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3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因太难上热搜,其实真不怪《红楼梦》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原标题:2023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因太难上热搜,其实真不怪《红楼梦》

  当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公布时,我正捧着董梅教授的《董梅红楼梦讲义》看得津津有味。学校用作考场,而我此次又没有监考任务,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能在家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实乃一大快事。

  我把今年高考的所有作文题目浏览一遍,感觉还好,当然各卷的难易程度肯定是有差别的。上网逛了逛,才发现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因难度大上了热搜,有的宝宝说,材料都没弄明白,感觉上午写的作文不知所云。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甲卷的作文:

  我们一起来审题,所谓的材料其实都是“烟雾弹”,真正的关键词都在题干部分提示出来了,尽可能帮助大家减少审题跑题偏题的可能性。

  看题干中的“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这句话,就是在提示我们啊!

  材料中,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这是“直接移用”;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这是“借鉴化用”;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这是“根据情境独创”,即自我创新。

  到此为止,让我们写什么内容已经昭然若揭了。借“给匾额题名”一事,让我们写移用、化用、独创带给我们的启示,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

  那我们可以从“独创”落笔,谈有关创新的启发与思考;也可以谈借鉴与创新的联系;也可以从移用、化用、独创3个角度落笔,展开论述;更可以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谈,当然这么写难度大一些,但写好了也更容易出彩……

  平常有关“创新”的作文宝宝们都写过吧?这样一说,似乎也不难了吧。

  为什么有的宝宝会感觉难呢?因为材料没读透啊,一看《红楼梦》,心里先怯了三分,于是静不下心来仔细去研读琢磨材料,当然也就看不清题干里的玄机。

  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只要大家没把作文写成针对《红楼梦》的分析,作文立意见仁见智,并无一定之规,有可能你的行文角度不同,反而更好。

  说到此,宝宝们也明白了,说题目难,还真不怪《红楼梦》,有关《红楼梦》的材料只是个引子,关键在于我们的审题,对题旨理解不到位,没把握住题干的核心内容,才是症结所在。

  想起前两天,有个宝宝私信我,问“马上高考了,作文有什么建议吗?”我回答“抓准主题关键词,立意必须准确,思想时尚”,该宝宝没再回复,不知是否感觉我的话过于老生常谈了。

  但我们拼到最后,该写的作文平时都练到了,上考场也就是看审题和立意了。

  我也发现,今年的作文命题与往年相比,文化气息似乎更浓厚了。全国甲卷用《红楼梦》材料、新高考一卷用有关围棋的知识、北京卷大作文是从古人对学习与今人的异同,来写一篇《学习今说》,都渗透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都是对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进一步加强。

  所以如果有时间,宝宝们多阅读一些传统名著与文化典籍,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起码能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我们不至于一看到有关围棋或《红楼梦》的字样,就心底发慌。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是十六岁,正上初三,我爱看书可家里没有书,学校也没有图书馆。

  有一天,我前面座位的同学从家里带了一套《红楼梦》,共上中下3册。我好话说尽,才求得她把《红楼梦》借给我,回家胡乱吃了两口晚饭就读起来。

  只恨时间太快,熬到10点父母是必要熄灯的,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一遍遍走马灯似的过着宝哥哥、林妹妹,耳边听着父母睡熟了,自己偷偷爬起来,在被窝里把手电筒打开,提心吊胆蒙着被子看《红楼梦》。

  第二天上学,还给同学2册,下册又被我伤皮赖脸多借了一天。那时候心里只想着,要是等我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把《红楼梦》买了。后来参加工作了,一股脑把四大名著都买了,兴高采烈地捧回家去,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一转眼30年已过,回头看看,自己蒙着被子满头大汗读《红楼梦》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我对《红楼梦》的喜爱一如当初。

  年少时,读《红楼梦》只看故事,看宝哥哥与林妹妹拌了嘴,看宝姐姐扑蝶,看湘云喝醉了酒……后来,看懂了林妹妹为什么爱流泪?宝姐姐为什么如此雍容大度?懂了什么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心里只觉悲悯。

  而现在,读这本《董梅红楼梦讲义》,感觉对《红楼梦》的了解更进一步。

  对《红楼梦》的解读书籍也读过不少,“蒋勋细说红楼梦”系列是从美学角度来谈红楼梦,刘心武解读红楼梦系列我读来云山雾罩,而《董梅红楼梦讲义》是对《红楼梦》解读较全面客观的一本。

  说它全面,是因为本书涵盖了美学、文学、哲学、社会百态诸多方面;说它客观,是因为本书尊重作者尊重文本,不做过多牵强附会的解读。而我们读《红楼梦》,就需要这样一本公正全面的工具书。

  今天这篇文,从高考作文题目谈起,又谈到了自己读《红楼梦》和当下读的书籍,有些信马由缰了。但细想,也不算太跑题。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小哥时就轻松容易了。

  所有的文学大师,没有一个不推崇阅读的。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类的名言比比皆是,更是在提醒我们多阅读、多读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果有时间,宝宝们还是多阅读吧,真正的文化底蕴还要从读书中修炼出来。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如果大家喜欢以上内容,欢迎关注+点赞,有问题可留言,我会定期分享有关读书写作、教育成长的干货,相信对你有用!

  ); }

  董梅红楼梦讲义

  ¥49

  购买

  责任编辑:

上一篇:消失的杨洋:短暂的离开,是更辉煌的归来
下一篇:追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一生及音乐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