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美学研究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文|孙虎的书房

  编辑|孙虎的书房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是工业革命之后重要的设计运动和美学运动,它不仅带来了设计的民主主义思想、大众化思想、整体化美学构架、唯美主义倾向,而且推动了英国的设计美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并间接带来了现代美学的革命。

  它对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格拉斯哥学派、包豪斯流派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同时对现代艺术和设计的推动也是巨大的。所以,在艺术设计美学的历史长河中,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光彩。

  

  设计不是一个个体,更不是空间中独立存在的,时代的文化背景、美学风格,甚至包括经济状况、工业水平、社会文化等等都是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不可否认,工艺美术运动是充满悖论的,它提出了“设计为大众服务”现代的宗旨,但其豪华的唯美性和高昂的制作成本不能真正为大众所享有,只能成为精英阶层收藏的珍品;它意识到了艺术和美学在工业化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但在应对这一问题时还是退回到中世纪来找寻出路。

  

  结果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仍然是一场复旧的运动。不过这场运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提出了现代美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机械化大生产和审美的矛盾,同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也为艺术大众化奠定了基础,更为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提供了风格基础。

  工艺美术运动的文化背景

  维多利亚时期,人们仰慕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信心。1810年出现了采用鼓风高炉这样具有决定意义的技术改进措施,1839年纳史密斯发明了蒸汽锤,1856年贝西默发明了生产无碳钢的新方法。

  因为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和繁荣,铁路交通四通八达的贯穿了东西南北。这种快速发展的直接后果是生产的突然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因而导致了以同样速度增加的人口。

  

  中产阶级剧增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社会飞速变化所带来的最显著的结果,并且中产阶级生活得越来越富裕,他们改变室内装饰样式和居住环境的意识被地位的提升和财富的增多所唤起,他们要在住宅建筑上标榜他们的成就,显示他们的社会地位。

  所以,以装饰风格为主的“维多利亚风格”应运而生,这一风格实际上来源于中世纪的“哥特风格”。

  所谓“哥特风格”,一般用以描述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的建筑和绘画风格。从来源上看,哥特式美术和建筑借鉴了罗马技术,在建筑上主要是运用了飞檐扶壁、玫瑰花窗,拱券等形式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味和迷离感。

  作为中世界信仰者的集体创造,哥特式也早已成为基督教信仰在空间艺术上的高级体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工业革命在欧洲已经陆续完成,机械化大生产的方式也已经初具规模。

  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生产的产品陆续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大批量生产为标志,宣告曾经的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的终结。

  机器生产导致了设计与制作的分离,批量化的大生产促使社会各行各业、各工种的分工开始细化,剥削者充分自由的去生产那些骇人听闻的低劣产品。

  由于工业革命以及社会变革的产生使社会失去了精致的手工艺制品,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生产背景下的粗糙的工艺品,表现在设计领域则是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洛可可等形式。

  

  由于英国的强盛和实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大召唤力,使英国在1851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即伦敦世界博览会。此次博览会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亲自主持。他希望通过这次博览会,来展示维多利亚时期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取得的巨大进步。

  

  维多利亚女王发出了外交邀请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此次邀请。为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布展,英国人动用了全国的经济力量。1849年6月30日,白金汉宫召开会议,决定世博会展品分为四大类,即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阿尔伯特王子在一次筹备会的演讲中说:“举办这样一个博览会,在其他任何时代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也不可能在除了我们自己以外的任何民族中发生。”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想象能从世界各国弄来原材料和技术产品举行各种展览会。

  

  1851年5月1号上午9点50多万人聚集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12时的钟声敲响时,伴随着“哈利路亚”的乐曲声,维多利亚女王骄傲的宣布,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幕。博览会共有18000个参加商,提供了10万多件展品。1851年共有6039195人次参观了首届世博会,当时全英国不过2100万人。

  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的前驱和领袖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是英国思想家、美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而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

  事实上,在拉斯金和莫里斯之前,英国著名的设计师普金(A.W.N.Pugin)曾对英国设计水平的低下提出批评,但遗憾的是他认为中世纪是医治这一现象的良药,在思想上陷入了保守主义,无法为新时代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约翰·拉斯金对普金的观点进行了发扬和延伸。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现代设计理论的先驱,其思想可在他的两部主要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的石头》中得到呈示。他在著作中攻击旧有的艺术标准,批判迅速上升的工业社会,其思想带有明显的回归中世纪的复古革新倾向。1851年,拉斯金明确提出了他反对工业化的思想,认为第一次伦敦设计博览会毫无可取之处。

