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的八路军有多难?129师全部弹药加起来还没国军一个营多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115、120和129三个师,总兵力45000多人。改编完成后不久,八路军就开赴前线和日寇作战。熟悉抗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八路军在和日寇作战时基本上是以运动战和伏击战为主,很少打阵地战。比如著名的平型关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和长乐村战斗,就都是伏击战。

  

  有不少果粉往往拿这说事,说八路军不打阵地战是为了“保存实力”。其实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八路军不打阵地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弹药太缺了。全面抗战爆发时,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八路军每月只能从国民政府处领取区区5万发子弹。一个战士每月还均不到两发子弹,在这种情况下,试问八路军如何去打消耗极大的阵地战?

  也许有朋友会问了,既然一个战士每月还均不到两发子弹,那八路军是如何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呢?这还要“感谢”阎锡山。当时八路军属于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序列,阎锡山负有给八路军补充粮弹的义务。但阎锡山十分抠门,一直找借口不给八路军补充。不久后日军逼近太原,城内大批的军需物资无法在短时间内运走,阎锡山这才做了一个顺水人情,给八路军补充了50万发子弹。

  

  这50万发子弹每个师都留了一部分做备用,剩下的发到了战士们手中。平型关战役中,每个战士人均仅有5发子弹,这也是为何战斗打响不久后就开始冲锋和日军拼刺刀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阎锡山之外,卫立煌为了感谢八路军对自己的救命之恩,曾送给八路军100万发子弹。这是抗战时期仅有的两个特例。

  正是因为缺少弹药,所以八路军才打不了消耗极大的阵地战。和八路军相比,国军的弹药却是十分富裕。淞沪会战后期,国军由于损失惨重,老蒋决定撤出闸北地区的大部队,留下孙元良的第88师单独驻守。结果孙元良耍了滑头,仅留下524团1营400多人守卫四行仓库,对外号称800人。在坚守了4个昼夜后,1营奉命向英租界转移,结果被英军缴械。

  

  至于为何要撤退,谢晋元后来说:“我等困守闸北四行仓库凡四日夜,击退敌军六次进攻。弹药的消耗不及十分之一,至于给养,虽坚守三年亦无绝粮之虞。我等之撤退,系因第三者要求维护中立地区(公共租界)之安全,请求我政府同意,而由我最高当局下令撤退。”那么一营被缴械时都有哪些武器装备呢?答案是:步枪260余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6挺、高射机枪2挺、驳壳枪20支、手枪10支、子弹12万发、手榴弹800枚、迫击炮弹上百发。

  毫不夸张地说,八百壮士的弹药比当时八路军129师全师的弹药还要多。1937年10月,在华北和日寇作战的129师人员武器统计为:全师9367人一共装备了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122挺、花机关和手提枪75支;马步枪4136支;驳壳枪和手枪632支。其中步马枪弹43012发、自来德2872发、手枪弹6051发、重机枪弹23222发、轻机枪弹27361发、冲锋枪弹310发,合计弹药为102828发,另有67枚迫击炮弹和203枚手榴弹。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129师全师的弹药加起来还不如国军八百壮士一个加强营多。弹药如此缺乏,八路军拿什么和日军拼阵地?关家垴攻坚之所以失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但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依然和日寇进行了大小11.5万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96万多人,俘敌28万多人,缴获火炮1028门,机枪7700多挺,步马枪43万余支,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4年抗战,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其中的艰难困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上一篇: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能追溯《山海经》的神话,也留有中国最早的流星雨记录
下一篇:厦门海关截获1只活体“黑寡妇”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蜘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