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对于年轻人少了很多宽容的时代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2-14
手机版

  当提起“年轻人”这三个字时,我联想到的不是青春,也不是活力,而是“轻生”。

  21世纪初,中国自杀率达23/10万,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仅每天约有800人自杀,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喜剧片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较低水平。低于邻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自杀而死亡的人仍不在少数。自杀的主要起因是罹患抑郁症以及家庭矛盾、社会风险因素等其他问题。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问题——抑郁症。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相关数据,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有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而在所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将近5成为在校学生,41%由于抑郁休学。尤其是在疫情时代,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

  

  没有人想要主动患有抑郁症,更没有人想要主动去自杀。与二者更相关的,是家庭矛盾与社会压力。

  年轻人,是希望,是“后浪”,是栋梁。如今,却有许多年轻人“病了”。

  “内卷”、“躺平”、“咸鱼”、“催婚”、“生孩子”......时代的各种矛头直至当代年轻人,横眉冷对,称其为“垮掉的一代”,担负不起未来的大梁。言辞犀利,不留情面。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街头,一群大学生走上街头,为民族的独立奋斗。百年来,青年的热血与激情,从未退却。

  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乃至疫情期间,每一代的青年人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所处的时代背书。

  自古至今,中国年轻人的血气方刚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五四,青年是希望。但是现在,年轻人就是流量密码,是各种商业产品的消费者,也是被商业产品消耗的一个群体。

  

  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放大缺点,掩盖细节。各种“残缺不全”的真相,不断加剧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刚开始,只是网传“年轻人”月收入50万,月底就负债的“豪华”月光族。后来,“砖家叫兽”齐上阵,宣称“哪个家庭没有几套房子,几百万存款”,又到号召年轻人“付费上班”。

  这些“清奇”的脑回路,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作为一个名词,成为了流量时代被消费的“产品”;又是什么时候,年轻人开始消费起自己。

  

  如果能够一夜暴富,谁还会脚踏实地。互联网创造了多少神坛,就会把多少人拉下神坛。

  现在的年轻人,站在时代的肩膀上,需要有所作为。

  但是,让一个做板凳的去造飞机,让专家去搬砖,让生孩子像下小猪崽,未免让人讪笑。

  平凡之人,能够尽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已是一件幸事。

  毕竟大部分人,生而平凡。请为彼此,多一点宽容。

  举报/反馈

上一篇:长征二号F火箭有何优势,为何神舟系列飞船都由该型号火箭发射
下一篇:龙珠里出现过哪些实力菜鸡却被捧上天的谐星角色?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