  

  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拉斯金还提出,第一盏灯就是献身,是人以手工艺术对上帝的奉献;第二盏灯是真实,创造的真实性就是用手制作,而手工制作则意味着用喜悦的心情去做。这种观念在1853年拉斯金出版的《威尼斯的石头》中有更加详尽的表达,这种理念后来深刻的影响了威廉·莫里斯。

  

  在《威尼斯的石头》中,拉斯金在谈到哥特建筑时认为,在设计工作中,条理化、规则化处理是“工具”的行为,只有那些非规则的,非精确的、甚至粗糙的,但经过思考和尝试的做法才具有人性威严。他说:“如果你想使他成为一个人,你就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工具。只要让他开始想象,开始思考,开始尝试做值得做的任何事情,机械式的精确性就马上一扫而空。他的全部粗糙性,他的全部迟钝性,他的全部无能就出现了,但是,他的全部威严也出现了。”拉斯金的这段话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学理想,即在设计和艺术中追求人性的复归,追求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同时,对机械性、计算性和工具理性的排斥和规避,也从这段话中清晰地显现出来。

  

  拉斯金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以及奠基人、英国设计家、诗人、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莫里斯接受过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训练,曾经研究过哥特式建筑,又加入了当时英国著名的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Brotherhood),从事艺术创作。在牛津大学就学期间,莫里斯阅读了拉斯金的著作,对拉斯金的复古思想及他认为产业革命导致了产品美学品质低劣的看法深表赞同。作为拉斯金的忠实信徒,莫里斯一直希望能够把拉斯金的理论发扬光大,而且还亲身实践。

  

  莫里斯在1851年参观伦敦世界博览会时刚刚14岁,博览会上工业产品的丑陋造型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在深感厌恶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这种设计状况。而大学时代偶然读到的拉斯金的名著《威尼斯的石头》,使其对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尤为着迷,更使其坚定了恢复中世纪时英国精湛的手工艺传统,全面改革英国设计面貌的决心。由此,他逐步从一个建筑家、画家转型成为全面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

  莫里斯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是在1857年加入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那个时代的画坛,一直以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是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所主宰,他们弘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在社会上同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那种矫揉造作和浅薄空虚的工匠艺术。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见解和思想的艺术家的反对。

  

  拉斯金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的肉欲题材。因此,他对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评价最高。

  莫里斯之所以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企图改变美学危机的艺术家更有影响,因为他冲击出了艺术家的小圈子,启发了那些想要改变设计及生活现状的人。艺术不仅仅是目的,更作为手段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不是孤立的对待美学问题,他说:“在考虑美学问题时,将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排斥在外也是不可能的”。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的美学风格

  红屋是一个整体的建筑,室内物体的布置设计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红屋的外形和内部的所有装饰完全符合莫里斯的理想——简洁、宽敞、和实用。其内部装潢,包括纹样、窗帘、座椅等都是莫里斯和他的朋友亲自设计的。在红屋的设计过程中,莫里斯将程式化的图案与室内陈设有机结合,从外部建筑到花园设计,从室内设计到家具造型,从墙纸到地毯,从餐具到灯具,无不达到装饰性与功能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为新风格奠定基础,成为设计美学整体化的范本。

  

  莫里斯设计的“红屋”引起了设计界的称颂,也使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发现了共同的理想,运用他们的技艺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合作。1861年,马歇尔(Marshall)提出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公司,承接包括建筑、壁画、家具等等全面设计与加工业务。这种设想正好契合了莫里斯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好的设计产品的理想,故而他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开设一家设计公司。

  

  1861年4月,莫里斯·福克纳商行在伦敦开业。商行成立的初衷就是尽量以最小的成本,为人们提供实用艺术品,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生活的美学品质。但其后的实践证明,商行的设计作品大多造价不菲,普通阶层都难以承受。商行成立初期,其设计特色基本上是“红屋”设计风格的延续,莫里斯的实用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这个设计事务所与生产企业联系,在相关的陶瓷、玻璃、地毯、印刷等工厂中生产自己的设计产品,随后再提供给客户。其美学风格高度统一,与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风格大相径庭。

  参考文献[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 王申祜,王晓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M].陈平译.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

  3.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M].殷凌云译.上海:三联书 店,2001.

上一篇:毛主席一生曾经经历过十次大难不死
下一篇:微博之夜“闹剧”不断,杨幂、杨颖、刘亦菲互飙演技,堪比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