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优秀小学生必读:十万个为什么大全集》不容错过,不看太可惜!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今日推荐:《优秀小学生必读:十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作者:方洲。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五辑环保总动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光是陕西省流失到黄河中的泥沙,就有将近8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是导致贫困的根源之一。

  水土流失破坏了自然界的相互依赖、平衡发展的基础,使自然环境恶化。最新科研成果还表明,水土流失与疾病、人体健康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因为水土流失会引起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干扰人体的生理功能,引起某些疾病。

  防止水土流失,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减缓和制止水土流失,可采取坡地梯田化,荒坡荒沟绿化,农田水利化,大地园林化等措施。

  知识点:水土流失、森林火灾、农作物减产、洪水泛滥

  为什么会起沙尘暴

  沙尘暴又叫黑风暴,是发生在沙漠地区的自然现象。沙漠地区有大量的流沙,为沙尘暴提供了沙源。但是,由于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地球上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结果沙尘暴的范围逐年扩大,危害加重。

  百年前,广阔的北美大陆到处是茂密的森林、灌木和草原,野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人开始大举开发中西部的无垠沃土。他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规模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在100多年里,美国人利用国土上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取了巨大财富,同时差不多灭绝了平原上所有的美洲野牛,也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伸展到大平原区的一望无际的森林。大片大片的自然植被消失了,土地裸露,风蚀加速,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1934年美国西部大平原的灾难性沙尘暴。

  科学家作过推算,在一块草原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如在玉米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裸露地上,则只需18年时间。

  世界上不少地方发生过沙尘暴。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这一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受阻、供电中断、火灾等,严重者还可致人畜的伤亡,给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沙暴区:前苏联的中亚部分和我国的中亚沙暴区、澳大利亚中部的澳大利亚沙暴区、美国中西部的北美沙暴区、撒哈拉沙漠中的中非沙暴区。

  从世界各沙暴区的起因和发展来看,人为破坏环境是沙尘暴的最重要起因,它占到所有起因的90%。因此,只有保护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减少沙尘暴灾害。

  知识点:沙尘暴、沙漠化、植被破坏

  为什么要提倡爱鸟护蛙

  青蛙是捕虫能手,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青蛙的食物中,害虫占了80%,其中包括严重危害作物的蝼蛄、天牛、蚱蜢、金龟子、蛞蝓、水稻螟、稻纵卷叶螟等。将青蛙用于稻田除虫,有很好的效果。江西省宜丰县的农业专家们曾经做了一次“养蛙治虫”的对照实验。他们在一组早稻实验田内每亩放养400-800只青蛙,不施农药;在另一组早稻试验田内喷洒2次农药。将两组稻田进行对照发现,放养青蛙的稻田早稻枯心率低,且早稻产量高出9.2%。由此可见,“青蛙治虫”是增产节约、防止农药污染的可行办法。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它们不仅将大自然点缀得分外美丽,使自然界更有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产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食虫、食鼠的鸟类,它们在农林业生产上的作用更为突出。如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医生”,白脸山雀、灰喜鹊、画眉等,一年四季守卫着森林、田野、庭院。主要在夜间活动、俗称猫头鹰的枭类,以鼠类为食,是灭鼠能手,一个夏天可以捕食千余只田鼠。鸢、大鸶等以动物腐肉、秽物为食,在保持环境卫生上起着良好的作用,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由此可见,蛙类和鸟类对我们人类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爱鸟护蛙,坚决抵制滥捕乱杀蛙鸟的行为。

  知识点:青蛙、鸟类、生物资源

  为什么地球上的物种会急剧减少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从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发表的调查材料来看,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有一种鸟类灭绝;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2年有1种鸟类灭绝;最近的100年来,每年就要灭绝1种鸟类。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灭绝1个物种。2010年10月13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发出警告:自然资源损耗加快,热带物种急剧减少。

  那么物种为什么会急剧减少呢?

  物种减少的第一个原因是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是物种减少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矿山开采、开垦荒地、修筑水坝等,往往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发生巨大变化,使野生生物无家可居,导致它们大量灭绝。朱鹮(huán)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生活在我国北方和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找到了7只朱鹮。根据国家林业局2011年最新公布数据,中国的朱鹮已有1600多只了。

  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热带森林虽然只占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0%-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主要由森林砍伐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物种的5%-15%消失,即每年失去1.5万-5万个物种。

  物种减少的第二个原因是过度开发或不适当地引进物种。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它因为不会飞,就把卵产在地上。在16世纪,有人带着一些猪来到岛上生活,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吞食渡渡鸟的卵。从此,渡渡鸟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物种减少的第三个原因是人为捕杀。

  生活在美国的美洲旅鸽,因肉味鲜美,被大量捕杀,当时仅密执安一地每年就要捕杀1亿只以上,最终导致该物种的灭绝。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人士表示,过度捕捞威胁全球1/3的公海鲨鱼物种,使海洋鲨鱼物种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物种已成世界各国重要的责任,只有保护好地球上的生物,人与自然才可以和谐相处。

  知识点:物种、灭绝、破坏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举报/反馈

上一篇:德云社在走下坡路?相声已经不行了吗?难怪郭麒麟转战娱乐圈
下一篇:85后四大花旦都合作过,大型活动从不缺席,70后的他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