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给多孩家庭送房子,能成为2023年救楼市、救经济的突破口吗?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新年伊始,拉动内需振兴经济成为全社会压倒一切的核心话题。

  今天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公布2022年的全国人口数据。但毋容置疑,人口的趋势性变局已经来了。

  人口既是民族之本,也是经济之本。各级政府为了让群众多消费、多生娃真是操碎了心。但又众所周知,小孩是家庭开支的碎钞机。刚进入2023年,各地对多孩家庭的生育补贴、购房鼓励政策密集出台。

  鼓励生娃,会成为拉动经济的突破口吗?

  

  各地生育补贴发放对比,多大的生育补贴额度才会收到实效?

  近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浓缩如下:

  生一孩,一次性补贴3000元,然后每年1500元,三年累计7500元;

  生二孩,一次性补贴5000元,然后每年2000元,三年累计11000元;

  生三孩,一次性补贴10000元,然后每年3000元,三年累计19000元。

  

  不仅仅是深圳,多个省市今年都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

  1月10日,济南市印发《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落本市户籍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2022年12月云南省印发的《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规定,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

  育儿补贴不管钱多钱少,至少表明政府对生育问题的重视。从群众反映看,对育儿补贴并无异议,大众吐槽的是与养育成本太脱节的补贴标准。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最高城市之一的深圳市,发钱最多的三孩补贴,三年也就19000元,每个月大概528块钱。这点钱在消费水平很高的深圳,要生活、要养娃,能作什么用,过来人笑而不语。

  相比之下,一些经济困难城市的育儿补贴反倒显得大方。黑龙江省《黑河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配套支持措施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二孩家庭,每个月补贴500元,发36个月;三孩家庭,每个月补贴1000元,发36个月。

  黑河市三孩家庭最多可拿36000元补贴,而黑河去年城镇人均收入才33477元(农村才2万出头),三年补贴金额已经超过了当地一年的城镇人均收入,且远超农村人均收入。

  

  最令人意外的是甘肃省临泽县。据发布的《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产妇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生育津贴。育儿补贴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直至孩子三岁。二孩和三孩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和2000元资助。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家庭,在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补助。临泽县户籍家庭生育三孩,各种补贴累计总额超过10万。在经济不富裕的大西北,可算是一笔不菲收入。

  中国生育意愿低的核心原因是小孩养育成本太高。大城市的年轻人还要面临激烈的生存压力,想生也生不起。政府想通过育儿奖励提高生育率,至少在补贴金额上能相当程度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各地最多三年,每月500-1000元补贴力度只能算蜻蜒点水,对年轻人集中的大城市生育率提高作用甚微。

  与城里人的小孩富养不同,大手笔的金钱奖励可能对生育观念传统,育儿成本不高的乡镇农村地区生育率产生效果。黑河市、临泽县多胎累计补贴金额超过当地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具有诚意的刺激生育政策。2021年深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万元,三孩累计1.9万元的补贴,差距又有多大呢?

  

  多城多孩家庭购房新政对比,给多孩家庭送房子会是什么效果?

  育儿补贴在拉动内需上只算小打小闹,住房消费才是影响家庭生育欲望的重头戏。2023年,各地对多孩家庭的购房优惠政策也密集出台。

  1月12日,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联合下发《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购买商品住宅实施细则》。

  

  《细则》明确,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市户籍家庭,符合购房政策认定条件的,可在原有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1套购房指标。

  由于长沙的调控政策是本地户籍家庭限购二套,去年长沙出台存量房新政,存量房出租家庭可购3套房。再加上本次出台的多子女家庭购房新政,理论上长沙户籍二孩以上家庭最高可购4套住房。

  据世联行数据,2022年,长沙内五区商品住宅全年供应764万㎡,同比下跌34%,成交676万㎡,同比下降43%,几近腰斩。全国房价洼地的长沙,也抵挡不住下行大势。长沙市多孩购房新政,对增加市场购房需求无疑有很大帮助。

  新年伊始,出台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政策的城市有增无减。包括济南、长春、大连、绍兴等已有9城公布了多孩家庭购房新政。

  如绍兴放宽了原来只支持三孩家庭,且仅限首套首次使用公积贷款额度可上浮的限制,新增二孩家庭以及二套房公积金贷款。连云港市,多孩家庭名下无房或仅有一套住房时购房,均可享受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的福利。对多孩且是双职工缴纳公积金的家庭,大连、济南两城最高可贷100万元。

