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为毛主席递葱油饼,毛主席拍桌大怒,不久理解厨师的家国情怀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3
手机版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保密,普通人也不知道给伟人毛主席做饭菜的厨师是谁。后来,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我们才知道为毛主席做了二十二年饭菜的厨师来自山东,名字叫程汝明。

  

  俗话说,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程汝明身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的厨师,虽然没有傲人的学历和响亮的头衔,但确实是爱一行、精一行,用自己的专注、执着、精英求精的钻研精神,秉持着为毛主席身体健康负责和为国家为民众的家国情怀,在厨师的平凡岗位上,绽放不平凡的光彩。

  葱油饼的故事

  程汝明的家国情怀,还得从新中国三年大困难时期毛主席除夕年夜饭的葱油饼开始说起。在1960年除夕之夜,此时正逢新中国三年大困难时期,毛泽东主席与警卫员、中南海工作人员等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的菜就是萝卜炖汤、馒头、素炒白菜、葱油饼等一桌的素菜。

  看着一桌的素菜,毛主席也笑着对大家说,现在是困难时期,虽然没有肉菜,为了节约粮食,这一桌素菜是我们庆祝新年的美味佳肴了。

  之后,毛泽东就用筷子夹起了一块葱油饼在口中嚼了几下,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嚼了几下,吃到了一些味道,露出不愉快的脸色,然后立即拍桌大怒呵斥道:

  “这葱油饼有问题……去把厨师长程汝明叫过来,赶快,我有话要问!”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令大家都感到不安,好奇地打量桌上葱油饼,然后都默不作声。

  警卫员想着是否葱油饼有什么异样,令毛主席非常不愉悦。

  不一会儿,厨师程汝明就在警卫员带领下,站在了毛主席的面前。这时候,大家都盯着程汝明,想着这个厨师葫芦里面卖什么药,为什么一小块葱油饼就令毛主席非常不开心。所以,全体成员都是沉默不语。

  只看见毛主席用严厉地语气对程汝明说:

  “你亲自尝一尝你今晚做的这个葱花饼。”

  程汝明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也果断把一小块葱花饼放进口中。

  毛主席一脸严肃问他:

  “怎么样?你到底吃出什么了吗?”

  程汝明立即答复:

  “主席,是肉!是我非要这么做的,您要罚就罚我吧,与厨房和其他同事无关。是我看您工作太辛苦了,不吃肉怎么能行呢?营养跟不上的话,您还怎么工作啊!国家不能没有您,我就算是被调走、辞退,也要想方设法地让您吃点儿肉! ”

  

  程汝明表明自己做煎饼时候使用的障眼法,他知道毛主席同情国家处在困难时期,一直省吃俭用,不注重铺张浪费,肉也舍不得吃!但为了让毛主席能吃上肉,为了他老人家的身体健康,就用自己领到肉票偷偷买了一些肉,然后块做成非常细小的肉丁,之后放进葱花饼当中,借着饼皮与葱花把肉丁隐藏起来,避免被毛主席看到,也能令他打打牙祭。

  可是,程汝明在饼里藏肉的“障碍法”,虽然瞒住了毛主席的眼睛,但最终还是被毛主席尝出来了。

  毛主席虽然是不允许手下挥霍,但他也知道厨师程汝明这一次在饼中放肉的行为,初衷与出发点都是好的,根本也是为自己身体着想,也是为国家与百姓着想。于是,听完程汝明的解释之后,怒气也全消散了。

  但毛主席想把程汝明用心良苦烹饪的带肉葱花饼,都分给其他人享用,于是就命令他把当晚烹饪的葱花饼全部分给警卫、秘书等人,希望人人都在这除夕夜能品尝到包含程汝明美好祝愿与良苦用心的“肉丁葱花饼”。

  之后,毛主席也让秘书转告程汝明,从此不许再做葱花饼了。程汝明非常感激,表示今后一定要服从领导的命令,努力做好毛主席的厨师,再也不敢擅自主张了。

  

  从程汝明的“肉丁葱花饼”故事中我们可看到,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厨师,在国家最困难时候深明大义,用自己领得的肉票购买猪肉给毛主席,乃是为国家为他人奉献的家国情怀!

  实质上,我们从程汝明的人生故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他出生在普通民众之中,一生也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厨技,这一种高尚的人品也令人敬仰!

