Nut)天空女神,太阳之母。苏和泰夫姆特之女,给布的妻子与姐妹,奥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母亲,通常被画成一具有蓝色皮肤的女人,身体含有星星,四肢撑在地面,表示天空在地球上的弧度。6. 奥西里斯(Osiris)农业之神、丰饶之神,文明的赐予者。也是冥界之王,执行人死后是否可得永生的审判。7. 伊西斯(Isis)守护死者的女神,亦为生命与健康之神。奥西里斯之妻,荷鲁斯之母,奈芙提斯的姐妹。她可以说是埃及神话中最重要亦最受欢迎的女神之一,古埃及人相信她是宇宙间最有魔力的魔术师,因为她知道太阳神的秘密名字。她保护荷鲁斯的儿子艾谢特;帮助奥西里斯复生,且帮助他管理冥城。8. 赛特(Seth)干旱,战争之神,混乱之神。沙漠、外国之神,象征风雨不顺的季节,是奥西里斯和荷鲁斯最大的敌人。十九王朝始为它翻案,重新被视为一伟大的神,仁慈地压抑沙漠及外国的力量以保护埃及。9. 奈芙蒂斯(Nephthys)守护死者的女神。塞特之妻,阿努比斯之母。给布和奴特最小的小孩,当塞特杀了奥西里斯时,她背弃丈夫塞特,并协助伊西斯照顾荷鲁斯。奥西里斯四子中,它保护的是哈碧。主要神1.阿图姆(Atum)落日之太阳神,原为众神之首,是创造世界的主神,苏及泰夫姆特的父亲。本是九柱天神中最高级的神明,后让位于拉。也多被认为是拉神在傍晚时的身份和形态。2.托特(Thoth)计算、学问与智慧之神,外形或作红鹭,或作狒狒,带着笔及卷轴,亦为文字发明者。3.玛特(Maat)真理与正义女神,是太阳神拉的女儿,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其象征物为鸵鸟羽毛。4.阿努比斯(Anubis)死神。外形为狼头人身,也是墓地的守护神。塞特与奈芙提斯之子,木乃伊的创造者。它引导死者的灵魂到审判的地方,同时监督审判,使死者免于第二次的死亡。5.荷鲁斯(Horus)鹰神,天神,王权的守护者,外形幻化为鹰;为奥西里斯与伊西斯之子。法老即为人间的荷鲁斯。6.哈托尔(Hathor)爱与美的女神、富裕之神、舞蹈之神、音乐之神。她关怀苍生,同情死者,同时也是母亲和儿童的保护神。在不同的传说中,她是荷鲁斯的妻子。7.阿蒙(Amon)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兴起而成为国家的主神。这个名字意指‘The Hidden One‘,圣兽是鹅和公羊。8.姆特(Mut)战争女神,阿蒙神之妻,孔苏神之母,外形幻化成母狮。Mut这个名字在埃及文中意指母亲,是月神孔苏之母。9.孔斯(Khonsu)底比斯三神之一(阿蒙及姆特),月神,亦为医疗之神,其父为阿蒙神,母为姆特神,三神同立于一座,在卡纳克外围有其神庙。关于它最有名的故事应是它在古游戏Senet中与托特为对,并以它的光为赌注;托特赢了比赛,因此它无法展现它所有的光芒,除了满月时(这或许正是月有阴晴的传说吧)。10.普塔(Ptah)是孟斐斯地区所信仰的造物神,而后演变成工匠与艺术家的保护者,形象为一木乃伊,他的妻子是塞赫美特。11.那夫特姆(Nefertem)植物神,和父亲普塔,母亲塞赫美特并称孟斐斯三柱神。12.阿努凯特(Anuket)最初起源于埃及境内尼罗河起始地,位于努比亚边界的象岛地区,她是尼罗河的化身及尼罗河女神。13.阿吞神(Aten)太阳头上之圆盘,朝日刚露出地平线时的太阳神。在阿克奈天(即 Amenhotep IV)宗教改革时,被奉为唯一真神,他的继任者—图坦卡门王(Tuankhamun)因神官而恢复以前崇拜阿蒙·拉的信仰。14.敏(Min)生产及收获之神,亦为道路和沙漠旅行者的守护神,可布特斯之主神。全名是Menu—ka—mut—f("Min,Bull of his Mother"),是一个很男性化的神,通常人们把莴苣当成祭品献给它,然后吃掉便能获得成年的标志(成年礼)。乃爱之女神奎特的丈夫。15.奎特(Qetesh)本为叙利亚的神祇,通常以一美丽的裸女站或坐在狮子上,手上握着花,镜或蛇的形象,以正面出现(和一般埃及壁画不同),敏之妻。16.艾姆谢特(Amset)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脏的保护者。17.哈碧(Hapi)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护者。18.多姆泰夫(Duamutef)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护者。19.凯布山纳夫(Qebhsenuef)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肠的保护者。动物神1.阿佩普(Apep)被认为是破坏、混沌、黑暗的化身,也是太阳神拉的孪生兄弟以及死对头。他希望世间陷入永久的黑暗。一般他的形象是一条蛇。2.凯布利(Khepri)圣甲虫,亦为早晨之太阳神,常被认为与拉相同。代表太阳在天上周行一日的路径。Kheper在埃及文中意指许多,但根据上下文所得,多指创造或转换("to creat" or "to transform"),而且也代表了圣甲虫。