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古代帝王对五台山寺庙和神圣空间的建设,体现在哪些方面?
古代帝王对五台山寺庙和神圣空间的建设,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信众是宗教信仰的最终实践者。将神圣空间五台山作为信仰对象,不同社会阶层的信仰者必然产生出不尽相同的信仰倾向。
即便是对同样的社会阶层或群体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信仰诉求和对“显圣”的不同理解,也表现出不同的信仰形态。

不同信仰者参与了五台山信仰,同时也被纳入了五台山信仰的观察和描述对象之中,他们的活动影响到五台山信仰的发展。
历史叙事虽不同于“推原编戏”,但涉及到对信仰现象的叙述时常常神乎其神,五台山相关的帝王“崇建”传说、僧众“值圣”叙事、官员“祥瑞”报告、土俗传奇故事等多是佛教徒所编。
可以说大多文本是佛教宣教的材料,但从这些宣教材料中抽丝剥茧,加上历史背景和社会、行动结构的分析,可能更加清晰地窥见五台山的信仰的发生和发展。
五台山成为佛教名山离不开古代王朝的背景,王室贵胄从来就是中国史书中的重头戏,文献中对帝王与五台山的关系多有记录,五台山也被认为是“皇家道场”而闻名于世。
然而,大多记录五台山受到某朝帝王重视的资料出自后人之手,其中不但多有神异故事穿插与夸张描写成分,而且经历了历史的累层叠加后多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

所以,帝王“崇建”五台山的情况值得深入探究与分析。此外,记录帝王眷属于五台山活动的多是佛教文献,因为宣教的原因,作者尤其喜欢将帝王与五台山文殊信仰相关联。
最晚到唐代初期,佛教传记就将五台山的兴起与帝王建立了联系。
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与道世《法苑珠林》中记载,五台群山中心地带有大孚灵鹫寺,据当地年长者传说,寺庙是汉明帝所立,从唐代开始就有人以此为五台山佛教之始。
由于民间传说的传播,和人们追溯历史的喜好,这种说法至今仍然出现在很多宣传材料当中。
然而,亲自到过五台山的慧祥却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慧祥在《古清凉传》中说,他发现《续高僧传》中将大孚寺写作“大布寺”。
《括地志》又将“孚”记录为“铺”字,他认为这两种情形都是传录中出现了错误,可见慧祥在到五台山之前读过道宣《续高僧传》,但他并不同意“汉明立寺”之说。

唐初法琳所撰《破邪论》引用《汉法本内传》叙述了汉明帝梦感金人,摩腾法兰入洛,佛道角力的故事。
其中列举了五岳诸山道士名号,提及“霍山、天目山、五台山、白鹿山合十八山诸山观道士祁文信等二百七十人”,其中可以看到五台山与诸道家名山并置的情形。
《汉法本内传》是南北朝时期编成的佛教伪史,而此处所举诸山皆是当时名山,可见北朝时期五台山已跻身名山之列,但在仍然与道教仙山同列。
可见即便是佛教僧人也多不可能同意五台山佛教兴起于汉明帝的说法,此说明显只是附会帝王的神话。
《古清凉传》记载,五台山大孚寺、佛光寺与清凉寺为北魏孝文帝所立,大孚寺前有魏孝文帝所种花园。
然而,慧祥到访五台山是在高宗派遣慧赜修理之后,当时大孚寺仅有东西二堂,清凉寺仅有佛堂尊像,佛光寺已经重修但仅有僧室十余间,看不出任何皇家气象。

至于慧祥所见大孚寺南“花园”,据《古清凉传》载,花园大约有二三顷,由于这里土地肥沃,花园中的花种类极多,烂漫盛开时,如锦绣舒展。
慧祥认为这就是魏孝文帝种植的花圃,听当地土俗讲,花圃中的花到了夏天就会稍显繁茂,每年七月十五日前后会一齐盛开,这样的盛开状态仅能保持七天,之后会“飒尔齐凋”。
因为幽险难寻的缘故,能够见到这种景象的人很少。慧祥先是夸张描述花园之盛,但后又引述“土俗”传说,而且说“见者寡矣”。
可见慧祥本人并未亲见花园盛况,其所描述可能如同《续高僧传》中记录的“帝曾游止,具奉圣仪,状同铺锦,光彩昱耀”一样,是听闻众人的传说得出的结果。
所以,孝文帝有没有在这样的幽僻之地种植花园也全是听当地土人传说,而当地人见到这种场景的也是少数,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

