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被掩埋,谁干的?(三星堆之谜)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一、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年代,是夏、还是商?

  2022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祭祀区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在7、8号祭祀坑里,发现了大量造型前所未见的精美青铜器。

  根据6座祭祀坑碳十四测年,大多数坑的年代确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但有认为此碳十四测年存在不科学的“人为造假”?

  (关于三星堆文明起源产生的年代,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说明。)

  

  三星堆遗址卫星图1

  

  三星堆遗址卫星图2

  二、三星堆“掩埋坑”的属性,究竟是什么?

  考古发现,这些掩埋坑是经过刻意设计的,其动机属性是什么?

  1、祭祀坑。——如此则应叫“祭奠”,称“祭奠掩埋坑”为恰当。

  

  三星堆遗址1

  2、改朝换代“亡国之物/不祥之物/犁庭扫穴”掩埋坑。

  

  三星堆遗址2

  3、墓葬—陪葬坑/火葬坑。——但是,至今没有发现墓葬。

  

  三星堆遗址3

  4、“失灵神物”厌胜坑。等等。

  

  三星堆遗址4

  ★战争“他杀”——“密杀”而不敢公开?

  ★内乱“自杀”——为什么却不“融化”而再“利用”呢?

  ★奇异“礼杀”——失灵厌胜?

  三、三星堆遗址的“掩埋物”,是“古蜀国”的吗?

  1、古蜀国历史简介

  古蜀国的历史持续了1500多年,期间又突然地消失。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有很多年的神秘空白。

  《史记》、《汉书》、《华阳国志·蜀志》、《殷墟甲骨文字乙编》等,有相关蜀国的记载,有两个区域:(1)陕西汉水流域;(2)四川岷江流域。

  有学者称,参加周武王伐纣的“牧誓八国”之蜀,乃汉水流域蜀人,而不是岷江流域蜀人。 (另有河南“中原蜀国”之说)。

  古蜀国历史简要对照表:

  

  古蜀国历史简要对照表

  

  三星堆祭祀场景复原示意图

  2、在“牧野之战”中,如果参加的是“川/陕古蜀国”,那是什么时期?

  ——“助周灭商”的是鱼凫氏?还是杜宇氏?

  从上表可见,应该是“鱼凫时期”(前1500年—1000年,三星堆时期)。

  杜宇→→鳖灵→→开明王朝,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是为春秋时期。那么,鱼凫氏,应是在春秋之前——殷商时期!

  所以,“助周灭商”的,应该是鱼凫氏。

  3、关于周武王伐商纣的“牧野之战”:

  (1)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证实古籍所载日期是正确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

  (2)武王伐纣誓词《尚书·牧誓》记载,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3)甲骨文中多次提到商朝国王到达了蜀地,商朝多次和蜀国发生战争,最终使得蜀国成为了商朝的方国之一。卜辞云 :“贞至蜀,我有使”,“甲寅卜,臣子来蜀”。等等。

  

  武王伐商的记录:利簋铭文

  ★至于“中原蜀国”(河南一带),即使有此国,但也是在商朝的势力范围内,不可能与西岐的周王结盟。

  4、周武王分封诸侯,为什么没有封蜀国?原因可能有二:

  (1)蜀人在当时属化外之民,是武王伐纣的盟友,和周武王地位是相等的,因此周武王没资格分封他。蜀国不进贡周天子。

  (2)蜀国已经被周“灭” 了——所以不存在分封了?!

  5、“不与秦塞通人烟”——暗示蜀国什么情况?

  (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据此看,岷江流域的古蜀国,虽然与中原文明有交流,但总体上是自成体系的,与中原文化“隔绝”。

  四、三星堆文物是如何“被掩埋”的?(三星堆文明的消失)

  1、水患说?

  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三星堆古城是毁于一场特大洪水的侵袭。

  在1986年的发掘中,于三星堆北面、古城内建筑群之间,考古人员发掘出一条壕沟,经碳14测定,文化层的最早年代距今约4800年左右。

  在发掘后特意留下巨大“关键柱”剖面上,可以看到整体为16层的文化堆积中,第7层是个明显的分界层,是厚约20—50厘米的洪水淤泥层?

  这根“关键柱”,可作为一件历史史实,证明文献关于古蜀国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事实胜过雄辩。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鸟头,勾喙的鸟头与杜鹃的形象相同,还出土了一件陶塑展翅的杜鹃鸟。结合“关键柱”所透露的远古信息,可认为,杜宇在领地被洪水掩没后,率众出逃,转移到成都金沙去了。

  ——但这应是三星堆后期的情况,而不是三星堆“被掩埋”的时期。

  ——在“逃亡”时,是不可能“不慌不忙”地去“掩埋灵物”的。

  2、迁徙说?

