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一个话痨的18年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4
手机版

  张林撰文

  1996年3月31日,是凤凰卫视成立的日子。凤凰成立不久,招聘了后来很大牌的三个主持人,陈鲁豫、许戈辉、窦文涛。虽然三个人后来都成了当家的大牌主持,但刚来的时候,他们却着着实实闲了好一阵。

  张铁林那时也在凤凰。他看着无所事事的陈鲁豫和许戈辉说,当时,鲁豫和戈辉两个就像掉了队的小鸭子。

  

  张铁林跟窦文涛两人的办公桌就隔着一块板。只见窦文涛桌子上像戈壁滩一样荒凉,每天都是一摞报纸一个茶缸子,除了去做节目就是坐在那里望着天花板……张铁林说,我那会儿特别佩服窦文涛,不知他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定力,沉着镇定。

  凤凰卫视当时只有一个真正自办的节目《相聚凤凰台》,其余节目都是外购或是STRA TV中文台延续下来的。

  1998年的时候,刘长乐提出办一个低成本的谈话节目,播出时段放在非黄金时间的中午和午夜。方法是用聊天的形式讲时事新闻。

  那时,窦文涛是《时事直通车》的男主播,开会时没觉得有自己什么事,姗姗来迟,躲在一个角落里悄悄想心事。大家议论谁去主持该节目,有人说:“文涛怎么样?”没有人接话。

  文涛原来在电台的时候有很多即兴谈话的机会,但来到凤凰卫视后这种表现的机会不多,因此别人并不知道他有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这时候刘长乐突然问他:“文涛呢?文涛自己怎么看?”

  窦文涛犹豫了一下应道:“我觉得自己还行。”顿一顿又说:“算了算了,我不行。”

  “很谦虚嘛!”刘长乐把他的话打断了,“我就喜欢这种主动请缨的,讨厌腻腻歪歪。”

  窦文涛是能说的,香港回归60小时播不停,他一人不停地说了七八个小时,很有些天赋。于是一锤定音,窦文涛硬着头皮上了属于自己的“脱口秀”。

  

  “锵锵三人行,说什么都行……”从那年开始,每天,窦文涛都会在凤凰的屏幕上,坏坏地笑着对大家说这句他说了多年都没嫌烦的话。

  窦文涛一脸无辜地说,有的人说我笑起来挺坏,有人说我笑起来色眯眯的。我后来分析,其实是我的脸有点歪,我的脸不对称,所以我一笑嘴就是歪的。嘴歪就显得坏了,这其实跟我本人没什么关系。

  

  于是,窦文涛就带着一脸坏笑走进了本来挺严肃的中国电视史。

  窦文涛把节目做到10年的时候,被请到中国传媒大学讲了堂课,这堂所谓的“课”的风格正好就是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上的语言风格,想了解这个节目,看这段话是一个准确稳妥的办法。文涛说,这也是一种“现代艺术”。

  (《锵锵三人行》)我觉得本质上来讲它不是我的孩子,是刘长乐的孩子,(大笑)我就是一助产士吧。(大笑)因为这个节目10年……哎哟,我天哪,我跟你们讲,我绝对是中国第一大话痨。(大笑,掌声)

  话痨是什么意思?话痨就说明他讲的话质量不高,而且因为他说的话太多,因说成病才叫话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不是说话最好的主持人,但我肯定是说话最多的主持人。10年,你想一天讲半个小时,都是以我说为主,这样变态的节目本来不能是我想出来的。(笑,掌声)但是其实凤凰,其实好多时候人是给逼出来的,所谓的很多种创新那其实是没办法。

  最早10年前就是刘长乐,我们的老板,他要弄一个这个节目,说是聊天啊,俩人太少、四个人太多,然后呢就仨人儿,是吧,三个女人一台戏嘛,是吧,说你们必须仨人聊。然后当时跟我讲说是——其实他是没力量,他说我们没法给你找人,你这个嘉宾必须固定,没人给你到处去找人。其实这节目多年前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人干的,幕前幕后就是我一个人,凤凰就是这么……不像话。

  但是因为这个你干不干呢?你要干。其实要是兵强马壮的话都是惰性的,我想10年前你说让我办个谈话节目,那当然是说咱谈什么话题请什么专家,这是经典的思路嘛,肯定是要这样做的。但是因为他不给你这个条件,不给你这个条件你就必须两个固定的人谈,天天谈新闻。那么那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你说什么人,哪怕说是学富五车,啊,哪怕说是咱们广院读书最多的人,他能做到说聊什么他都能聊?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没法干。所以后来我觉得呀,这事吧,咱们还得要它这份工资啊,呵呵,当时我这个情况也比较惨,在凤凰连续做的一些节目,都不太适合我,确实是很惨,也找不着自己该干什么……