  程汝明的厨技人生开始

  1926年,程汝明出生在山东的一个穷苦人家,也是处在民国时候军阀混战的战乱时期。当时,北洋政府统治已经奔溃,但是全国大小军阀为了自己利益不断发动战争火拼离合,使得底层民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程汝明自然是不可能幸免。

  由于出身贫穷,程汝明小时候也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每天也要辛苦帮父母赚钱。尽管这样,全家都是忍饥挨饿。

  程汝明十三岁的时候,父母托在天津的叔叔,为程汝明谋得一份饭店当学徒的差事,借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这样,程汝明远离家乡一个人来天津谋生。

  

  初到天津的程汝明,在叔叔的介绍下,一家饭店里当学徒,也听闻做厨师能赚钱养活一大家子人。于是开启了自己的厨师生涯。学徒的日子也不好过,说是学徒,本质也是帮人洗碗擦地、端茶倒水、厨房丢垃圾打杂等等。天亮就要起床,半夜三更才能睡觉,可谓是睡得比狗还要晚,起得比鸡还要早!

  可如此辛苦,程汝明从来也不抱怨生活。每当师傅传授新的烹饪技术,他都是用心去学习、认真专研,以便自己厨技能够长进。跟他来到的小学徒很多都是坚持不下选择离开,程汝明却凭借着自己对厨技热爱的心选择留下,在日复一日枯燥的打杂工作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学了观察与思考厨房的烹饪技术。

  当程汝明厨艺基本功越来越扎实和精进的时候,他也感到厨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只只是停留在手艺上。在厨技烹饪的过程中,各种食材色泽的融合、食材的特点、营养的搭配都需要耗费时间去潜心钻研,才能成为真正的烹饪厨技大师。

  这样,经过时间的流逝,程汝明也成为天津名声大振的厨师,尤其是西餐手艺更是炉火纯真,天津各大饭店都争相邀请他来主厨。程汝明也由一个青涩的穷小子,变为了小有资产的名厨。

  

  程汝明成为毛主席的厨师长

  在程汝明一心在天津专研厨技的时候,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军在内战前线上节节败退最终逃到台湾,解放军陆续解放了中国,新中国成立,程汝明又迎来了崭新的人生。

  在建国初,由于私人饭店的国有化改造,他也丢掉了厨师的饭碗,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专门负责铁路饮食,直到1952年迎来命运的转折机会。

  在1952年,在北京召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区域会议,这对新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搞好国际形象,程汝明由于当厨师出身,为领导推荐为负担外宾列车上西餐的配餐工作。由于他之前在天津西餐厅当过厨师,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的厨技,自然能烹饪令外国人吃得美味的西餐!

  由于外国人吃得满意,在会议结束之后,外交部高度赞扬了程汝明,他由此也名声大噪。由于程汝明的厨技高超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再加上铁路局领导对他的高度信任,之后也被选派到毛泽东同志的身边任厨师长,这一干就是22年岁月。

  程汝明知道毛主席是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为了履行厨师长职责,他专门向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打听毛主席的饮食习惯,了解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与口味偏好,为毛主席定制了美味可口又有营养的饭菜。在他眼中看来,主席身体好了,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才有了指路人与英明的领导者。

  

  如程汝明直到毛主席是湖南人,喜欢吃红烧肉,也特意为毛主席烹饪了红烧肉。但是,毛主席却根本不动筷子。

  后来,程汝明经过打听,才知道毛主席不是不喜欢食用红烧肉,却是不喜欢食用他在红烧肉中放的酱油。这也是毛主席童年时候,看到了酿制酱油时候发酵的黄豆上爬满了蛆虫,心理自然留下了阴影,自然也是不喜欢吃上了酱油的菜品。

  但是,制作红烧肉关键的步骤就是“上色”,但是大多数红烧菜系的烹饪都需要调色酱油。为了让毛主席吃上喜欢的红烧肉,又不令他碰到自己讨厌的酱油,程汝明大胆创新在烹饪红烧肉放上冰糖,这样炒出的糖色使红烧肉显得色泽金黄,毛主席食用之后赞不绝口。

  在中国粮食匮乏的时期,毛主席为了节约粮食,下令不允许把肉都端到自己的餐桌上。当时,程汝明为了保障毛主席的身体健康,才把肉偷偷加入葱油饼的馅之中,目的是为了让毛主席多摄入一些营养。

  程汝明为毛主席烹饪菜系

  除了红烧肉之外,程汝明也连续烹饪出几道令毛主席非常满意的菜。如他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喜欢南方的菜系。他一个北方人也开始后琢磨如何不放酱油却又色香味俱全的湘菜。

  

  如他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椒、苦瓜、腊肉等,于是琢磨不放酱油又色香味俱全的湘菜。在日常生活中,程汝明发现毛主席对豆豉不反感,对豆豉调味的菜基本都能吃完。于是,反复试做与探索,烹饪出令毛主席满意的豆豉苦瓜、豆豉辣椒……毛主席尝完之后,也是赞口不绝,夸奖他烹饪水平很高,做出的菜非同凡响!