  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

  ——但问题是: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那里的人们为什么要“突然”迁徙、流亡外地?——用灾难来解释,难以信服。

  3、战争说——毁于古蜀“援周伐商”?

  有学者称,在文献中,古蜀人不仅与夏人发生争战,而且在商王朝统治时期也常与商人冲突,在商王朝的甲骨文中留下了一些只字片言。

  祭祀礼仪上,蜀人用“燔燎”法,与殷墟甲骨卜辞中“燎祭”相印证。甲骨卜辞中有“至蜀”、“征蜀”、“伐蜀”等。

  古蜀与商是仇敌,而当时西歧的周人也常与商朝恶战,因此,周和蜀自然成了朋友与盟军,周武王伐商纣时,邀蜀军参加,预约“甲子日”集结。

  著名的“牧野之战”前,周武王及盟军(蜀、巴、庸、羌、微、卢、彭、濮),在牧野誓师,然后与商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进行决战。

  在牧野大战中,蜀军奋勇当先,骁勇善战,充当敢死队和人肉盾牌。盟军在很快就摧毁了商王朝的军队,纣王自杀,结束了殷商在中原的统治。

  周朝的胜利,巴蜀军功不可没。《尚书·牧誓》记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前歌后舞,令殷人倒戈。”

  但是,随后就发生了“武王灭蜀”等历史事件。

  据《逸周书·世俘解》记载,原文(摘要)如下: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

  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荒新命伐蜀。

  乙巳,陈本荒新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十两,告以馘俘。……

  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十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逸周书·世俘解》记载的内容大意如下:

  二月甲子日早上,周武王到了商都,杀了商纣王,活捉邪恶大臣近百人。

  庚子日(甲子日后的第三十七天),陈本受武王命伐磨,伯韦受武王命伐宣方,荒新受武王命伐蜀。

  乙巳日,陈本、荒新自蜀磨二国而来,报告武王,擒了霍侯艾侯,俘获了外逃的殷商朝臣四十六人,还取得车子八百三十辆,并汇报了杀敌数、生俘数等相关情况。

  在此期间,周武王向四方征讨,计攻灭九十九国,杀敌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万又二百三十人,总计征服六百五十二国。……

  【据此推测】:周王朝认为,在商王朝被消灭后,蜀国却仍然是一个强国,而又不肯臣服于周,将来必是一大隐患。因此,周武王在灭殷商的第三十七天(庚子日),突袭蜀军,蜀军将领等各级军官或战亡,或被生擒、俘虏,士兵死伤者无数,损失战车辎重等八百多辆,蜀国随后就灭亡了。

  ——武王灭蜀国,并毁其文字、掩埋其灵物(三星堆文物)。

  ——于是,蜀国的历史出现了很长的空白期(500年)。

  ——之后,杜宇“从天而降”,从昭通北上成都,开疆拓土,建立新的蜀国,直到开明王朝第十二代,才被秦国消灭(吞并)。

  五、“三星堆之谜”的推测【总结】:

  1、三星堆遗址应该是被周朝“犁庭扫穴”毁灭后的埋葬坑?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并且青铜器上没有留下文字。

  三星堆为什么没有发现文字?——文字被占领者毁灭,而消亡了。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象牙——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大战蚩尤部落,蚩尤部落应包括古蜀民族,古蜀民族可能善于用大象,说明了这个问题。

  中原民族与周边民族发生了很长时间的战争与冲突,最后融合了。

  

  2、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族徽?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

  蜀文化有“巴蜀图语”之谜,尚未破解。据说,有彝族人能够读出三星堆文物上的“符号”(文字)。

  

  3、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的记载相似?

  三星堆一共出土了八颗青铜树,跟《山海经》里的扶桑树很相似。青铜树底盘上的龙形图案,与华夏文明的图腾也很相似。

  

  4、星堆文明对于华夏文明意味着什么?

  三星堆遗址很神秘,可能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将产生一个新的认知。

  在中原殷墟,多有殷人的故事。而在三星堆,找不到有殷人的故事。

  ——说明三星堆“坑”的遗存,早于殷墟宗庙的遗存?

  ——中原文明是先继承三星堆(夏),而后启续殷商时代(承夏启殷)?

  【感慨】:

  三星堆文物可能是“被秘杀掩埋”(战争犁庭扫穴)的,虽然是一种“不幸”,但是在冥冥之中,却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珍贵的历史遗存、文明见证——乃是“不幸中之万幸”!——是磅礴辉煌的中华文明之幸!

上一篇:张晨光全家移居加拿大,被粉丝偶遇合影,网传住富人区有多套房
下一篇:美人心计:慎儿算计了一辈子,为什么最终还是输给了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