它之所以受此尊重乃因太阳的升起就像甲虫滚动着它的卵,因此它代表了太阳在天空运行的推进器。3.索贝克(Sobek)鳄鱼神,崇拜地在Arsinoe,希腊名之为Crocoldilopolis,意指鳄鱼;据说它具有四倍的神性,因为它具有四种元素:拉的火,苏的空气,给布的地球及奥西里斯的水。在死者之书中,它保护甫出生的荷鲁斯,并帮助伊西斯及奈芙提斯消灭塞特。4.塞赫美特(Sekhmet)母狮女神,在孟斐斯被视为是布塔之妻,由拉自自己眼里的火焰所创造,乃是为了惩罚人们所犯的罪;晚期则变成一爱好和平的女神,与慈善的贝斯特相近。5.贝斯特(Bast)猫女神,崇拜中心在Bubastis的三角洲城。自从猫变成宠物后,贝斯特变成家中很重要的神邸及图像。(猫女神杀死攻击太阳神的邪恶之蛇常被画在纸沙草上)。6.塞尔凯特(Selket)蝎子女神,多为有保持平衡的蝎子在头上的形象,为活着无辜的人们请愿,亦被当成妇女分娩时的帮手,并曾送出七只蝎子保护伊西斯免于塞特的迫害。其乃奎本汉穆夫的保护者,之所以变得有名乃因在图坦卡门王墓中有些关于它的收藏品在1970年代曾至美国展出。7.奈赫贝特(Nekhbet)秃鹫神,上埃及的守护神。她是早期前王朝时期尼可布(Nekheb)城的守护神,她的名字意思就是“尼可布的”。最终,成为了上埃及的守护神,也是古埃及统一后的二个保护神之一。8.瓦吉特(Wadjet)蛇神,下埃及的守护神。该地也是古埃及人自旧石器时代至公元前3100年一万年间的发展种植的地方。瓦吉特一直是下埃及的守护神,后来上下埃及统一后,便与上埃及的秃鹫女神奈赫贝特一起成为埃及的守护神。9.克奴姆(Khnum)原为尼罗河源头之神。传说他先在一个手拉胚转盘上用陶土做出小孩的身体,再把它放到母亲的子宫中。在后期的神话里,甚至连其他的神祇都是由克奴姆捏塑出来的,他因此被称为“陶工之神”和“造物之神”。10.萨提特(Satet)大象神,神化的尼罗河洪水。她名字的意思是指这条河每年的洪水。她也是一位早期的战争、狩猎及生育女神,被看作是阿努凯特女神的母亲和埃及南部的一位保护神。11.海奎特(Heqet)蛙女神,她的形象或是青蛙,或是头上爬一青蛙的妇女。海奎特帮助产妇分娩,她与克奴姆一样,也是人类的创造者,经常被人们称为克奴姆的妻子。海奎特的偶像常放在石棺里。12.塔沃里特(Taweret)河马女神,肥胖的身躯使古埃及人把它同生育联系起来。母河马被奉为女神塔沃里特,人们相信她能保佑孕妇及新生儿。人们还常常在神庙中奉上河马女神的雕像来还愿。前王朝(前3500-前3050)蝎王(King Scorpion)偌卡 Ka纳尔迈(King Narmer)古王朝(前3050-)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阿哈 Aha—美尼斯迪尔瑞内博德闻 Den安迪耶布 Anedjib瑟么凯特 Semerkhet伽阿 Qaa第2王朝(前2890-前2686)赫特普塞凯姆威 Hetepsekhemwy瓦迪耶塞尼德 Sened泊西布森 Peribson塞凯密布卡塞凯姆威 KhaseKhamwy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前2686-前2135)第3王朝(前2686-前2575)尼布卡一世( 2650-2630)左塞( 2630-2611)斯奈夫鲁( 2611-2603)卡巴( 2603-2599) Khaba胡尼( 2599-2575) Huni第4王朝(前2575-前2465)斯奈夫鲁(2575-2551)Snefere胡夫(Khufu (Cheops) 2551-2528)拉迪耶迪夫(2528-2520)哈夫拉( 2520-2494)Khafra尼布卡二世门卡乌拉( 2490-2472)Menkaura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2472-2467)Shepseskaf第5王朝(前2465-前2323)乌塞尔卡夫( 2465-2458)Userkaf萨胡尔( 2458-2446)Sahura尼夫里尔卡尔(2477-2467)Neferirkara赦普塞斯卡尔(2426-2419)Shepsekara尼夫日夫尔(2419-2416)Neferefra尼乌塞尔( 2416-2392)门考胡尔( 2396-2388)Menkauhor杰的卡尔( 2388-2356)Djedkara乌纳斯(2356-2323 )Unas第6王朝(前2323-前2150)特提(2323-2291)Teti佩皮 珀辟一世(2289-2255)Pepy 1莫润尔一世(2255-2246)佩皮二世(2246-2152 )Pepy 2莫润尔二世尼托克丽丝王后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伽卡尔尼夫考尔尼夫考胡尔尼夫里尔卡尔二世第一中间期(前2135-前1937)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莫伊伯科提莫里卡尔 Merikara伊提 