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顶着“四大文明古国”的称号,中国经历了近代的低谷期、建国后筚路蓝缕的低调期,逐渐在经济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惊人数据。

  当前,不管是我们自己眼中对国家地位的看法,还是周围其他国家对我们的看法,都呈现出一种莫衷一是的混乱。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国家?

  

  关于自我定位,我国对外最常见的说法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潜台词就是我们属于第三世界、仍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因为我们虽然经济体量大,但是吃饭的嘴也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没多少了……

  

  这说法我们自己没意见,但国外声音吐槽的却不少,大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每次一说经济就把“人均GDP五六十名”抬出来,看看你们这经济总量、工业体系、贸易量、科技水准、军事投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该有的水准?

  2、一说碳排放就是“农村人民生活亟需改善”,你们大城市里私家车天天堵车,当全球人都看不见吗?

  3、虽然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中国不算发达国家,但也不能就简单归入发展中国家,应该认为它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发达国家”比较符合实际。

  只是一个头衔,居然引来那么多人争来争去,这背后当然有利益相关:在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时,越是发达程度靠后的国家越容易获得较低利率;世贸组织的规章中,也允许发展中国家使用更高的关税比例来保护国内产业。简单地说,一个头衔背后,全是金灿灿的钱。

  

  前不久美国媒体曝出一则新闻,美国一部分政客抱团搞了个“要求世行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议案,就是试图切断中国从世行贷款的优势地位。参与者中汤姆·科顿、泰德·克鲁兹、马克·卢比奥等等,个顶个都是前一波刚上过中国制裁名单的人。

  虽然反对声音乱糟糟一片,如果拿出各种权威机构的规定来衡量,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完全合规合理。不管IMF、世界银行还是WTO,都不可能完全抛开“人均”来说事儿;而且,我国始终把自己视为第三世界国家,背后自然有一帮发展中国家跟着站队。

  就算GDP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发达程度,但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下一句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气候、物产、交通等条件不同,我国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人们确实还没享受到较好的生活,总不能因为数字平均好看就把人家忽略不计吧?

  

  至于来自国际的看法,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世界几乎从来没有过善意成分。积贫积弱的时期不用多说,和美国站同一个立场搞苏联的时候“蜜月”了一小段时间,等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铺天盖地的唱衰声音就来了。

  当时其实多少有些全球大潮的意思——冷战结束,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猛然消失,西方学界和舆论得到了唱衰社会主义的良机。而这时候苏联都没了,中国自然就成了火力集中的对象。

  等到1997年、2008年两度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崩溃”、“中国社会崩溃”之类的论调更是层出不穷。

  网络上曾经有过统计,基本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崩溃论”的各种衍生理论一波接着一波,基本从来没有消停过,而且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美籍日裔学者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美籍华人章家敦的畅销书《中国即将崩溃》、将新冠疫情称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等等。

  其中话题性最高的大概是美籍华人章家敦和他的畅销书,这本书最初出版于2001年,一出来就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排名榜。

  在书中他预测,中国距离经济崩盘最多只有5年时间,并表示2008奥运会之前就会崩溃。此书很快在台湾出了繁体中文版,李登辉亲自为它写推荐语站台。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然而这位大学者真是个不服输不认栽的人——2011年底,他又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2012年版)》,表示上次预言2011年中国崩溃没有兑现,但误差必然不出一年,“2012年中国一定崩”!

  他的预言时间点修改了三次,三次全部落空,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笑柄了。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件事,同一本畅销书改几个年份数字就可以再大卖一波,为了挣钱也不算寒碜。

  到了2018年底,《纽约时报》上仍然常常出现用中国博眼球的文章,标题已经变成《中国:一个该垮而不垮的国家》这种风格了。

  南辕北辙的“中国威胁论”又甚嚣尘上,和“中国崩溃论”交替出现。

  

  喊着“中国威胁论”的人认为中国是个威胁,因此需要从经济外交上打压、投入更多军费去压制;喊着“中国崩溃论”的人则认为中国经济是“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迟早政经双崩,呼吁“投资者不要把你们的钱投到中国去”。

  复旦教授张维为认为,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理论,骨子里其实是一体二面——鼓吹“中国威胁论”是为了给中国尽可能多地树敌,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中国崩溃论”。因此前者是战术需求,而后者则是战略需求。

