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图大业11:孤胆英雄战虎牢,全身而退封国公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公元558年(北周明帝二年,北齐天保九年),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把北周和北齐都卷了进去,酿成了两国之间又一次激烈的冲突。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什么事儿呢?

  北齐奠基人,前东魏大丞相高欢的女婿,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突然宣布投诚北周,背叛了北齐。

  这件事对北齐皇帝高洋而言,无异于当众挨了一耳光,这是妥妥的国耻,也是家耻。

  首先说国耻,司马消难是北齐重臣,他的父亲太尉司马子如是高欢的铁哥们儿。当年高欢在怀朔起兵,司马子如就是起兵初期的核心骨干成员之一。

  进入东魏后,司马子如和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左仆射高隆之并称“四贵”,是东魏朝廷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也是高欢最信任的心腹。

  为了强化彼此之间的利益同盟关系,高欢还把小女儿许配给了司马子如之子司马消难,两家一下子成了亲家,这关系真是亲上加亲,无人可比。

  高欢死后,在经历了短暂的动荡后,他的次子高洋掌控了邺城的局面,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自己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齐。

  高洋在位一共十年,前六年说实话还不错,干的有模有样,有种明君的范儿。然而到了第七年后也许是厌倦了,也可能是不想装了,一下子颓废了下来,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荒废朝政,暴虐无道,残忍嗜杀,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这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巨大恐慌。

  

  疯狂的高洋疯起来有多可怕?他居然连亲兄弟、侄子都抓起来杀掉,他的母亲娄太后只是说了他几句,暴怒的高洋就把太后推倒在地,扬长而去。

  高洋连兄弟子侄说杀就杀,杀其他人还会犹豫吗?

  不幸的是,司马消难得罪了高洋的一个宠臣,那厮处心积虑搜集他的黑材料,准备在高洋面前参他一本。

  心中惶恐的司马消难坐不住了,咱不能坐以待毙,伸着脖子等那个神经病高洋来砍啊。

  不行,我得自救。

  于是,司马消难悄悄派人联络北周,表示愿意带兵投奔北周,弃暗投明。

  北周朝廷认为机会难得,立即派达奚武、杨忠二人领兵前去接应。

  然而诡异的事儿发生了,达奚武、杨忠的人马深入北齐境内五百多里,一连派出三个信使去见司马消难接洽,却无一例外都音信全无。

  怎么回事?莫非这里面有诈!

  达奚武首先对司马消难的诚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身为高欢的女婿,司马消难没有理由背叛北齐,这很有可能是司马消难设下的圈套,引诱我们自投罗网。

  于是他主张立即退兵原路返回,趁北齐主力还没有发现他们,赶紧撤,晚了就来不及了。

  杨忠对达奚武的看法无法苟同,他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应该退兵,那是死路一条。

  杨忠说:有进死,无退生,大概意思是只有前进而死,没有后退而生。这句话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当然这话令达奚武很难堪。

  

  达奚武是柱国将军,也是此次军事行动的主帅,杨忠却毫不隐晦自己与主帅相左的观点,确实难能可贵。

  杨忠估计也没抱希望说服达奚武,因此他只带了本部人马一千余骑兵,在夜色掩护下直奔北豫州治所虎牢关而去。

  等他们到达城外时,才发现虎牢关的城墙非常陡峭坚固,易守难攻,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城中传来的打更声。

  虎牢关自古以来都是洛阳的东大门,这座著名的古关隘位于荥阳西北的汜水镇外。虎牢关雄据邙山之巅,居高临下俯视黄河,极具军事价值,自古就是争夺洛阳的兵家必争之地。

  虎牢关始建于东周时期,据说当年周天子在此划地饲虎,因此得名虎牢关。唐代为了避讳李渊祖父李虎名讳,改名武牢关。

  虎牢关为人们所熟知大概源自《三国演义》里的虎牢关大战,三英战吕布。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存在这场大战,只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创作。

  杨忠在城外观察了一番,并未发现司马消难设下的埋伏,由此判断此事不会有诈。他马上派人联络城中的司马消难,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就在此时,达奚武也带着几百骑兵赶到了城外,最终他还是想通了。如果自己就这样退兵回去,此地深入北齐境内几百里,一旦被北齐军队前后围堵,他断无全身而退的可能性。

  而杨忠选择继续前进,离虎牢关只有几十里的路程,如果让他拿下了虎牢关,而自己空手逃回关中,这大功岂不就全被杨忠抢去了。

  达奚武一琢磨,不行,这样回去自己还有何面目在朝廷里混。想来想去,他也只能咬牙硬着头皮跟了上来。

  

  达奚武带人进驻虎牢关以西观察情况,而杨忠则按兵不动,等待城中消息。没过多久,城门缓缓打开,司马消难派人出来接头了。

  艺高人胆大的杨忠也不害怕城中有埋伏,带兵进城去见司马消难了。确认司马消难是真心归顺后,他派人去请达奚武进城商议。

  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消难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警惕。虎牢关里也并非全是他的铁杆心腹,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忠于北齐的。

  比如驻守东城的伏敬远手下有两千人马,他发现北周军队已经悄悄进城,大惊失色,立即点燃烽火报警。

  烽火燃起,附近的北齐驻军很快便收到了警报,迅速调动向虎牢关靠拢。

  达奚武一看情况有变,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心中一阵后怕。他立即做出一个决定,放弃虎牢关(守也守不住),搜刮城中财宝,护送司马消难一行人先行返回关中。

  杨忠带领三千骑兵殿后,掩护达奚武和司马消难先走。

  杨忠带兵缓缓而行,过了洛阳后渡过洛水,见达奚武一行人已经安全退回北周境内,这才命将士们下马睡觉,休息一下。

  

  洛阳当时是北周和北齐的边界地带,经常爆发军事冲突,大的战役也打过很多次。后面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洛阳便一直被北齐实际控制。

  杨忠的位置基本上位于两国交界处,从洛水再往西走就进入北周境内了。北齐追兵很快赶到了洛水北岸,和杨忠隔河对峙。

  杨忠勉励部下说:弟兄们吃饱喝足,我们如今身处死地,齐兵必不敢渡河来送死。

  北齐军队试探着渡河进攻,都被杨忠击退,最终不得不放弃渡河,撤军回去了。因为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司马消难已经逃入北周境内,杨忠身后不远就是两国边界,他随时可以退回去,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见好就收了。

  看到对岸的齐军退走了,杨忠这才带兵有序撤回北周境内。接应他的达奚武看到杨忠安全返回,不禁叹道:

  达奚武自认为是天下勇士,今日我服了。

  经此一战,达奚武对杨忠刮目相看,心服口服。回到长安后,杨忠不出意外晋升柱国大将军,跻身北周最高军职行列。

  这一年杨忠51岁,走上了他的人生巅峰。

  

  武成元年,杨忠受封随国公,正式成为北周的公爵。邑万户,别食竟陵县一千户,收其租赋,收入也迅速增加,再也不是山东那个穷小子了。

  有钱有权有兵,此时的杨忠今非昔比,终于爬到了北周的舞台中心,站在聚光灯下,接下来所有人都将看到他的表演,杨忠的时代来临了。

  随国公的背后,我们隐隐约约已经看到了大隋王朝的影子,一个新的时代越走越近。

上一篇:原创世界百大最美脸孔,迪丽热巴进前20位,盖尔加朵居第38位
下一篇:《西游记》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