Ity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门图霍特普一世伊涅特夫一世(2074-2064)伊涅特夫二世(2064-2015)伊涅特夫三世(2015-2007)尼布赫泊特尔门图霍特普二世(1986-1956)Mentuhotep 2门图霍特普三世(1956-1944)Mentuhotep 3门图霍特普四世(1944-1937 Mentuhotep 4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前1937-前1668)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阿门内姆哈特一世(1937-1908)Amenemhat 1森乌塞特一世(1917-1872) Senusret 1阿门内姆哈特二世(1875-1840)Amenemhat 2森乌塞特二世(1842-1836)Senusret 2森乌塞特三世(1836-1817)Senusret 3阿门内姆哈特三世(1817-1772)Amenemhat 3阿门内姆哈特四世(1772-1763)Amenemhat 4塞布科尼夫露王后(1763-1759)Sobekneferu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第二中间期(前1668-前1560)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威格夫(Wegaf)安特夫四世(Antef IV)郝(Hor)叟伯克侯特普二世 Sobekhotep 2汗杰(Khendjer)叟伯克侯特普三世 Sobekhotep 3耐夫侯特普一世 Neferhotep 1叟伯克侯特普四世 Sobkhotep 4艾 Ay耐夫侯特普二世 Neferhotep 2塞斯 Sheshi亚库赫基安 Khyan阿波比一世 Apepi 1阿波比二世 Apepi 2艾纳斯亚考班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叟伯克沙夫安特夫七世 Intef 7塔阿一世 Taa 1塔阿二世 Taa 2卡莫西斯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帝国(前1560-前1070)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阿赫摩斯一世(1539-1514) Ahmose阿蒙霍特普一世( 1514-1493)Amenhotep 1图特摩斯一世(1493-1481)Thutmose 1图特摩斯二世(1481-1479)Thutmose 2哈特谢普苏特(1473-1458)Hatschepsut图特摩斯三世(1479-1425)Thutmose 3阿蒙霍特普二世(1427-1392) Amenhotep 2图特摩斯四世(1392-1382)Thutmose 4阿蒙霍特普三世(1382-1344)Amenhotep 3埃赫那吞(1352-1336)Akhenaten斯门卡尔上(1337-1336)Smenkhkara图坦卡蒙(1336-1327)TutanKhamun阿伊(Ay (1325-1321)荷伦希布(1323-1295 )Horemheb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拉美西斯一世(1295-1294)Ramesses 1塞蒂一世(1294-1279)Seti 1拉美西斯二世(1279-1213)Ramesses 2莫尼普塔(1213-1203)Mereptah阿门麦遂(1203-1200)Amenmesse塞蒂二世(1200-1194)Seti 2斯普塔(1194-1188)Siptah塔沃斯塔王后(1188-1186)Tawasret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塞塔克特(1186-1184) Sethnakht拉美西斯三世(1184-1153)Ramesses 3拉美西斯四世(1153-1147)Ramesses 4拉美西斯五世(1147-1143)Ramesses 5拉美西斯六世(1143-1136)Ramesses 6拉美西斯七世(1136-1129)Ramesses 7拉美西斯八世( 1129-1126)Ramesses 8拉美西斯九世(1126-1108) Ramesses 9拉美西斯十世(1108-1099)Ramesses 10拉美西斯十一世(1099-1069)Ramesses 