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五粒蝴蝶扣 下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3
手机版

  

  上集讲到李明在“广交会”上发现特务,向广州市公安局作了汇报,并布下天罗地网。半月后的一天,一位老太太哭哭啼啼地到广州公安局报案,说她的一儿一女半个月前失踪了。

  老太太说她姓宋,住在城西小街,老伴早已去世,有一儿一女,儿子陈伟,在医院当医生;女儿陈英没工作,闲在家里。半月前儿女双双失踪,请公安局帮助寻找。

  当宋老太太拿出陈英的相片时,李明一眼就认出这正是那天穿有蝴蝶纽扣旗袍的姑娘。这姑娘当年从四川逃脱后,怎么变成了宋老太太的女儿了呢?

  李明问宋老太太:“陈英是不是你的亲生女儿”?老太太莫名其妙地望了李明一眼,点点头说:“是我亲生女儿。”李明追问:“她一直是在你身边长大的吗?”

  宋老太太眼泪一涌而出,伤心地说:“这孩子命苦哇!”她告诉李明,她们原是上海人。解放前,陈英五、六岁时,有一天独自出去玩,一个人贩子把她拐跑了。

  当时,陈伟正在国民党的一个军事机关里当军医。解放前夕,国民党纷纷南逃,陈伟就带着老太太来到了广州。

  到广州后,陈伟脱离了军队,广州解放后,他开了一个诊所,母子俩靠行医为生。后来,他被吸收到医院工作。

  1954年的一天,陈伟将失散多年的妹妹带回家。母女俩终于重逢了。

  陈英眼泪汪汪地说,那年人贩子把她拐跑后,把她卖给了一位好心的大婶。她11岁那年,大婶得了重病,临死前才把她的身世告诉了她。

  大婶死后,陈英无依无靠,四处流浪。解放后,她回到上海寻找母亲,打听到哥哥和母亲已经迁到广州,她便一路寻来,终于找到了亲娘。

  李明心里不由产生了疑问,问:“你女儿身上有什么记号没有?你能断定她就是你的女儿吗?”宋老太太说:“记号倒是没有。不过,要不是我的女儿,她会远道来寻娘吗?”

  送走宋老太太,李明分析:一是这个陈英确系宋老太太之女,但小时被特务收留;二是特务冒名顶替。当然这个谜要待找到陈英后才能解开。

  几天后,几位清洁工人在捅阴沟时发现了一具女尸,这具女尸正是陈英。李明和广州公安局的同志闻讯赶来。验尸发现,她额头上插着一枚小针、显然是他杀。

  李明在陈英的旗袍上摘下一颗黑色蝴蝶纽扣,与七姨太的那颗大小、形状、图案都相同,便断定陈英是蝴蝶特务组织中的一员,并推测还有红、白、黄三颗没有发现。

  那么陈英的哥哥陈伟到底与陈英是什么关系?他是不是杀害陈英的凶手呢?李明派人到医院去了解陈伟的情况,自己则仔细搜查了陈英和陈伟的卧室。

  陈伟的卧室是一间典型的医生的宿舍。书架上是清一色的医学书籍,大都积满了灰尘。说明很久未曾动过。李明抽出一本很干净的书来,一页页仔细翻看

  突然.他发现里面夹着一张书签,书签的上、下两端各有五只彩色蝴蝶,象是两道装饰性的图案花边,但中间却是白的.什么东西也没有,李明小心翼翼地把这张书签收藏起来。

  李明问宋老太太陈伟兄妹失踪前有什么异常。宋老太太说他们好象吵过嘴,陈英还哭了·.····

  宋老太太还说陈伟很少出门,倒是陈英每年要到上海几次,看望当年抚养她的大婶的儿子。李明忙打听那大婶儿子的姓名、单位和住址。宋老太太说陈英没有告诉过她。

  回到公安局,李明向大家分析案情,假设陈英和陈伟的家是特务的联络站,那么陈英则是到上海去送情报或取情报,陈英在广交会上被追踪后,敌人怕暴露目标便杀人灭口,撤销了这个联络站。

