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生意的大将之才姜之牙,堕落放纵的圆满求道者悉达多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3
手机版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

  1

  悉达多不顾父亲的劝阻跟随苦行僧离开自己的国土以后,他先是在林中禅修了三年,练成了禅定之术,灵魂可随意进入任何动物的躯体,去体会它们从生到死完整的一生。

  之后,悉达多又来到了佛陀的孤独园,在佛陀向世人宣讲法义中,悉达多仍然没有感受到自己最想要的,他决定继续上路寻找。

  悉达多究竟在寻找什么?

  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我”的深思中听便奇迹。这是他的目标。当“我”被彻底征服,当“我”消亡,当渴求和欲望在心中寂灭,那最终的、最深的非“我”存在,那个大秘密,必定觉醒。

  这是悉达多内心最虔诚的想法,这个“我”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阿特曼,它是最终极、最纯粹的永恒自我追求。

  

  2

  在寻找的路上,悉达多来到了一座纸醉金迷的城市,他见到了妖娆美艳的名妓,可在路上颠沛流离的悉达多,此时看上去和一名乞丐差不多,没有让自己变得富有的一技之长,除了会思考以外。

  当思想不能变现的时候,对于世俗来说,智慧一无是处。

  可那名妓的姿色实在是太吸引悉达多了,他在路上这么久,以前所有的美色皆不入他眼,如今悉达多又是那么地想要亲近这位看上去如此高贵的名妓。

  名妓当然是瞧不上一个乞丐的,被奢华包裹的生活,名妓每时每刻都沉沦在物质所带来的极度享乐中,沉沦在富人的追捧中。

  悉达多在名妓轻蔑的眼神里觉察一股羞耻,于是他转身去将自己收拾得体体面面地出现在名妓的宅外,在这个以貌取人的尘世中,悉达多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名妓的待见。

  外表当然能获得别人一时的芳心,而要做到吸引人,让别人对你有探究的欲望,那就要靠思想的深邃了。

  思考,当然是悉达多最引以为傲的东西,除此之外,他也几乎别无所长。

  可仅仅用思考,就足以吸引名妓,让她对他痴迷,对他魂牵梦绕了。

  名妓将悉达多介绍给了当地的一位富商,让他跟着学做生意,可悉达多偏偏不是天生做生意的料,正如大将之才姜之牙一样,下山娶媳妇做生意,结果做啥啥不成,不但做哪一样都亏个精光,还被媳妇瞧不起而离了婚,可只有天晓得,将才姜之牙的人生使命是要让他做开国大帅,若生意做成了,那姜子牙便是一代商业奇才,而非周朝的将才了,更没有后面的齐国可言。

  所以,上天让你做不成一件事,千万别抱怨,你只是不适合这一行而已,你的使命另有安排,像姜之牙在渭水边耐心等待文王的到来那样,像悉达多那样去尘世中浸染、去感受,只要愿力如初,终将顿悟。

  

  3

  悉达多生意做不好,可他却在学习做生意的经过中染上了恶习,他在赌博中获得了快感,在放贷中获得了暴富的疯狂体验,在与名妓的日日缠绵中醉生梦死,悉达多的善良与初心在世俗中被一点点磨灭,因为在世俗中堕落以后,快乐是那么轻易地就可以获取,只要不去想“良心”这个东西,就可以一直这么快乐下去。

  自从悉达多“变坏”的那一刻开始,他想要追寻的生命奥义与纯粹灵魂的终极,离他越来越远,直至还剩下一点微光。

  悉达多终是在那点微光之中,感受到了他的初心与当年的梦想。

  时过境迁,只要微光不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悉达多在觉悟中感到羞耻与惭愧,他选择投河自尽来了却自己偏离初心的罪过,可使命未完,时辰未到,又哪里能让你提前进窄门去报道呢!

  悉达多的人生下半场,跟着一位船夫做起了一名摆渡人,他渡人千千万,与他最亲近的便是潺潺流动的河水,无法交流,却在沉默中教会了他一切生命的真谛。

  河水无情,却包容万千;

  河水无形,却能因器生形;

  河水流动,却不存在时间;

  河水看得见,却抓不住;

  河水可照见一切形态,却都为幻象。

  悉达多终于在与河水的朝夕相处中,顿悟了形成世界的种种因素,一切善与恶,苦难与痛苦,执着与洒脱,爱与恨,成与败,都是生命的体验,它们的统一,才构成了每一个人,丰富的个体的集结,才构成了这个万千世界,这个滚滚红尘。

  要想圆满,必要入世,于红尘中浸染,才可心如止水地遗世而独立,在生命的状态中灼灼其华。

  未曾入世,经历沉浮,又谈何看透、断灭呢?

  正如《天幕红尘》中叶子农说的最清醒的话那样:

  躲你该躲的,受你该受的。

  不找死,不找活,平常过日子。

  

  4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45岁完成的一部有关心灵探究的代表作,以悉达多这个寻道青年为主角,讲述了他从迷茫到获得圆满究竟的人生经历。

  这里面的悉达多并非是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而是一个个游走在红尘中的凡人,是走在觉醒之路上的修行人,是探究生命价值的每一个有心人。

  在德国作家黑塞的笔下,永远在探究自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用哲学的笔触为我们讲述着看似荒诞,却最富有灵魂拷问与价值的故事。

  

上一篇:豆瓣8.6,这些故事至今没人能导演
下一篇:斯蒂芬·金的恐怖文学,在整个文学体坛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