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童胸部发育来月经,医生:家长胡闹太过!终生不会超过1米5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6
手机版

    来源:爱儿康

  真的被那些“不靠谱”的家长气死了!

  女儿7岁来例假,儿子9岁出现睾丸增大现象。

  还是孩子,竟然被活生生催熟,导致“性早熟”!

    甜甜今年7岁,从小体弱多病,体型瘦小,5岁之前,在同龄人中永远是最矮、最瘦的那个,看着比实际年龄小一两岁。

  为了让她长高、长胖,一家人费尽心思,各种营养品、补品轮番上阵。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甜甜7岁这一年,猛涨12厘米,整体也圆润了不少,个头比同龄孩子还稍微高一个头顶。

  对于这样的成果父母是喜闻乐见的,尤其是亲朋好友夸奖甜甜个高儿、漂亮。

  一天晚上甜甜告诉妈妈,她胸疼,一开始妈妈以为是磕着碰着没在意,半个月后甜甜突然捂着肚子叫疼。

  妈妈一看吓坏了,才7岁的甜甜竟然来月经了!

  慌忙的去医院检查,结果直接让妈妈崩溃。

  甜甜胸部已经开始发育,卵泡也增大了,才7岁的年纪,骨龄却达到了10岁,最重要的是预估成年后身高最高达到1米5,综合其它症状,确诊为“性早熟”。

    无独有偶,近期杭州生长发育门诊接到一个因“性早熟”而导致15岁少年骨骼闭长,最终确诊“矮小症”的案例,并且上了当天微博热搜。

    强强(化名)出生在江浙一个普通地家庭,为了家庭生计,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强强从小就成为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今年父母把强强接到身边上学,身边朋友都说“你家孩子身高比较矮,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补补”这类话,父母才带着强强来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很痛心:性早熟导致骨骺线已经闭合,无法再长了,最终身高只有152.9cm,矮小症。

  15岁的少年已经懂事知道“羞耻”,对于这个结果深受打击,1米53,比中国平均身高还要矮半个头,简直是“二级残废”。

  浙江萧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小儿生长发育专家蒋群告诉强强父母,造成孩子性早熟、长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从小营养失调

  爷爷奶奶一辈子生活在村里,没有荤素搭配科学育儿的观念,除了没让强强饿着,也没有特别注重过营养。

  第二,后期“飞跃式”喂养导致“性早熟”

  上初中后,强强学习力度加强,身高确实比同龄人矮很多,爷爷奶奶有了给孩子补身体这个意识,自此强强吃了两年多的鱼、虾、蟹。

  鱼、虾、蟹含有丰富的高蛋白,强强不能及时消化导致营养过剩,从而增加肾脏的负担,进一步引起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和性早熟。

  对于强强这个特例,蒋医生表示很痛心,15岁男孩平均身高应该在1米7左右,而这个少年他的身高永远定格在152.9cm。

  蒋医生表示,孩子的身高一方面受父母遗传影响,另一方面后期的干预非常重要。父母如果早点重视,强强身高不会止步于此,最起码能达到1米7。

  最后,蒋医生总结:“现在父母都是90后、80后,他们的观念是从小就注重孩子的身高,会及时干预。随着父母干预身高的意识增强,现在00后的男生平均身高在1米75,00后女生平均身高在1米63至1米65,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看了甜甜和强强的案例是不是很震惊,很多父母表示让孩子多吃点肉不是更有营养?

  在中国人传统思想里,坐月子吃鸡、长个儿吃排骨、吃鱼虾补钙、吃肉营养多,只要是“荤腥儿”就是好的,利于一切。

  多吃肉=有营养=长高个儿!

  其实不是的,肉食里的蛋白质确实比素食好,但不能一味的吃肉,要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

  科学喂养很重要,不能一味地“大补特补”,这样不仅对孩子成长无利,反而会导致“性早熟”。

  性早熟一般表现为女孩8周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在9周岁前出现睾丸增大等,最重要的,性早熟会让孩子的身高停止发育!

  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的长个呢?

  01.多运动

  运动能够增强人体心肺功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与利用。

  坚持每天做100个下蹲运动,这样可以使腿部关节的软骨在运动中得到刺激,加快骨骼生长。

  平时多做引体向上的运动,如打篮球、跳高、双杠、跳绳、打羽毛球、吊单杠、蛙跳、立定跳远。

  02.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促生长十分有益。

  一般说来,3—6岁儿童每天要睡10—11小时,小学生9—10小时,初中生8—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孩子长个期间最好在9点前睡着,因为睡眠1小时后才会进入深睡眠阶段,其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是在晚9点—12点。

  03.均衡饮食

  坚持每天喝牛奶,早上吃一个鸡蛋,保证摄入充足的钙和蛋白质合理饮食。

  多吃含钙、铁、锌较高的食物,比如牛奶、牛肉、骨汤、海产品、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

  多吃蔬菜,比如生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生菜、苦菊、黄瓜。

  当然,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有自己的成长方式,不能一味的照搬。

  清欢觉得家长们可以多注意自己孩子的变化,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检查。

上一篇:3岁女孩半夜突坐起:“妈妈,我听到有人在扫地……”原来是得了这种病!
下一篇:别让整容毁了军史!这7位演员告诉你军人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