11第三中间期(前1070-前767)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们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苏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利比亚统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罗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底比斯僧侣王小王国伊索比亚和萨伊斯的复兴(前767-前525)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匹耶 Piye沙巴阔(712-698)Shabaqo摄比特库(698-690)Shabitqo塔哈卡(690-664)Taharqo坦沃塔玛尼(664-657)Tanutamani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萨姆提克一世(664-610)Psamtik 1尼科二世 Nekau 2阿玛西斯(570-526) Amasis萨姆提克二世(610-595)波斯王朝(前525-前332)后王朝时期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冈比西斯(525-522)Cambyses大流士一世(521-486)Darius 1薛西斯(486-466)Xerxes阿尔塔薛西斯(465-424)Artaxerxes大流士二世(424-404)Darius 2阿米尔泰乌斯(404-399 )Amyrtaeos哈克里斯(393-380)Hakor奈科坦尼布一世(380-362)Nectanebo 1杰德霍尔(365-360)奈科坦尼布二世(360-343)Nectanebo 2阿尔塔薛西斯三世(343-338)Artaxerxes 3阿尔塞斯(338-336)Arses大流士三世(335-332 )Darius 3希腊王朝(前332-前30)马其顿王朝(前332-前323)亚历山大大帝(332-323)菲利普(323-316)阿黑大由斯亚历山大四世(316-304)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十一世克利奥帕特拉二世托勒密十二世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 55-51)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托勒密十三世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托勒密十四世·忒奥斯·菲罗帕托托勒密十五世(凯撒里昂)罗马王朝(公元前30-公元395)公元前30年,渥大维(Octave)征服埃及。其实从公元前59年开始,埃及已是罗马的保护国。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埃及在联合国成立后独立。对于古埃及人每日进餐的次数并没有很精确的统计,不过一般来说,古埃及的富人被认为每日进餐两到三次:简单的早餐、较丰盛的午餐和晚上的正餐。埃及艺术宏大而细致、庄严而温和、肃穆而崇高、骄傲而谦卑。古代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我以为就是“恒定”感,希望通过“恒定”的牵引,使艺术在人与神秘力量间形成媒介。它们是人创造的,但并不完全为现实的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无疑有着造型的纪念碑性和别样的内在力量。古埃及音乐古代埃及音乐,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从埃及古遗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仅次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音乐近5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埃及音乐,相信是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古代埃及乐手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100~前 332),已产生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已使用多种乐器,如西斯特鲁姆(一种金属叉铃)是宗教和音乐的象征,常用于宗教仪典和公祭活动。贝尼琴(弓形竖琴)竖琴的多种形制,皆由它演化而成。其他乐器还有弦乐器利拉、纳菲尔琴(琉特),管乐器赛比笛、双管玛穆(一管奏曲调,一管奏持续低音)以及体鸣乐器对击棒(有木制、青铜制、象牙制,黄金宝石等)和多种鼓。在公元前17~前15世纪,埃及人又曾征服过叙利亚近东等地,因此埃及音乐与西亚音乐有过密切的交流。西亚音乐对埃及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角形竖琴和长颈琉特的传入,竖琴的体积由小变大;一种双簧的管乐器在许多场合取代了笛子;音阶也由原来的五声变为七声。