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太敢说被砍掉手指?真实事件改编,几万就能“买”一条人命?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可以点击一下“关注”吗?感谢您的支持。

  历经三年重返院线,一部根据真实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不止不休》在全国公映。

  

  影片再次提及“乙肝歧视”、“乙肝代检”等话题,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不止不休》由张颂文、白客、苗苗领衔主演,早在2020年就已经杀青,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完成首映。

  

  时隔三年,该影片终于能在中国内地与影迷朋友们相见。

  《不止不休》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励志影片,由王晶执导,贾樟柯监制,他们两位也曾在电影《山河故人》、《江湖儿女》有过合作。

  

  《不止不休》在北京完成首映礼,观影团中还有王俊凯、刘昊然、文淇等人助阵,为电影吸引了一大波热度。

  在看完影片后,王俊凯表示: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关爱那些需要帮助却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也很喜欢电影中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而刘昊然也坦言道:电影中的一些画面会久久地停留在到脑海里,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的发言让观众朋友们对《不止不休》有了更高的期待。

  因太敢说被砍掉手指?《不止不休》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中的原型人物是一名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名叫韩福东。

  

  韩福东通过一篇文章《中国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消除了大众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因此改变了一亿人的命运。

  影片《不止不休》将时间拉回2003年,此时的中国社会变革动荡,人们怀着雄心壮志在各处施展拳脚。

  当时,互联网还未席卷而来,依旧是纸媒为王的时代。

  

  电影的男主角韩东是一位北漂青年,由白客饰演,女主角小竹是韩东的女友,由苗苗饰演,而张颂文饰演的是知名记者黄江。

  影片讲述了在既没有学历又没有背景的情况下,心怀梦想的青年韩东勇敢地到北京闯荡,努力实现新闻理想的故事。

  

  随着成长过程,我们慢慢走向社会,我们会看到社会的黑暗面,我们会逐渐感受到人情冷暖。

  “生存”、“现实”、“压力”等词语占据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理想”、“初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我想,当我们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为了实现理想热血拼搏的时候,也会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初心。

  影片开头,只有初中学历的韩东在北京举步维艰,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资深调查记者黄江的赏识,才能够进入报社实习。

  

  作为一名实习新人,韩东着手的第一个调查案件就是山西矿难。

  韩东和黄江连夜赶到山西,千辛万苦地找到当地人帮忙,甚至假扮成工厂的维修工去调查矿井事故背后的真实情况。

  

  他们发现矿工是一份高薪却命悬一线的工作,煤矿老板漠视生命安全,遇到矿难,他们甚至都不去挖人,几万块就“买”一条人命。

  

  一笔笔“封口费”让遇难者的家属们保持沉默,最终只能无助地签下一份份和解协议书,

  此等人间惨剧燃起了韩东的理想之光。

  在那个纸媒为王的时代,调查记者手中的笔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韩东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受害者发声,更多人可以关注到这等恶劣事件,让矿工的生命安全得到重视。

  韩东曝光了那个黑煤矿,他也凭借这次机会,一稿成名,登上了报社的头版。

  

  为了能通过报社实习期,也为了继续实现理想,韩东踏上了努力寻找新选题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张天桥的小卡片,韩东留意到了“高价收血”组织。

  在深入调查这个神秘的组织之后,韩东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更大案件——乙肝代检。

  

  在2003年,“乙肝”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但是也是接近1亿人需要面临的歧视。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被大众当成“异类”,遭受到外界的种种歧视。

  

  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入学、升学、工作、婚恋,因此导致他们其中不乏有人不堪其负而选择自杀。

  病毒携带者为了不遭受这些歧视,为了成为一个“正常人”,他们选择找代检。

  

  在潜心蛰伏调查后,韩东几乎将乙肝代检的案件摸索清楚,只要将这一事件爆出,必定能够引起轰动。

  就在准备发稿时,韩东发现他的好友张博也参与乙肝代检,这令他感到十分震惊。

  如果文章发表,韩东可以立即成为正式记者,也不用因为学历再遭受白眼,但是同时也会牺牲朋友,于是他陷入艰难的选择。

  

