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才知道,原来大明王朝毁在了这四类人手中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3-14
手机版

  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在宣传时,标签是悬疑剧,可实际上剧中的悬疑感并不太强,但是这部剧依然非常吸引人,主要原因是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太真实了,看过这部剧,让人觉得当年的大明王朝好像就是由于剧中的这四类人,才走向了灭亡。

  

  范渊当初虽然是朝中大员,但是在帅加墨翻出丝绢税的时候,他已经不再为官了,所以在这部剧中,范渊代表的实际上是乡绅。

  这部剧无论是明线还是暗线,都离不开“苛政猛于虎”这五个字,乡绅阶层是这五个字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全剧第一场戏是帅加墨为两家农户丈量土地,无论怎么量,都少了四分,两家人为可这件事还大打出手。

  

  后来帅加墨知道了,并不是自己算错了,而是实际土地比地契上少了四分。

  这样一来,交税的时候,这户人家就要多交四分地的税款。

  可是多交的这四分税款,实际上并没有让朝廷获利,原因是乡绅地契上的数字会比实际土地少很多,少的这部分也就是“隐田”。

  农户多交的税款远远比不上乡绅少交的税款,并且就像程仁清说的那样,这些税不是只交一年,而是每年都在交,一交就是上百年。

  所以说范渊这样的乡绅,实际上是当时地方上的大蛀虫,正是他们一点一点的啃食着王朝的根基。

  在任主簿脱下自己的靴子给黄知府等人看的时候,毛知县在一旁说了一句:“苛政猛……”

  

  大家都知道他要说的是“苛政猛于虎”,可实际上毛知县和他手下的那些胥吏就是苛政只猛虎的爪牙。

  正是有了这些胥吏,让苛政比猛虎更加可怕。

  丰宝玉曾亲眼目睹这些胥吏在丈量土地时候的肆意妄为,所以他才坚定了要在丝绢税这个问题上抗争到底。

  

  实际上在帅家默的父亲帅敦诚在结果宋仁给他的银子时,就已经成为了胥吏的代表人物。

  帅敦诚是仁华县户房的一名书手,作者在《显微镜下的大明》原文中写过:

  手段高超的书手,甚至能“使连阡陌者空无籍,无立锥之家籍辄盈野”

  黄凝道刚来金华府的时候,先来了个便衣私访,并好像有所指的说要清除一下积尘。

  后来在丝绢税这件事情上,又不断的指点帅家默和丰宝玉,这时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他会是一个好官。

  

  可实际上,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讨好上面。

  他心中根本没有把地方百姓当回事,他要的只是自己的政绩。

  当百姓发生民变的时候,马人才建议将帅家默斩首示众,以平民愤,黄凝道和刘景的做法甚至都不如方知县。

  他们为了自己的前程根本不会把帅家默这样小民的性命放在眼里。

  方知县和邓知县本质上不是一类人,但他们两人在知县位置上的做法是一样,都是无为而治。

  方知县从当上知县开始就推崇自己的那套理论,他认为只要自己什么都不做,那么就不会犯错。

  

  对县内百姓的所有事物,他基本不闻不问,,因此,反黑百姓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方石像”。

  丝绢税这件事,方知县的仁华县是最大受害者,但是方知县不管这些,在他看来百姓是否吃亏,与他的平安无事相比,一点都不重要。

  邓知县之所以看起来要比方知县好一些,嘴主要的原因是邓知县有才华,一般有真才实学的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很好的。

  邓知县也很欣赏有才华的人,帅加墨在他府中的时候,他一直是以礼相待,并且对帅加墨推心置腹的说了很多真话,可惜帅加墨听不太懂。

  邓知县在派人将帅加墨送往毛知县地界的时候,料想到了范渊和毛知县会中途杀人灭口,他让手下人将帅加墨一直送处本县境内再进行交接。

  

  这个行为,可以看作是想帮帅加墨最后一次,让他多活一会儿,也可以看作是不想让帅加墨在自己地盘被害,给自己惹上麻烦,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前者。

  邓知县为自己的不作为找了一个可以骗过自己良心的理由,那就是自己是“流官”,所以没办法对付那些土生土长的胥吏,乡绅。

  确实,让“流官”对付胥吏、乡绅很难,但是如果这就是官员不作为的理由,那为什么不直接让胥吏和乡绅治理府、县呢?

  以上就是《显微镜下的大明》里面,最让人痛恨的四类人,也正是由于这四类人的存在,才让大明王朝最后走向了灭亡。

  《显微镜下的大明》太另类了,主角竟然是个普通人!

  《显微镜下的大明》:全员皆恶,无人不冤

  《显微镜下的大明》:演技排行榜,帅家默排在第六位,丰碧玉垫底

  #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去有风的地方”慢慢治愈:一场迎着风的向心之旅
下一篇:日本热捧8岁新星:父母是前中国乒乓球选手,母亲执教福原爱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