  可能有的人还知道我报过一阵《时事直通车》,后来观众投诉,说我报新闻不可信(哄堂大笑)。他们都说这小子说什么都像骗人的,不可信。

  不可信就算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刘老板这个人啊有一个好处,他永远给你无限的机会,甚至是无限的时间,让你有机会最终证明你自己是正确的。我们刘老板从来不舍得炒人,哪怕不得不炒啦他都不愿意,说你做这个不行那就先待着,明年再做一个,再不行再待着吧,他倒是能养人。(笑)所以其实是因为有他才能够容忍我这做一个不行,做两个不行,最后碰见《锵锵三人行》了嘛,所以我就绕回来了嘛。

  他为什么是《锵锵三人行》的母亲呢?因为这个节目是他想的,这个节目的名字是他起的,哪位同学能知道“锵锵”见于哪个典籍吗?这说明我们那个刘老板很有文化,(笑)他当时说在古代典籍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就是说凤凰这种动物这种鸟飞起来叫的声音是锵锵锵锵的,(笑)所以根据这种记载,我觉得凤凰有可能是古代外星人的飞行器。(大笑)而且为什么我反复要讲他呢,就是这个节目做了半年也没有广告,按照我们的规矩就要撤掉,然后当时他在会上讲,就是说文涛不容易,这个节目给他留着,就这样又留了一个月,就又有了广告,能挣到钱了。

  凤凰内部的人都把《锵锵三人行》叫“锵锵”。三个人,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三个茶杯,往演播室里一放,开侃,呈现个人风格强烈的“脱口秀”,这就是锵锵的全部。

  

  “小桌子做道具是我想出来的,”导演梁锦晖说,“你注意到没有,通常香港廉政公署审犯人时,都是用类似三角形的桌子,三个人刚好合用。”三角形桌子不好摆摄像机位,梁锦晖决定把桌角去掉,改成梯形桌,为了做这张桌,他画好图纸,跑遍了红磡、土瓜湾的家具店。《锵锵三人行》节目组没有固定资产,就连嘉宾坐的三把椅子也不是自己的,后来有观众不约而同地质疑他们桌子上的茶杯,你们桌子上放那仨茶杯,每天洗吗?谁来谁喝呀?而潮州的一个观众看他们太穷,自己烧了点瓷器给寄来,说看你们太惨了,老是那几个杯子。

  窦文涛给这个节目的概括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锵锵”的另一个特点是“跑题跑不停”,“没有目的,没有主题,没有方向,完全循着趣味联想,你想到什么,我想到什么,我们只有一个开始,没有结果,你也许不会记得我说了什么,可是我希望你能享受谈话的过程。试图从趣味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件事情,我之所以显得不一样,是因为不是从你习惯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的”。

  

  窦文涛还有一个观点很有趣:我的主持风格就是要让自己觉得舒服,这样别人也就会觉得你很舒服。《锵锵三人行》之所以现在还存在,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喜欢,等到大家都不喜欢了,我就不干这一行了。在李小龙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一份观众调查告诉他需要看功夫片了,是因为李小龙自己愿意干这个,那是他的梦想,他根本不管有没有人喜欢看这个。

  这个节目挪到北京制作以后,窦文涛可以请来全国各行各业的名人、潮人、专家来上节目,这些人里有王蒙、王朔、陈丹青、马未都、查建英、宋晓军等等。有一次,他们甚至想请芙蓉姐姐来聊一聊,结果芙蓉姐姐不懂行规,开了一个节目组不能接受的出场价,因此没有来成。各色人等也使节目变得天文地理、五行八作,无所不包。

  其实,《锵锵三人行》的话题,哪怕是只谈风月,也还是沉重的,只不过表述的方法不同罢了。

  《锵锵三人行》的18年,嘉宾像流水一样来来去去,当中混得最脸熟的是许子东和梁文道。《锵锵三人行》的香港主编邹倚天(北京还有一个节目组)把这两个人和窦文涛比作节目的铁三角,很多临时发挥的即兴话题不敢交给面生的嘉宾,非要这三个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聊出世态百相。

  邹倚天说,鲁豫可以讲故事,我们没故事可讲,只有一个线头,你想把它发展下去,弄成一件衣服,就得自己掏出东西来。从这个意义上,“锵锵”是窦文涛的原创节目,风格就是他的气质和个性,所以后来有电视台模仿,但都超不过。

  许子东认为,美国的大牌谈话节目和“锵锵”比起来,也有形式上的局限。“美国的谈话节目都不是三个人的,要么是两个人,要么是一个圆桌,很多人。欧洲也一样。美国的电视工业这么强大,他们一定什么形式都尝试过,偏偏这种形式没有出来。这种形式能在中文电视圈流行,说明电视文化虽然是普世的,但是它毕竟有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在里面。”

  梁文道说:“大卫·莱特曼的脱口秀有几十个编剧给他写台本。所以美国编剧一罢工,他就有点顶不住。而我们没有台本,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反而是优势。”“两个人聊会很累,三个人就很轻松,不用抢着说话。”

  

  2017年,《锵锵三人行》因故停播。话痨窦文涛也完成了自己的凤凰卫视的使命。

上一篇:穿上就爱上!成熟男士的百搭单品“休闲西裤”,经典时尚气质风雅!
下一篇: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