  这说明上海也有“蝴蝶”特务组织的成员,所以案件必须由广州、上海两边同时进行。李明把广州方面的工作交给了广州公安局负责,自己赶去上海寻找那个“大婶的儿子”。

  

  不久,广州市公安局打来急电,说发现一个可疑的人登上了广州至上海的特快列车,广州公安局已派专人“护送”,要李明做好接应工作。

  第二天,火车正点抵沪。乘客中走出一个拎黑提包、30岁左右的矮个男子。他身后是一位拿“大公报”的年轻人。李明马上掏出一张“文汇报”,与广州的同志进行了无言的交接仪式。

  那小矮个在外白渡桥桥头附近的一个旅社要了一个单间住下。从此一连三天,都不曾出门。严密监视矮子行动的李明十分纳闷。

  第三天晚上,矮子终于露面了,他装作散步的样子,慢慢地在外白渡桥上踱着步子。

  突然,他一个急跑,奔到桥下,把一样东西塞进一个石缝里。就在这时,我公安人员出现在他的身后。

  李明审讯了那特务。特务供认此行的目的是来接头。方法是在外白渡桥石缝里,双方以书信的方式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李明当即决定,假扮联络员,深入虎穴。

  下半夜有一个人在外白渡桥取走了纸条,并回了信。

  次日傍晚,下起了濛濛细雨。李明手拎黑提包,按回信所示准时来到了和平旅社。

  李明来到服务台,问佩戴412号服务证的服务员:“请问,这儿有安静一点的单间吗?”412号望着他答:“有。客人从哪里来?”李明说:“广州。到上海来办货。”

  通过一系列的暗号对答,412号确认李明是“自己人”了,便将李明带进楼上一间房里,关上房门,问李明发生了什么事。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明凑上前去,轻声说:“联络站出事了,“一号”要你马上到广州去汇报,另作安排。”说完,掏出了一张次日的火车票给他。

  第二天傍晚,华灯初照,火车站里人群熙攘,李明远远跟着412号通过了剪票口,进了月台,各自进了自己的车厢。

  412号在五号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他的身旁坐着一位女青年,正在专心地看一张报纸。当快开车时,两位公安人员来到412号面前,说:“请你来一下,那边有人等你。”

  412号知道不妙,伸手要解自己的衣扣。这时候,坐在他身旁的那位女青年,突然飞快地扯下了他衣服上的一粒白色蝴蝶扣。这是412号前去广州的联络记号。

  412号见蝴蝶扣被摘去了,疯狂地扑上去夺。两位公安人员一左一右,把他的两只胳膊拧住了,动弹不得。

  这时,女青年不慌不忙地亮出了证件,厉声说:“我是公安局的!白扣'你落网了!”这样,李明抓获了拿有蝴蝶扣的又一个特务。

  412号供认,“蝴蝶”特务组织总部设在广州,头头是“一号”。他们的任务是搜集有价值的科学、军事和政治经济情报,在上海方面的情报由“二号”提供。具体“二号”是谁,他从没见过。

  李明通过审讯得知,412每次去广州都是用白色蝴蝶纽扣,在越秀公园接头,而每次接头的人都不同。一般情况不能随便到总部去。情况紧急必须到总部去,得有三颗蝴蝶扣。

  李明决定到广州去亲自会会“一号”。他带着缴获的蓝、白、黑三颗蝴蝶扣和书签,来到广州,与广州市公安局的同志详细制订了行动方案。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李明戴着墨镜,白色衬衣上佩着白色蝴蝶扣,象个外地游客似的,来到越秀公园,机警地观察着周围是否有人注意他。

  李明绕公园走了一圈,他感觉有点累了,就来到一个小亭子里坐下,买了两瓶汽水喝了起来。这时,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也要了一瓶汽水,坐在李明对面,慢慢地喝。