从埃及古王朝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在宫廷贵族的生活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吟诗、舞蹈以及婚丧仪典都伴有音乐。根据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5世纪时,埃及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相当繁荣,曾举行过600人的合唱、300人的竖琴合奏。古埃及绘画'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类似 《死亡之书》(约公元前1100年)绘画造型,实际上是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正面律在雕刻方面的要求是:第一,姿势保持直立双臂紧紧的靠着躯体,正面面向观众。第二,画面中的人物根据地位的尊卑,决定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第三,人物着重刻画的是头部神情庄严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则非常简略。第四面部轮廓写实,又有一定理想化的修饰表现出庄严神圣的形象,个人情感的部分很少有表达。第五,雕像的颜色男性多为褐色,女性多为淡黄色,在面部的形象刻画中眼睛经常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埃及美术在建筑方面也有极大的特点。它的建筑体量巨大,宏伟庄严,具有非常强的纪念性。绘画表现写实生动表现手法也长期遵循正面律。线条非常流畅,优美色彩丰富,描绘人物经常用正侧面混合法,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有壁画作品《群雁图》《三个女乐师》等。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固定的色彩程式根据实际的目的和用途去创作,画家尽可能地把一切东西都制作得明确而又耐久。并且遵循着严密的法则。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是来源于均衡美的美学。法尤姆画像(Faiyum mummy portraits)法尤姆肖像出现的时期正值罗马美术对埃及美术产生巨大影响之时。在2世纪初,该地区还出现过身着罗马衣袍的埃及人的画像,这一类肖像对光、影以及人物性格和神态的刻画颇具特色,人物眼大且富于表情。这种手法被认为是东方概念与西方现实主义的结合,并被认为是拜占庭画风格的先声。古埃及雕塑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从直接从埃及雕塑中演化而来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律”,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这些也就形成了古埃及雕像艺术的独特风格:庄严稳重,雄伟大方。古埃及大多数幸存的古埃及艺术品都来自王室贵族的陵墓。可以看到当时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欧洲史前艺术具有写实的风格,而埃及艺术从一开始就更强调表现宗教观念。直立的男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像总是促膝并足地坐着的。在很长的时间里,古埃及雕像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古埃及雕像显现出的平衡和沉静,往往会产生一种奇怪的、令人着魔的魅力,而那庄重威严的造型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著名的正面律法则把雕塑造型的程式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正面律主要用于圆雕中,在圆雕中坐像、立像都是以正面直视前方,身体的重心与头部垂直于同一平面。不能左右晃动,在形态上必须始终垂直于同一平面。虽然雕塑的形象固定单一,但面部表情的刻画却十分生动,带有理想化色彩,雕塑家在制作雕像时,以心中的美好形象为蓝本,雕刻的塑像年轻、充满活力。引:宾夕法尼亚大学《古代埃及艺术史》古埃及生活古埃及衣冠尽管古埃及男女着装风格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讲究实用和简洁。到了新王朝时期,男女的时尚观念较从前大有不同,开始向雅致和优雅转变。