  张维为

  面对西方这种看似精分、实则阴毒的操作,我国最有效的应对莫过于“战略藐视,战术重视”。这些理论一经发表,其中鼓吹的中国粮食危机、经济风险等具体问题,往往会成为我国对应领域学者的研究方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甚至可以夸他们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

  总而言之,也许是因为知道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一路走来的艰难不易,也可能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低调自谦因子,中国从高层到民间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会停留在一个比实际略低一点点的位置上。

  不管对面是唱衰还是试图利用“G2”之类的空头来捧杀,我们依然得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那么,我国当前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首先当然是政治领域,我国掌握着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头衔,这个头衔本身是为了维持二战之后世界局势的象征性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与此同时,在国际事务的博弈之中,“一票否决权”也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关于印度、德国、日本“是否有机会成为第六常”的讨论中,常常会出现一个论点——“不是先有五常头衔后证明该国实力,而是先证明该国实力后有常任理事国头衔”。

  这一论点放在我国的国际地位上来看同样有效,正是因为在朝鲜、在印度、在越南的战争中证明了自己于亚洲的影响力,“五常”这个头衔才真正有实际意义。

  即使如此,在早期我们也是拿着“一票否决权”却常常投弃权的,也就到了近年来反对的比率才逐渐上升,这本身也是力量变化的体现之一。

  

  此外,由于我国一直把自己视为第三世界国家,同时实践自己“不干涉内政”的诺言;我国与较为弱小的国家之间关系通常还是不错的。

  中东也好,非洲也好,不少国家对我国的印象就是“做生意,明算账”,由于不对对方内政伸手、也不在贷款中附加杂七杂八的条件,往往也更容易获得对方在交易层面的信任。

  当初中东两伊战争,我国同时对敌对的两国都开放军火贸易。至今整个中东,不管什叶派伊朗还是逊尼派沙特,和我国的关系都算不错。

  当美国在联合国、世卫组织试图通过于我们不利的决议时,我们在票数上并不落下风。而面对西方国家污蔑我们在非洲搞的是“新殖民主义”时,甚至是非洲自己的声音先出来反对。

  其次来看经济,从2010年起,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依然有极大的差距需要追赶。

  

  而近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潮水之下的裸泳更加明显——在疫情带来的极大负面影响下,能稳住经济并实现GDP正向增长,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每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的答卷并不差。绵延不休的贸易战可以预见地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影响,但我们正在调动所有能量争取自身利益。

  军事领域,经历了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两弹一星的筚路蓝缕、经济为先的韬光养晦,直到本世纪初,终于迎来了在军事投入和军事装备上的厚积薄发。

  

  现在我国在航母、战机、驱逐舰等领域各有突破,综合力量通常认为仅次美俄,当然,和美军的纸面距离相当大,也因此一般强调的是“区域拒止”而不是美军那样的“全球投送”。

  另外,核武器是不得不说的“大杀器”,目前全世界拥核国家共有九个,但“合法拥核”的国家则只有五常,这也是五常地位的另一表现。

  最后是文化领域,不得不说我国文化积淀虽然深厚,但在这个领域反而相当弱势。其中原因主要是西方诸国对舆论、文化阵地的把持,以及我国的经济增长尚未强势到让其他国家广泛“仰视”的地步。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少“中文难度太高”、“东西方文化存在壁垒”之类的看法,这些原因当然也有,但远远不是最主要的。

  古有遣唐使,今有东南亚国家对我国流行文化的追捧,哪怕是我们自己,改开初期也还推崇过港台流行文化。等到别人产生“慕富慕强”的心态,自然就会削尖了脑袋来跟随你的文化。

  

  综合看来,中国从被人无视、唱衰到逐步被中伤甚至打压,整体反映出的是影响力扩张的趋势。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国家,是大国、且有自己强势的方面。

  虽然我们自身仍有很多不足,甚至因为这些不足而面临风险——俗话都说,第二名才是最最危险的位置——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自身不够强大,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就无法获得安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在这个世界上,最为昂贵的10种狗狗品种
下一篇:世界上5大最贵的豪车价格排名!它售价15.5亿,世界只此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