  

  这老头正是来与李明接头的。他望了望李明胸前的白色蝴蝶扣,装着不在意的样子问:“到广州来办什么事?”李明照暗语回答:“到广州来探亲,找我舅舅。”

  老头问:“你舅舅贵姓。”李明说:“姓胡,我找了三天了,都没有找到。”这是特务组织的暗号,姓“胡”表示蝴蝶扣,“三”表示三颗蝴蝶扣,说明情况十万火急。

  老头听说有三颗蝴蝶扣,知道情况紧急。但又不知李明的身份是真是假,所以没有急于回答,他望了李明一眼转身走了。

  李明慢慢跟着老头,走进树林里,见四下无人,便对老头说:“老伯,你能不能帮我找找呢?”老头问:“你有门牌号码吗?”

  李明把两粒蝴蝶扣放在掌上,托在胸前。这样连同衬衫上的那粒白扣,一左一右又增加了蓝、黑两粒。

  老头见是“自己人”,轻声说:“跟我来。”李明便跟着老头一前一后出了公园。在出公园门时,李明向一对假装谈恋爱的年轻公安人员眨了眨眼睛。

  这对假恋人等李明和那老头走远,便马上分开,男的跟出了公园,女的立即走进值班室抓起话筒。

  李明跟着老头乘了一段公共汽车,又绕过几条街,然后拐进一条小巷,这小巷又长又深,行人稀少,非常偏僻,原来敌人的总部设在这样隐蔽的地方。

  李明随老头来到“31”号门前,再往里看,是一道笔直的长廊。老头径直往里走去。李明心想:这就是敌人的巢穴了。他整整衣服,大步跟了上去。

  门前无人盘问也没人阻拦,院子里静得可怕,没有一个人。李明一踏进门坎,大门就“咣啷”一声关上了。

  李明跟着老头走进一个厅堂。老头背对着李明阴森森地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进来容易,出去难。”李明说:“我是来找一号的。”

  “我就是一号!”老头猛地转过身来,两眼瞪着李明。李明一看,原来老头是化装的。转眼之间,老头变成了三十岁左右的壮汉。

  李明把蓝、黑两颗扣子拿出来,与白扣排成一行,望着那壮汉,等待他拿出扣子来对。

  那壮汉喝道:“你是冒牌的,来人啊!”言犹未了,两边厢房出来四个手持尖刀的彪形大汉,“呼啦”一下把李明围住。

  李明无所畏惧,他冷冷一笑说:“你们别再装模作样了!事情紧迫,延误了时机,你们负得起责吗?快叫一号出来见我。

  这时,只听得一声:“给我退下!”言犹未尽,正厅的墙就向两边自动分开,那张长条桌也向两边移开,露出了一扇大门。

  李明一看,里面有一个老头,坐在一张铁椅子上。两手扶着铁扶手,双脚踏在两块踏板上。他就是当年在上海敌人总部里给李明送饭的“疯老头”。虽然头发剃光,但面目未改。

  因为李明戴着一副墨镜,所以疯老头一时没有认出李明来。他直盯着李明胸前的白色蝴蝶扣,问:“你知道我们这儿的规矩吗?”

  李明又把蝴蝶扣排成一行。老头看了,点点头,慢慢地拿出一颗蝴蝶扣,托在手心。

  李明一看,是一粒绿色的菊花形扣子,便收起蝴蝶扣,二话不说,掉头就走。

  

  “慢着”老头叫住了李明,“刷”地撕开衣服,内衣上露出了一颗红色的蝴蝶纽扣。他果然是“一号”。

  李明这才装出有机密事情的样子,凑上前去,靠近疯老头,说:“组织出事了······。”

  突然,李明以闪电般的速度扯下了疯老头胸前的蝴蝶扣,亮出手枪,怒喝一声:“不许动。疯老头大吃一惊,李明取下墨镜说:“怎么,你不认识我了吗?”

