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王安忆对谈余华“爆火”,倒也没必要联想太多
【阅读提示】从传奇到日常,现实才是文学的起点
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现实与传奇:王安忆余华对谈”讲座,引起青年学生追捧。很多学生早早起床排队“抢票”,甚至还有学生为了最快抢到票,凌晨就开始在楼道排队。华东师大官方平台显示,这场对谈直播吸引了50多万人观看,很多学生在社交平台纷纷“晒”出了这段经历,并表示:“为了热爱的文学,一切都值得!”
讲座办出了演唱会的架势,这说明大学生——至少是那所学校的大学生,还是相当热爱文学的。文学在学生心中依然有相当分量,同学们为了拿到一张票付出了相当的成本,这令人欣慰。
不过,当这件事本身成为新闻,多少说明了这种火热是意料之外的。这也暗含了一种尴尬:人们对大学生喜爱文学与否并没有多少信心,只是当抢票现象出现,方才有了进一步言说的空间,并表达某种期许。
所以,大学生喜爱文学固然是好,但也没必要联想太多,上升到文学复兴这种陈义过高的判断。期待过高,也容易沮丧。毕竟这个数据,恐怕还不能和娱乐产业相比,真要论抢票的激烈程度,这场讲座也未见得有多突出。甚至人们没法排除一种可能,很多学生之所以认识余华,更多是通过短视频而非作品。
但转念一想,人们何必把各行各业都统一到流量、人气这一个标准上去?直播看数据,视频看点赞,文学也要看排了多长的队、涌进了多少人?这多少也体现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被流量思维所统摄了。人们理性上知道不唯流量,但当流量给出回报,却又发自内心地欣喜。
其实这没什么必要。试想这场座谈的主角,如果不是具有“网红”特征的作家,或者更冷门领域的嘉宾,来的学生也只有感兴趣的寥寥数人,难道这一场讲座的意义会由此折损吗?
知识的传递与启蒙,可能是瞬间的,也可能是个体的,未见得都是人山人海爆炸式传播。举一些有年代感的例子,孔子见老子,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这些历史上的对谈,在场不过几人罢了。这些例子虽没有那么强的针对性,但至少说明知识普及没必要太依赖流量的作用。一场冷门讲座,几位会心听众,其意义便已足矣。
换句话说,各行各业都开始寻求流量作为价值赋予的载体,也可能反衬了某种定位空虚——人们无法确定一件事的价值大小、效果如何,转而求助于流量这一最容易量化的标准。而这可能是很多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间接的、感性的、非量化的评价体系,被数据这一最直观的标准所瓦解。人们开始依赖数据,哪怕它有很大的漏洞——一场再火爆的讲座,其数据展现也没法和一场演唱会相比,但所谓的社会价值又无法简单对比。
这大概才是人们渴望流量却又鄙夷流量的原因所在,流量有问题,却似乎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流量终究是单薄的,没有那么大的意指。现在的关键,是人们能在流量面前保持足够的自知,能重建领域本身的价值。就好像王安忆与余华的对谈,如果没有火爆人气,我们该如何认定它的意义?这种课题,更值得长久地思索。
上一篇:电影频道4月2日播出《宝可梦:超梦的逆袭 进化》
下一篇:原创同是历史正剧,《大明王朝1566》收视率为何远不如《雍正王朝》?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