丘尼克/贯头衣,全称是“古代埃及传统服饰”,又称贯头装、“凯迈特”之服,是从蝎王即位到公元3世纪(后埃及时期),在埃及的主要居住区,以“凯迈特”埃及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埃及宗教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凯迈特民(古代埃及)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埃及“众神之国”、“威仪之国”、的体现,承载了埃及民族的染织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服装面料古代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主要是亚麻纤维,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利用亚麻秆剥下的纤维,织出的亚麻布成为主要的衣用材料,从轻薄透明的织物可见其纺织技术高超。染色本色(白色)。因亚麻染色较难,故以白色为主,也配以蓝、黄、绿、红等小面积颜色使用。埃及古代男子服饰(长袖丘尼克)埃及早期的男子的服饰主要是缠腰布。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180年),男子服装是一块方布,缠住腰,垂至膝盖,在腰上用一根束腰带或皮革绑紧。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约前1786年),男子的丘尼克长度由及膝或在膝盖以上变为长至小腿肚,衣身也变得宽松。新王国之后,还出现了衣身较窄,有短袖,腰间系白色细腰带的丘尼克常。埃及古代衣冠十八王朝皇室凉鞋(公元前1400年)到了新王朝时期,此时埃及男子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时候开始穿优雅精致的披肩。男女通用的穿法是:从左前胸向后过肩膀到臀部,围臀部绕一周后到达身体的后部包裹住围臀部绕周后到达身体的后部,包裹住右肩,向前于左前胸系扎。埃及人的服饰才开始趋向时尚和复杂。丘尼克贯头衣缠腰布的前面开始有围裙式的装点:长及脚踝的裙子和长及膝盖的短袖束腰外衣也开始与短缠腰布同穿。长袍也出现在这一时期,长袍的领口和袖口很宽,中间束腰。在这一时期,埃及与其他地中海国家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装趋势。埃及古代皇室女性妆容梳妆眼影,腮红和口红bai是上流社会男人和女人的典du型妆扮。眼影棒、眼影膏瓶子,梳子、镊子、剃刀是常见的陪葬品。埃及人有可能极早就发明了美容品,发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术。他们的医学文献上记述了消除皱纹和染黑灰白头发的方法。用于化妆的物品有:画眉毛和描眼角的化妆墨;将眼圈描成绿色和灰色的孔雀石和铝矿石;作胭脂或口红用的红赭石;染指甲、手掌和脚底的散沫花;做假发(这种假发的顶上用融化的蜂蜡封住)用的人的头发等等。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最为时髦的贵妇。古埃及饮食壁画里的埃及食物种类古埃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一种麦子,也叫做二棱小麦。麦子用来磨面和酿酒。制成的面包和啤酒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作用。食物种类古埃及饮食文化涵盖的时间范围超过三千年,直到希腊罗马时代为止,这一饮食文化的主要特性始终保持不变。无论富人或穷人,主食都是面包和啤酒,佐以绿芽洋葱和其他蔬菜,并搭配少量的肉类、野味和鱼类。油脂类橄榄油、棕榈油、黄油、其他动物油脂类香料类盐、孜然、香菜、蜂蜜、迪尔、醋、莳萝、胡芦巴籽、香芹、紫罗勒、和百里香。蔬菜类豌豆类植物,大蒜、洋葱、小萝卜、黄瓜、葫芦、大白菜、芹菜、大蒜、豆类、豌豆、坚果、扁豆、鹰嘴豆、生菜。也有橄榄油的证据。水果类有无花果,葡萄(及葡萄干),甜瓜,蜂蜜,椰枣,棕榈果(生吃或浸制果汁)、鳄梨等。肉类类绵羊、山羊、牛肉、鱼、鸭、鹅、鸽、鹌鹑、鹧鸪、蛋类。牛奶是另一种营养来源,也用于制作奶酪和黄油。莴苣和黄瓜等蔬菜,通常都种在小块地里。盛有炭化谷物的盘子 |Dish with carbonize主食类面包,此外莲子和油莎豆对于那些负担得起较高价格的人来说,市面上也有供应用高档面粉烘制的甜点面包和蛋糕。饮品类葡萄酒、啤酒、椰枣与无花果混合酿造的酒、牛奶(阿拜多斯出土的陶制酒罐啤酒是古埃及人最重要的饮品,不论贫富长幼,都饮用啤酒。从前王朝时期,埃及人就已经开始酿造啤酒了,此外古埃及啤酒酒精含量非常低)烹调方式食物的烹调方式大多使用炖、烤、煮、煎、炸、烘。烹饪用油分植物油与动物油,其中植物油大多来源于莴苣、萝卜、红花与芝麻炊具和餐具就餐时间面包烘焙场对于古埃及人每日进餐的次数并没有很精确的统计,不过一般来说,古埃及的富人被认为每日进餐两到三次:简单的早餐、较丰盛的午餐和晚上的正餐。