  疯老头认出了李明,忽然猛蹬踏板。这儿是个机关,只要一蹬,下面的地板就会翻上来挡住李明。可是,广州市公安局的同志早已掐断了这里的电源,敌人的机关失灵了。

  李明见疯老头的机关失灵,知道同志们已经作好了布置,浑身增加了力量。他抓住疯老头:“你要动一下,我就打死你!”

  两边厢房的特务冲了进来,他们一个个持刀握枪。李明机警地把疯老头挡在前面,“叭叭”几枪撂倒了前面几个特务。

  这时屋顶上的瓦片被掀开,跳下几名公安战士,几支乌黑发亮的枪口对准了敌人的胸膛。

  李明把疯老头从铁椅上拖下来,蔑视地说:“一号,久违了!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疯老头就势一低头,在自己的衣领上咬了一口。

  李明想要制止已来不及。疯老头临死前歇斯底里地狂叫:“你们······至多只能得到四粒蝴蝶扣,还有一颗······你们永远也······得不到的。”

  李明怀着一个公安人员的强烈责任感,多次奔走在上海、广州、四川三地之间,到处寻找着第五颗黄色蝴蝶扣的下落,可是一无所获。

  转眼五年过去。这一天,公安部接到上海方面的电话: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巨轮“惊雷”号,试航的前一天无缘无故突然起火被烧毁。

  李明奉命带着助手,当天飞往上海,调查“惊雷”起火的原因。

  当李明登上“惊雷”号时,看到的是被烧得弯弯曲曲的钢板。这是什么样的大火,竟有这样的猛烈、这样的危害呢?

  他检查了现场又作了调查。据反映,“惊雷”号的保卫工作是很严密的,除了造船厂的领导和高级工程人员因工作需要以外,其他人是一律不许随便上船的。那么,制造灾祸者是何许人呢?

  李明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去找厂党委书记。他刚要跨进党委办公室的门,从里面走出一位中年妇女。两人不由自主地对望了一眼,就各自走开了。

  这位中年妇女留着齐耳短发,衣着整洁、朴素,大大方方。显然是位很有学问,并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李明觉得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党委书记老邹告诉李明,这位中年妇女是这个厂的副厂长黄徽同志,“惊雷”号事件以后,由她负责“惊雷”号的修复工作。

  自此之后,李明多次观察这位副厂长,甚至有意找她研究过几次工作。每一次,黄徽副厂长总是那样庄重,话语不多,却又颇有见地,无懈可击。可李明总觉得她的神态十分熟悉。

  李明想啊,想啊,猛然想起了美丽小姐。是她吗?这和当年在甫仁学校时,已是面目全非了。究竟是不是呢?李明对她进一步了解。

  

  这一天,修复“惊雷”号的工作已接近尾声。被烈火烧毁的万吨巨轮,在工人们的精心“打扮”下,又换上了新装,象巨人似的,英姿飒飒地巍然屹立在船台上。

  为了圆满地完成“惊雷”号的修复工作,厂党委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最后一个战役的作战方案。李明和他的助手商量,决定采取一个小小的行动。

  会议由邹书记主持,负责修复“惊雷”号工作的黄徽副厂长和其他领导及工程师们都参加了会议。会场气氛热烈,同志们献计献策。

  突然,从外面传来李明高唱《黄河曲》的声音,与会者都无反应,只有黄徽副厂长一听见歌声,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微微动了一下,很快又平静如常。

  黄副厂长脸上表情的变化,被李明的两名助手看在眼里。李明断定,这个黄徽就是当年的美丽小姐。可是面容怎么会变化这样大呢?