《续高僧传》另载:五台山中台“上有大泉名曰太华,傍有二塔,后诸小石塔动有百千,云是孝文从北恒安至此所立,石上人马犬迹俨然如初”。
而《古清凉传》中记载,中台小石塔仅有数十枚,且并未记录小石塔是否有为佛教相关之塔,至于是否孝文所立,更成疑案。《广清凉传》中记载了更多关于北魏孝文的传奇。
有孝文十二院花、孝文人马迹、孝文教鹰台、孝文打球场、孝文避暑山、孝文射垛、憨山、铜钟寺、魏文帝第四女诚信公主建立“公主寺”、公主台等一系列传说。
其中“孝文十二院花”即前所叙述之花园,孝文人马迹在《感通录》《法苑珠林》有载,但在《古清凉传》中并未提及。
憨山传说为文殊向孝文帝乞座具而得名;铜钟寺故事中前有东汉“中平”年号,后又说是北魏铜钟;至于“魏文帝第四女诚信公主”也是所指不明,在史书中并没有诚信公主的记载。
可见,五台山关于孝文帝的诸多说法或带神话色彩,或年代舛错,或自相矛盾,皆出于民间传说。

鉴于以上分析,及诸多文献在提及孝文帝时常用“云是孝文”或“或云孝文”等语,加上五台山至今尚未发现不可移动的北魏考古实物。
几乎可以断定北魏孝文帝的传说多为后人所编,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故事在初唐时期就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广为流传的传奇,对五台山成为名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清凉传》记载,北齐全境之内建立的塔寺有将近四万之多,而五台山中“伽蓝数过二百”,北齐曾经割八州之税,以供山众衣药之资。
按照这一记录,北齐时期五台山寺院超过二百所,还有以八州租税供养山中僧众的说法。
然而,从“八州”及“四十千”的叙述方式可见,这一记录可能出自《历代三宝纪》所记周武灭佛时“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的情形。
而慧祥记录的北齐五台山佛教兴盛之说并无任何佐证。北齐君王佞佛固然是事实,但建寺之地多在都邑大城或者在都市附近,即便是民间崇建也多在交通孔道之上。

根据侯旭东的研究,在晋阳到邺城的官道上多有北齐佛教社邑遗迹,目前,五台山周边地区考古发现确有北齐建设寺庙的情形。
如忻州东魏武定二年(544)佛造像碑说明忻州城内有建义寺,但这些案例只能说明城邑佛教在当时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明五台山山中佛教兴盛。
如前文所述,五台山可以确定的北齐及之前佛寺仅有6所,且规模不大,所以笔者认为北齐时五台山佛教受帝王重视之说不能成立。
事实上关于“八州之税”的说法前人早有怀疑,《广清凉传》相较于《古清凉传》更多辅教意味,但《广传》引用《灵迹记》记的说法,将“八州”改为“数州”。
《灵迹记》应为唐代撰述,可见唐人就开始质疑“八州”之说。初唐之前五台山山谷中应当确实已有大孚寺等为数不多的几座寺院。
在今台怀镇核心区域可能只有大孚寺,但通衢大道与方便生活的镇甸上可能已经有多所寺院。

然而,唐宋文献中所记录的帝王崇建故事也并非传记作者们向壁虚构,而是广泛采集了当时民间流传的说法而成,故事流传程度之广。
充分反应了五台山佛教希望得到帝王的重视的历史事实。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有君主护佛乃至佞佛,使佛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期间颇有帝王与山中僧人交往的记录,但直到唐初,并不见五台山僧人与帝王贵胄有所交往的记载。
早期帝王对五台山寺庙和神圣空间建设很难说有直接作用,但在传闻中影响却不可小觑。古人不惜笔墨大力宣传帝王崇信,究其原因无非是依托帝王传奇来增加五台山受关注程度,这些传说无疑推动了人们对五台山的重视。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