普通大众则每日进两餐:包含面包、啤酒和洋葱的简单早餐,以及下午早些时候的正餐。古代宴席葡萄酒庄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人的宴会通常下午开始,除配偶外的男女宾客分开就坐,座次按照社会地位而定。坐在椅子上的客人地位较高,坐在凳子上的次之,地位最低的客人则席地而坐。在食物上桌之前,宴会上会提供洗手盆,并点燃各种香精油或香脂以愉悦宾客或驱赶蚊虫。在宴会上会分发莲花和花环,职业舞者(通常为女性)和演奏竖琴、琉特琴、鼓、铃鼓和拍板的乐师则为宴会助兴。宴会通常会准备足量的酒类和品种丰富的食物,包括烤全牛、烤鸭、烤鹅、烤鸽子和时令的鱼类,炖肉,面包,和加入椰枣和蜂蜜的蛋糕,古埃及人通常使用小麦来做面包,大麦用来酿造啤酒。肉类通常用盐渍的方式保存,椰枣和葡萄则通常用风干的方式保存。古代埃及贵族宴会外来食物新王国时期在饮食文化上是一个受到战争和贸易等外来因素影响的创新时期,石榴和杏仁都在这一时期传入埃及,苹果和杏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小范围的传入。在希腊罗马时代,榅桲、梨、李、桃、榛子、核桃、松子、阿月浑子传入埃及。古埃及居住(民居)油灯壶古代埃及时期的气候非常干热,所以修建房屋尽量避开阳光。民间建房的主要材料是泥砖,将砖码放好后里外再抹上灰泥。屋内墙壁通常要画上图案或自然景致。古代埃及民居大多数房屋都用晒干的泥砖堆砌在低矮的石墙上,通常有4~6间屋,一个小的贮藏间,一个通向屋顶的楼梯间。从考古发现来看,有些建筑为二层小楼。房间之间距离很小,所以狭窄的“街道”显得阴暗。房屋窗户很小,以遮挡阳光的照射。社会各阶层也可以通过住的房子看出来。上层住的是宽敞的别墅,而下层通常只有一两间屋子和一间户外厨房的狭窄空间里。贵族花园居所内置精美的实木家具,也许还会有一个种植花草树木的花园和水池。工人屋内是泥砖长凳、石凳、粗糙的木墩和壁龛。古埃及娱乐古埃及人喜欢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像大多数社会一样,富人有更多的休闲时间玩游戏,但即使是农民也喜欢玩,享受节日和游戏,埃及人打猎不仅是为了食物,而且是为了娱乐,有时大型的狩猎动物会被带到一个封闭的区域,供富有的贵族,甚至法老打猎,像狮子和河马这样危险的动物就是用这种方式捕猎的,猎人使用各种武器,包括矛、箭和投掷棍棒。KV62号墓出土,西尼特棋游戏盒(埃及国家博物馆)(4张)古埃及人喜欢玩棋盘游戏取乐,最受欢迎的两种棋盘游戏是senet和mehen,塞内特的游戏被认为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如此的受欢迎,以至于许多法老被塞尼特木板埋葬,这样他们在来世就有事情可做,梅亨是在一个圆形的棋盘上玩的,棋盘上的空格形状像一条盘绕的蛇。古埃及人也喜欢体育运动,许多体育活动帮助年轻人为战斗做准备,摔跤是富人和穷人都喜欢的一项流行运动,战车比赛有助于磨练战车司机的技能,射箭比赛有助于战士提高弓和箭的准确性,埃及神庙设有剧院,然而,古埃及人喜欢讲故事,讲故事的人可以让观众着迷于埃及众神、爱情、战争英雄和冒险故事长达数小时,故事是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埃及人全年庆祝各种节日,其中许多是为了纪念某些神,节日包括特殊的供品和庆祝活动,在奥佩特节期间,阿蒙神、穆特神和Khonsu神的雕像会从卡纳克神庙游行到卢克索,在古埃及,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认为是成年人,然而,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玩游戏和在尼罗河游泳玩得很开心,考古学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的证据,如拨浪鼓、玩具狮子、球和陀螺。古埃及天文学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称“Sopdet”,是动词“使尖锐”的阴性名词形式)的运行制定历法,即科普特历。天文学大家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布特哈蒙 Butehamun,海巴夏Hypatia 等天文历法尼特利尔赫特时期从萨卡拉看到的北方的天体图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赛门姆特墓壁画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丹特拉神庙圆形星座雕刻红色代表黄道十二宫由于古埃及文化有显著的星神崇拜。天文仪器日晷日晷是一种根据太阳的位置测量时间的设备。在常见的设计(如水平日下设计中),太阳会从其样式(细棒或锋利的直边)投射到平面上,其平面上标有指示一天中小时数的线条。