  程汝明在作为毛主席的专任厨师长时候,一直秉持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凭借着对食谱的深入与全面研究,为毛主席烹饪一道又一道美味可口、营养全面、荤素搭配均衡的饭菜,非常受毛主席的赞赏与信任。

  程汝明恪守厨师职业道德

  程汝明也为能够兢兢业业为毛主席烹饪菜系,让毛主席吃上营养又健康的饭菜为荣。有人为他一生中最骄傲自豪的事情是什么,程汝明却拍着胸脯说道:

  “那自然是为首长做了一辈子的饭菜都是最干净的,也是最安全的!”

  看来,程汝明把服侍好毛主席的饮食作为自己最崇高的职业理想。只不过是在他担任毛主席的主厨后,上级领导都对他提出一个要求:

  无论给毛主席做什么饭菜,无论早餐还是晚餐,做完之后在第一时间把菜单都要立即毁掉!

  

  一开始,程汝明也不理解为什么党中央会提出这一种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去做。但是,他后来也理解其中原因,那就是因为查看菜单能分析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饮食状况。为了不令这些信息被敌人窃取,保障毛主席的身体健康,每做完一次菜之后应该把菜单全部销毁。避免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落入到别有用心人的手里,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此外,程汝明为了保密,也没有把自己为毛主席做菜的事情告诉给家人。程汝明的家人也知道程汝明的单位是中南海,他邮寄给家里的信永远发自“中南海—o—信箱”。直到毛主席去世之后,程汝明的家人才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中南海,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做饭菜,原来的中南海—O—信箱就是毛泽东的家。

  程汝明与武昌鱼的故事

  当毛主席逝世之后,他的厨师长程汝明的身份才渐渐被公众知道。之后,很多记者去采访程汝明,有人曾问他这么一个问题:

  “你(程汝明)在毛主席身边生活这么多年,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事情呢?”

  

  程汝明不假思索,直接就回答道:

  “又食武昌鱼,不是武昌鱼!”

  当记者听到这句话时候,感到非常懵,忙问什么意思?

  程汝明忙解释到,很高兴自己在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因为当年毛主席赞口很美味的武昌鱼,就是他烹饪的,很高兴自己做的武昌鱼,能令毛主席喜欢!

  同时,程汝明又指出,那一首词中武昌鱼,很多学者在研究毛主席这一次词中这句话时候,认为毛主席当年食用的武昌鱼,就是在当地捕捞与烹饪的,但他知道不是武昌捕捞的。

  

  程汝明与孙子

  程汝明继续向记者解释道,毛主席食用的武昌鱼来自于长沙,不是武昌的。那是1956年5月,毛主席的专列前往武汉,但由于在长沙有事的时候,专列也自然停在了长沙。于是,程汝明就在这时候为毛主席准备饭菜,食材中也有长沙地方政府提供的武昌鱼。

  当程汝明为毛主席烹饪的武昌鱼快做好的时候,警卫员却下达通知,列车马上就要前往武汉,暂时不吃午餐。于是,程汝明只能把在长沙做好一半儿的武昌鱼放进了装有冰块的自制冰箱里。

  当毛主席的列车抵达武汉时候,程汝明才为毛主席献上了完整烹饪的武昌鱼,毛主席吃完之后赞不绝口。在下午游泳回来之后,毛主席也想着那武汉鱼的美味,于是就写诗,留下了“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程汝明也就着武昌鱼对记者解释,纠正人们认为毛主席不食冷冻鱼儿的错误认知。实际上,毛泽东在饮食上一点不挑剔,只是工作人员为了他的身体健康,才要求毛主席不食用冷冻鱼。

  

  程汝明在毛主席死之后的人生

  毛泽东去世之后,程汝明凭借着精湛的烹饪技术继续为中央领导同志服务饮食。那怕在退休之后,程汝明也经常出入中南海,为自己年轻的徒弟提供烹饪技术的指导。

  同时,程汝明积极为中国美食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与外孙刘健在一起,写作自己的厨技成长历程,把自己烹饪的菜品整理成册,形成系统的菜谱成书并且发行。在2005年,程汝明与外孙刘健共同注册了“程府宴”菜系。

  在“程府宴”菜系中,程汝明专门讲述自己为中央领导人烹饪菜品的技巧,如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烹饪技巧,美国总统尼克松赞许的“总统鸡”等菜美肴的烹饪技巧……并且也讲述这些菜品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这样,程汝明对社会大众传播自己的烹饪手艺时候,也让人们感受太平生活的不容易,为弘扬中国美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程汝明为毛主席服务二十年与弘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故事。程老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的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厨师虽然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职业,但只要用心工作,也能把这普通职业能发光发热。所以,我们每一个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普通人,只要怀着对职业的热爱之心,也能发光发热。

  

上一篇:原创黄晓明是翻拍导演《水浒传》,网友:选角比对方更意外!
下一篇:“90后”青年困境逆袭 绽放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