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黄金时代》在台湾获奖,当他把手稿投向内地,竟无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14
手机版

  

  1992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在台湾获奖,光奖金就有25万。但当他把手稿投向内地时,竟无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

  王小波说,为了把《黄金时代》写好,他花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的内容写得极精致,几乎倾尽了自己对小说所有的想法。

  然而就是这么一本得到王小波高度认可的书,当时却遭到了多家出版社退稿,原因是内容过于低俗。

  直到1994年,华夏出版社的编辑赵洁平读到这本书,被里面的内容深深所吸引。她强烈地向领导推荐此书。由于考虑到时代观念的局限性,社里无一人接纳她建议。

  赵洁平觉得这么好的一本书不能出版,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趁着领导到外地考察的时候,她悄悄地出版了6000册。为此,她遭到了领导严厉的批评,还差点把饭碗给丢了。已经发行的《黄金时代》也没有得到出版社的认可,既不推广也不公开对外发售。

  

  无奈之下,王小波和赵洁平只好把书捆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每天利用空闲的时间到处去摆卖。可惜,这本标价12.8元的书并没有得到读者的青睐。有些人读了后,都大骂其败坏风俗,毒害大家的思想。

  1997年,王小波离世,初版《黄金时代》仍没有卖完。当他的遗体被推进机器火化的时候,机器却没有如常运转。在工作人员的眼中,这是一种大忌。后经检查才发现,原来是遗体没有被摆放好。

  虽然这仅是一个意外,但朋友却说,王小波死不瞑目。这本书是他心中的“宠儿”,却成了世人眼中的“弃儿”。这让王小波如何不抱憾?

  令人想不到的是,王小波离世后,他的作品突然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特别是《黄金时代》,深受一代年轻人的喜爱,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脱销的现象。这本书后来被一版再版,销售量达到20多万册。而他本人,也被读者推上了文学教父的神坛。朋友感慨道,如果王小波在天有灵得知这一切,也可以无憾了。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从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他到底写了什么?

  它是一部中篇小说,里面包含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3个篇章。这三个篇章分别描写了主人公王二,在不同的年龄段所经历的故事,由此引发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其中王二和医生陈清扬由性生爱的故事,是最受众人争议的部分。有人说这是对世俗观念的挑战,也有人说是人性解放,而有人却认为是女性的觉醒……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说明了王小波的意识是比较超前的。这也是此书后来才被世人所认同的主要原因。

  其实除了《黄金时代》,王小波还写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这四本书被统称为时代四部曲。它们虽独立成书,但内在的思想关联却是层层递进,代表着人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状态。

  很多网友说,王小波的时代四部曲只有反复去阅读,才能真正明白他想表达的是什么。确实如此。从无法逃避的现实,到寄托未来的改变,主人公想要的生活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暗喻,表达王小波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批判,同时也饱含着他深深的期待。

  如果你也想去了解王小波,想知道他到底写了一些什么,这套时代四部曲你一定不能错过。点击下面的图片,把书带回家,让王小波的文字告诉你,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是怎样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常芳长篇新作《河图》:“我们庆幸没有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
下一篇:行车记录仪后摄像头怎么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