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7
手机版

  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人物之一,蜀汉时期的丞相诸葛亮,也叫孔明。他是历史上的名人,也是民间的传说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谋士,更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他的博学多才、惟妙惟肖的才华使他成为蜀汉时期数一数二的伟大人物。他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心思缜密、智慧过人的人物。但是诸葛亮平生误用了一个人,并最终挥泪斩杀了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一、马谡,“腹有诗书气自华”

  马谡是诸葛亮治蜀时的一个重要幕僚,他的地位虽然不及赵云、姜维等人,但对孔明的影响也深远。马谡与诸葛亮的相处不是常规的长官下属关系,而是一种情同师徒、父子般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完全按照行政机构划分权力的机制之外,几乎被孔明视为助理,大家一起工作和生活。

  在征南蛮之前,马谡向诸葛亮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兵上为下。”让孔明十分感慨,并有遇知音的感觉。这句话传到今天,被广为流传。诸葛亮此时可能已经意识到,在自己的手下马谡中,他已经找到了一位可以信任的帮手。

  

  在七擒七纵孟获时,一次孟获让其弟弟孟优企图用进献宝贝的方式,企图理应外合,早被诸葛亮识破。他为了考验一下马谡的水平,故意问他孟优的来意。马谡给出正确答案,使得孔明抚掌大笑。这也说明,马谡深有智慧,诸葛亮在这个时期对马谡是比较满意的。

  马谡还曾经献计削去司马懿的官职。当曹丕身死,司马懿自荐镇守西凉的消息传来时,诸葛亮大惊,担心司马懿是他所头痛的敌人,一旦把西凉兵马训练成功,必将成为蜀中的大患。此时,马谡提出了利用反间计,让疑忌司马懿的曹睿杀掉司马懿。

  

  二、刘备慧眼识人,料定马谡纸上谈兵,实战不行

  然而,在刘备的临终嘱咐中,他告诫过诸葛亮:“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刘备也看出了马谡虚张声势的本质。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马谡立下军令状镇守街亭,他安营布阵失误,不在五总路口下寨,而是在街亭附近的山头上安营扎寨。他的理由是: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当王平又指出一旦魏兵断绝山上水源,军士将不战自乱。可是马谡又搬出兵法理论“置之死地而后生”,导致街亭失手。可以说,马谡军事素养的缺乏导致了整个街亭战役的失败。

  司马懿对马谡的评价也是非常不屑一顾。他认为马谡徒有虚名,只是庸才耳。孔明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人物,如何不误事!

  

  三、同是立下军令状的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何安然无事?

  马谡守街亭失手,同是立军令状的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何被处罚的结局不同?也许是时代环境不同,也许也是权利和政治游戏下的产物。不要忘了,这一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关羽和马谡的不同处境与所在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

  四、诸葛亮内心五味杂陈,斩杀马谡痛彻心扉

  马谡仓皇出逃,逃过了魏军的兵刀,而等待着他的,是军令状的执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结局是备受争议的,有人认为是史料留世时的一个文化传承,而有人则认为,这是诸葛亮对内心深处的悔恨和忏悔。

  诸葛亮所挥泪,是为即将行被刑的并被视之如子的马谡而流,也是为丢失街亭这个战略要地而流,更是为忘记了先主刘备曾经的嘱咐而流:“此君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诸葛亮这个伟大的谋士和智者,在挥刀斩马谡的时候,是有非常痛苦的心情的。他对马谡的信任和期望都被彻底打破了。当他挥泪斩马谡的时候,何曾又未回想过关羽的“华容道”?他也是在对自己的严谨和公正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或许,这也是一种无奈。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马谡成了诸葛亮追逐天下的代价之一,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这个痛让他无法忘记,也让他在后来的战斗中变得更加沉稳和深思。

  举报/反馈

上一篇:杭州男子自带沙发坐地铁!怎么过的安检?地铁方回应
下一篇:西安出发一小时,这个宝藏民宿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