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舞讲述最美屯垦戍边史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文/崔志芳

  这几天适逢新疆文化艺术节,有幸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观看了歌舞剧《班超》,其专业的音乐和舞蹈艺术表现,婉转细腻的剧情、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舞台上大型汉简缓缓上升,歌舞剧《班超》带我们穿越历史走进大汉王朝,领略两千多年前的中华民族荣耀与辉煌。贯穿全剧的主线是民族融合,并从远赴边疆、稳定政局、帮助生产、屯田拓荒、共建家园等多个维度进行歌舞艺术展示,绘就了一幅团结、和谐、友谊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丽画卷。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在西域诸地的强烈请求下,东汉朝廷延续经略西域的宏业,出身史学世家的班超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这支安边兴邦的队伍。剧中,班超辞别汉皇,带上朝廷的诏书和36名勇士,一路西行,踏上了征服西域的漫漫未知路。此时,疏勒城正被敌军围困,百姓流离失所,危在旦夕。疏勒夫人康眉向大汉朝廷请求支援,班超亲帅36名勇士深入虎穴,以政治家的雄才伟略、军事家的超强胆识取得战争胜利,化解疏勒之围,解救了困难中的百姓,赢得了疏勒夫人母女与全城的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政局稳定后,面临的是队伍的生存问题。剧中,班超带领勇士们拿起工具开始进行农业生产,这应当就是初期的屯垦戍边。据相关资料记载,两汉在西域的屯垦,开始于西汉武帝,发展在昭帝和宣帝之际,直到东汉恒帝,屯垦为军屯性质就地养兵,一来解决军饷,减少从内地远道运粮的艰辛和费用,二来也可亦农亦兵,平时种田积谷,战时杀敌戍边。正如同我们的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使命驻守边疆,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一代代兵团人接续奋斗,谱写着新时代屯垦戍边的辉煌与荣耀。如今来到新疆,到处是一片片崛起的绿洲。今天的兵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经济建设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发挥屯垦戍边的作用更为突出,并为新疆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到剧中,当疏勒夫人康眉来请求发展生产的帮助时,班超毫不吝惜传授经验,并带领疏勒军民开渠修路,传授农耕技术,繁荣疏勒经济,让疏勒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西域各族人民与班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表达着内心的感激、亲近与友谊。在驻守疏勒的生活中,班超与疏勒夫人之女俞娜逐渐互生情愫,结为夫妻,并生下儿子班勇。歌舞剧以音乐舞蹈史诗的艺术形式,场景式经典再现,勾勒出中华民族血脉交融的悠久渊源。看到这里,我们就更加理解,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这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也更加坚信,只有齐心协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推动新疆长期稳定,繁荣发展。

  “父母在,不远游。儿子却执意留在塞外,我向长安叩拜,我向四方叩拜……”当朝廷传旨要求班超回朝时,这是班超纠结在内心的独白。面对疏勒百姓的苦苦挽留、面对已成为一家人的亲人们的深情呼唤,为帮助管理疏勒,促进当地长期稳定繁荣,班超毅然抗旨驻留,在疏勒驻守17年,足迹踏遍了天山南北。在他的苦心经略下,西域的商业、文化蒸蒸日上,交流络绎不绝。西域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班超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完成了大汉交给他的使命,被封定远侯。此时,班超和俞娜的儿子班勇已然成年,子承父业,开始新的屯垦戍边事业。而疏勒夫人康眉也已年迈,却依然决定与班超夫妇共同前往洛阳安度晚年,在这里,我们似乎同疏勒夫人一样,有着一家亲的喜悦,感受着强大祖国带来的幸福安康。

  一场精彩的歌舞剧,仿佛追溯了兵团的屯垦戍边史,重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铸就故事,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风貌。文化润疆,在高雅艺术中升华情感与认同,歌舞剧《班超》不失为一部新时代好剧。

  (作者工作单位系国家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总队)

  举报/反馈

上一篇:fcpx是什么软件?
下一篇:上海就业形势怎么样?市人社局:一季度新增就业岗位15.31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