  试航的前一天,造船厂党委邹书记、黄徽副厂长和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几名高级技术人员,再一次登上万吨巨轮,作了最后一次检查。

  李明和他的助手们,担任试航的保卫工作。他们仔细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检查的结果是:一切正常。李明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他又带领同志们接连做了第二次、第三次检查。在第三次检查时,李明来到了巨轮的最底层,见喷过漆的钢板平整如镜,但有一处却有一个小泡。

  漆里混入空气,凝结后而起泡,本属正常现象。但细心的李明却连这一小泡泡也不放过,他拿出利器轻轻把漆皮剥开,发现里面竟有一根头发一样细的金属丝。

  李明顺着这根金属丝检查过去,一直查到舵上。金属丝还在舵上绕了几圈。这可不是一般的金属丝,而是一种进口的具有强烈摧毁力的易燃品,它将随着舵的摆动而燃烧。

  李明剔除了敌人埋下的易燃金属丝,吩咐船上的人严加保密。做完这一切,李明才轻轻舒了一口气,真是如释重负,感到浑身都轻松起来。

  第二天,是“惊雷”号试航的日子。工人们象过节一样,从厂部到船台,一路上花团锦簇,彩旗招展,人们穿红戴绿,喜笑颜开,整个船厂都沸腾起来了。

  高高的主席台上,坐着上海市委的领导同志,还有几位外国朋友,以及船厂的邹书记和黄徽副厂长。

  邹书记宣布试航开始。随着《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惊雷”号缓缓滑出了船台,驶向了黄浦江,犁开了滔滔的巨浪,高速前进!

  就在人们倾注全部的身心注视着“惊雷”号的时候,李明带着两位女公安人员登上了主席台,来到黄徽的面前,说:“黄副厂长,你此时此地的心情如何哇?”

  黄徽微微一惊,说:“我······当然很高兴。”李明嘲笑道:“不对吧,你大概还在等着另一个令你高兴的时刻吧?美丽小姐!不要再演戏了,你看这是什么?”说完,亮出了那根易燃的金属丝。

  这位所谓的“黄副厂长”,见自己彻底暴露,低头就要咬左边的衣领。李明眼疾手快,一把揪住那包有烈性毒药的衣服,用力撕了下来。

  一位公安人员很快掏出手铐,把她铐上。另一位女公安人员劈胸一把,从她里面的衣服里摘下一粒黄色的蝴蝶扣。这就是李明寻找了多年的第五粒蝴蝶扣。

  原来,这位美丽小姐,就是特务组织安插在上海的“二号”。自从那年李明捣毁了特务在上海的总部之后,她奉命实行了整容手术,化名黄徽,到造船厂当了一名油漆工。

  她假装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罢工斗争、表现十分勇敢,被捕入狱。

  在狱中,她表现得不屈不挠,以此骗得了船厂地下党领导人的信任。

  她出狱之后,回到厂里,就积极参加了护厂斗争,表现得英勇顽强。

  解放后,党马上选送她去上大学。大学毕业回到厂里,即当上了船厂的副厂长。不过,敌人费尽心机,终究没能逃脱人民的法网。

  这样,五粒蝴蝶扣全部落到了李明的手里。这五粒蝴蝶扣,后面都有一个旋纽,扣子里盛着五种不同的药粉。李明按照特务的交待,把五种药粉调成一种药水。

  

  李明把从陈伟书堆里找到的那张有彩色蝴蝶花边的书签放进药水里,略浸片刻,书签上就显出了特务组织的全部名单。

  李明按照这个名单,逐一逮捕蝴蝶特务组织的成员,终于在北京某医学院抓到了当年在广州漏网的陈伟。

  陈伟交代:他是蝴蝶特务组织的成员之一,负责联络。陈英并不是他的亲妹妹,是从四川来的。当年广交会,陈英被跟踪之后,一号疯老头担心整个组织暴露,就命他杀害了陈英。

  陈伟本想取走书签之后潜逃,由于宋老太太在家,担心被发现,就仓皇逃到了北京,并伪装积极,混进了医学院当上了教师。李明经过十几年的工作,终于将蝴蝶特务组织的全部成员一网打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展现少数民族干部投身革命的故事
下一篇:犹太人:男人若想发财,靠的不是勤劳和人脉,关键在这5个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