  电影中张博原型是张先著,他在考取公务员时,笔试和面试都是第一,但是由于是乙肝患者而被拒之门外,记者韩福东还对他进行追踪报道。

  回到影片,韩东的犹豫成为了他和师傅黄江之间的矛盾激发点。

  

  黄江坚持认为报道真实情况就可以,并且苦苦劝诫韩东:作为记者,只靠一支笔,我们不能改变什么。

  但是韩东不想止步于报道事实,他想用手中的笔为一些群体发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韩东也十分了解好友张博的艰难处境:张博成绩斐然,考研中表现出色,笔试和面试双料第一,却因为是乙肝患者而屡屡被拒。

  或许是因为韩东也深刻体验过被歧视的滋味,又或许韩东心中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烧,他选择了撤稿。

  

  在那之后,韩东开始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多次见面和交流,去挖掘“乙肝代检”背后更深刻的意义。

  韩东经过一番悉心调查后,他了解到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内心困境。

  而韩东也幡然醒悟,每一个群体都会遭受不同的压力,会面临不同的歧视,会遭遇不同的困境。

  

  这些群体可能是以病毒划分、学历划分、背景划分又或者是性别划分。

  于是,韩东决定为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声,希望为他们打破歧视,赢来一份公平。

  在影片最后,韩东将走访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发表了反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文章后,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讨论。

  

  政府也因此出台了反歧视乙肝患者的相关政策,最终消除了人们的歧视和偏见。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做“韩东”?

  

  韩东这一角色普通、执拗、热血,他为了新闻理想赌上了自己的事业,他孤注一掷,他的赌注是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良心。

  他勇敢地追寻理想,拼命守护心中的正义。

  为了打破歧视,寻求一份公平,他敢于与现实世界对抗,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据理力争。

  

  透过韩东这一人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20年前的新闻媒体行业。

  纸媒当道,记者的手中笔,比千钧重。

  记者是一个辛苦且危险的职业,为了理想奉献一切。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向社会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角落,比如:大头娃娃案件下的奶粉、地沟油的无良财富等等。

  记者笔下为百姓排忧解难,笔下有是非善恶,笔下有人命关天。

  而反观如今,互联网席卷一切,信息变得片面化和碎片化,媒体行业也衍生出了更多的种类。

  

  新闻媒体行业也不像以前那样追求价值,更注重获取流量,赢得更多关注。

  各类新闻也并不严格讲究真实性,随意截取一个片段就可以改变舆论趋向,甚至一句话就可以引发一场网络暴力。

  15秒一个短视频、1分钟一部电影讲解、3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书。

  

  这些改变不禁激发我们思考:互联网媒体时代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纸媒渐渐地走向尽头,取而代之的是视频号、营销号等等,互联网新媒体的门槛变得低下。

  标题党、盲从化转发、碎片化解读等新闻乱象层出不穷,一个时代看似是在进步,一个行业却有退步的趋势。

  

  而影片向我们描绘了一去不返的纸媒时代,向我们敲响警钟,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启发。

  《不止不休》深刻还原老一辈新媒体人的工作环境和状态,颂扬他们那个为理想努力拼搏的时代,也激励着当代的年轻人。

  

  电影讲述着20年前的故事,蕴含着浓浓的复古味道,也记录着一个无法返回的时代。

  一个时局动荡却壮志满满的时代。

  为了理想,人们可以勇敢地跳出舒适圈,为了使命,人们不惜拿生命去冒险,为了正义,人们敢于与现实对抗。

  

  不平则鸣,不止不休,振聋发聩,直击心灵。

  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即使它属于一个有年代感的时代,也需要我们继续传承。

  举报/反馈

上一篇:越南妹子真的愿意嫁给大龄光棍吗?根源背后是什么?
下一篇:不惧特斯拉Model 3,一大波国产新能源轿车来袭,谁最具爆款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