当太阳穿过天空时,阴影边缘逐渐与板上不同的小时线对齐。这种设计依赖于与地球自转轴对齐的风格。因此,如果这样的日照要告诉正确的时间,样式必须指向真正的北(而不是北或南磁极),并且样式与水平的角度必须等于日线地理纬度。太阳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分类:首先,一些太阳使用一行光来指示时间,而另一些太阳则使用阴影的边缘。在前一种情况下,光斑可以通过允许太阳的光线穿过一个小洞或从一个小圆形镜子反射它们而形成;通过允许光线穿过细缝或通过圆柱透镜聚焦光线,可以形成一条光线。在其他情况下,阴影投射对象 - 日照的 gnomon - 可能是一根细棒,或任何具有尖尖或直边的对象。黄道仪除圭表和日晷外,埃及还有夜间用的一种特殊天文仪器,名叫麦开特(Merkhet)。它的结构很简单:把一块中间开缝的平板沿南北方向架在一根柱子上,从板缝中可知某星过子午线的时刻,又从星与平板所成的角度知道它的地平高度。现今发现的麦开特,系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实物,为现存的埃及最古天文仪器。埃及是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埃及有着与众不同不同的科技传统。古代埃及为世界贡献了诸多发明创造,而且在天文、数学、医药、机械、建筑等众多方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古埃及数学据31王朝埃及史学家曼涅拖所著《埃及史》记载:“上古计数以刻骨而治,后世众人使用莎草以书契”。铭文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十几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在著名的《莱因德纸草书》文稿中24题:一个数加上它的七分之一等于19,问该数等于多少。文稿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埃及解方程的试算法同样在汉代的《九章算术》中出现过,不过时间上晚了1700年。在几何学方面《莱因德纸草书》中说圣贤伊姆荷太普设计阶梯金字塔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例。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人着的《戈列尼雪夫纸草书》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埃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全部谷地,水退后,要重新丈量居民的耕地面积。由于这种需要,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便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进贡数额统计表(公元前1500年)十进制古埃及人使用十进制,上面这五个符号分别表示1、10、100、1000、10000,用它们组合来书写数字。其实还有更大的符号但不常用。古代埃及数字示意图对于十万以上、没有零头的数字,还另有一种表示方法,比如三十万,可以写三道竖杠,然后在上面写一个表示十万的符号,类似科学计数法。古埃及的整数乘法也比较奇葩,比如31x27,他们不会用31x20加31x7,而是拆成31x(1+2+8+16),力求和2的倍数相乘,然后再相加。这可以理解,因为古埃及没有采用位置计数法(阿拉伯数字有固定的位,十位、个位上各自填符号,比如23不会写成十十一一一,方便进位;古埃及这种表示法还是两倍两倍往上乘更保险)。测量体积最常见的书面来源是指测量谷物的单位:在新王国(约1550-1069年BC),有材料,如蜂蜜,树脂和金尘的容量测量。三个主要措施是 jar (埃及 hnw,在埃及学中引用为 hin),桶(HqAt 在埃及学中发声为 heqat)和麻袋(XAr 在埃及学中称为 khar)。古王国和中王国(约 2025 - 1700 Bc): 1 khar = 10 heqat, 1 heqat = 10 hin体积换算刻有铰链测量的 Jar 表示 1 hin 对应于 0.48 升(先前的计算给出约 0.503 升)因此,1个河将是约4.8升,和1khar约48升。中王国则是指单和双 heqat 。早期新王国(约1550-1400年)来源表明,一个混合系统的单,双和四重 heqat晚新王国来源表明,官方使用首选四重河,名为 ipt(在埃及学引用为 oipe),其中四个(十六个单一的 heqat)现在对应于一个哈尔(麻袋)除了主要的官方系统,其他测量单位显然存在,即使在官方领域
上一篇:伦理向日剧非自然死亡---女主的蜜汁感情线
下一篇:临终关怀岗位职责十六篇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