  1月13日,颁布的《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规定》,子女3周岁内,父母可享受10天育儿假,在全国属于首创。另外,把多孩家庭买房租房优待纳入计生服务。

  

  广州市计生服务规定两孩以上家庭首次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适当提高。

  多孩家庭,三房和四房属于居住刚需。多孩家庭购房资格松绑,对增加楼市有效需求当然立竿见影。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多孩家庭改善住房条件,最需要的是金钱资助,给购房资格只是释放了有能力家庭的购买力。而首付都凑不齐的多孩家庭,即使送再多购房指标也无济于事。

  2022年房地产低谷时,全国有近40城在楼市政策中放松多孩家庭买房条件,依然无法阻挡楼市下跌。新年伊始,各城市给政策不给钱,最多送一些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所谓多孩家庭买房激励政策,能起到多大效果,你懂的。

  给多孩家庭送套房子,会不会有大效果呢?起码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2023年要解决经济复兴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多生娃

  在国家为如何拉动内需绞尽脑汁时,多孩家庭成为政策关注焦点是必然的。2016年起,我国二孩和多孩已经超过一孩成为新生儿的主体。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一孩占比44.1%,二孩占比为41.4%,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4.5%。二孩三孩占新儿的比例达55.9%。出生人口中二胎及以上比例越来越高,多孩家庭成为影响消费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低生育率和内需不振,是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绊脚石。国家对多孩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和购房资格松绑,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但在政策力度上离大众期望值还有很大距离。各城市的育儿补贴标准,对中国多孩家庭只是杯水车薪;父母养育子女损失的时间、事业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测算,我国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30万元。分城市看,北京和上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

  

  小孩抚养成本(0-18岁)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可看出一个国家的养育负担。中国的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9倍,在主要国家中,高于除韩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养育成本最高的韩国生育率全世界最低,2020年生育率仅有0.84。

  鉴于中国低生育率和低消费需求的现状,对多孩家庭的补贴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各地慰问性质的补贴金额与育儿的高成本对比,使该政策失去了制订的初衷。尤其是年轻人最多,最需要刺激生育的大城市,政府应拿出足够的诚意。像深圳这种养孩成本百万级别城市,三孩每月528元的补贴,聊胜于无。

  国外低生育率国家,在生育奖励上,力度之大超出想象。韩国雇佣劳动部1月10日宣布的一项计划显示,韩国夫妻都将被允许休长达一年半(18个月)的育儿假。如果政策实施,将使韩国育儿假成为亚洲最长,也将是世界上最长的陪产假。

  自1980年起,欧盟国家匈牙利一直是人口负增长,为了鼓励生育,匈牙利出台了“婴儿期待贷款”。该项贷款向五年内有生育的夫妇提供约合26800美元的无息贷款(2021年匈牙利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7740美元),生育两个孩子后,夫妇可以免除三分之一的贷款,生育第三个孩子,夫妇可以注销该项贷款。生育四个孩子的家庭,终身免缴所得税。

  2021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15,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的1.8的生育水平相去甚远。

  

  《2022年中国新生儿妈妈生育全景白皮书》调研数据,95后、90后、80后的未婚率分别为44.6%,12.7%和3.1%,有50.4%的95后不再将要孩子作为必备选项。中国近些年的多胎生育高峰全靠70后、80后育龄妇女支撑,随着70后、80后生育能力的减退;90后、95后生育愿望淡薄,未来中国的人口形势更加严峻。

  2022年,中国人口是否负增长已成社会热议的焦点,无论是否,负增长仅仅只是个时间问题。

  从各国低生育国家的政策实践来看,生育率一旦跌入陷阱,提升起来十分困难。生育奖励不出则已,政策出台必须一步到位,让育龄夫妇在生育上无后顾之忧。

  指望给多子女家庭免费送房或者无偿抚养小孩的猛药,在当前还不具备条件。但是,参照国外和内地某些城镇的做法,给多孩家庭买房提供较大金额的金钱补贴,给多子女家庭的育儿补贴不低于当地一年的人均收入,则是起码应达到的标准。

  2023年是扩大内需的发力之年,又遭遇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性变局。鼓励多生娃,既是拉动内需的动力,长远看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我国目前的生育补贴和购房政策,仍有大幅加强的必要。

  (申明:凡转载本头条号原创文章,须取得授权,并注明“转载自【中国地标城策院】头条号@许子 原创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并被追究责任。)

上一篇:最高时速达325 km/h,全世界最快的防弹车AddArmour Audi RS
下一篇:世界上最“孤独”的房子:45万平方米的岛上只有这么一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