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弹词《再生缘》中完美理想女性与忠孝两全男性的对比分析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长篇弹词《再生缘》是清乾隆年间才女陈端生所著。在通俗文学领域,不少研究者将弹词视为女性的体裁,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受文学家的重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除了陈寅格和郭沫若两位国学大师对《再生缘》大加赞赏外,只有少数几部中国文学史中提及此作品。孟丽君是《再生缘》的主人公,但作者在塑造她的形象时,不仅有智慧、有谋略,也有小女子的私心;元成宗贵为天子之身,也并非事事为国家着想,而是七情六欲皆具;刘捷、刘奎璧父子虽是反面人物,但最终知道感谢皇甫家的恩情。笔者就文中孟丽君、皇甫少华和苏映雪的三个主要人物作分析。

  1 理想女性的化身——孟丽君

  陈端生在《再生缘》中精心刻画了一个当仁不让的女主角孟丽君,是作品中最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她的才华横溢,智勇双全,拥有儒家传统中仁义礼智等最美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也有她性格张扬、不安于世事,常常一时冲动而不顾及后果的不完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可以说是作者陈端生理想女性的化身,除了具有冠顶天下的文才、不畏强权的气质,更是拥有了传统儒家所崇尚的品格。

  孟丽君的忠君思想可谓是到了极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由于失察或私心的皇上给她自身及其家人做造成的伤害没有任何怨言。在皇上赐婚、少华出征、长华落草为寇,甚至皇上欲意霸占她为贵妃时,她都丝毫没有怨君的思想,只是把这些不平都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二、对国家的忠贞。孟丽君是以男儿之身步入官场,她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并表明显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赤诚心怀。为太后开药方,秉公办事、清正廉明,无一不表现出她的忠君忠国的思想。

  在孝和礼上,孟丽君也是一代表率。孝,从孟丽君对待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义父母康员外夫妇,以及名不副实的岳父母梁丞相夫妇的很多生活细节中就可见端倪。如早晚省亲,平日会面时的谦恭有礼,在受封为保和殿大学士后,将义父母、岳父母一齐请到厅上,拜谢岳家提拔之恩、父母教训之德等。对自己的生身父母龙图阁学士孟士元夫妇的孝则是表现出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这种感情主要是从孟丽君对其母亲的担心,对少华的反感上对比体现的。其母病危和其兄欲见孟丽君时的心理描写,在第六十二回中,在相同的情况下:丽君有病未愈,王爷府与孟府同时遣人改药方,孟并且她的身份在前几次的纠缠中险些暴露。丽君对待王爷府上的人很不耐烦,急于打发离开。而对于孟府来人则感到焦虑,担心母亲的病,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且在兄长走后,仍然坐卧不安,“这处明堂真懊闷,又添上,一桩心事费调停。行辗转,坐沉吟,左右为难没处分”,这些都显现了丽君对自己生身父母的孝。

  555电影网礼,其一是对君主,孟丽君自进仕途之日起,一直都是以一位辅国良臣形象出现,不仅自己对皇上是恭敬有礼,而且一旦发现皇上有不合礼法的言行,往往据理直谏,皇上也称其“倒像了,立朝正直唐宋憬”。其二,对待长辈,在文中主要是指梁丞相夫妇与康员外夫妇,除了一些生活细节之,在自己处于窘境的时候,她还能保持对长辈的礼数,这就显得难能可贵。如醉酒酒醒之后,发现自己绣鞋好像没了,丽君感到一阵惊慌,此时梁夫人、义母康夫人上前询问,丽君却是立起身躯安慰二老,“岳母、母亲,都请用膳,我也没甚不安”。其三,对待同僚,孟丽君也是彬彬有礼,丝毫没有身居高位的姿态,如病后初次面圣,官员齐声道贺,“郦相闻听面带欢,一抬紫袖榭诸臣。叨福庇,得粗安,贱恙如今算是痊。多谢诸君常问讯,改期回拜到尊潭”。其四,对待门生,孟丽君更是一个温良恭让的谦谦君子。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年少居高位的轻狂,如门生初次上门拜师,孟丽君表现得很谦逊,“下官年少居高位,惭愧无才办事情。一殿称臣无彼此,况且我,青年未可论师生”。

  另外,作品中孟丽君形象也不是尽美尽善的,她的骄傲、争强好胜、理想主义的特征,增强了孟丽君形象的现实性。

  孟丽君的骄傲,从她一出场,作者陈端生就展现给了读者。她美丽、机智,有才华、有主见,并且对这些她都非常自信。正是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使得孟丽君不甘心做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希望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展现,于是就有了夺取功名的愿望。在她决定离家出走时曾经断言自己的人生理想,“奴若不,轰轰烈烈为奇女,要此才华怎待生”。孟丽君的骄傲、自负来源于她杰出的才华,同时又赋予了她非常突出的争强好胜、绝不服输的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孟丽君无法像其他女性一样,功成名就之后,恢复自己的女性身份,回归家庭。孟丽君,一个在诸多方面表现得成熟、完美的女性,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一方面,她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梦想里,对一些事情的抉择显得幼稚甚至不可理喻,呈现出一种与她的理智、敏感截然相反的面貌;另一方面,在这些不合常理的举动背后,实际上暗藏着孟丽君对于建功立业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前者在小说中突出表现在她离家出走和迎娶宰相千金两件事情上。孟丽君对于离家出走和迎娶丞相千金不顾一切的执迷,正是因为它们是她所渴望的人生经历。

  《再生缘》没有把孟丽君塑造成为一位十全十美的女英雄,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给予她独立的人格和性格发展。人性的光辉使得孟丽君的形象不再完美,但同时也赋予了这个人物以生命。

  

  2 追求忠孝两全——皇甫少华

  皇甫少华是作者陈端生倾心塑造的正面形象,不仅赋予他高贵的出身,而且生的风流英俊、潇洒倜傥,满身武艺,为人正直,而且忠厚志诚,对爱情忠贞不渝。尤其是他对父母的孝,对国君的忠,文章中则时有体现。

  少华的孝,主要是指孝顺父母,不违背、忤逆父母的意志。首先在第二回商议射柳夺袍时就已表现出来,少华担虑两家同好,因此事件伤了两家关系,这是为父母考虑。但是,其母亲却开言:“无知的幼子,顾甚么通家!父为总督镇云南,凛凛封疆柱石员。生汝一双男共女,谁人不赞是英贤。今朝为夺宫袍事,怎让刘家占了先。真可笑,实堪怜,枉作堂堂一少年。”不得已,少华还是去了孟家与刘奎璧一绝上下。其次,父亲兵败朝鲜,皇甫一家遭受诬陷,皇上降罪于皇甫家时,舅舅冒险提前报信,让他逃走,他却要与母姊同在,不愿背负逆贼的骂名,虽曰迂腐,却也是忠孝。在拜师求艺这个举动中,不仅体现了皇甫少华的孝,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险赴深山拜师学艺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救他的父亲,也是为了完成“俺皇甫少华已是十七之躯了,一事未能成就”的报国夙愿。在对国君的忠诚上,皇甫少华则是绝对服从,他日夜思念丽君,欲访查丽君的真实下落,却耐不出父母的阻拦,皇帝的规劝而放弃。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俗语,在皇甫少华身上却是应不了验,作品中的皇甫少华,只要呆在自己的王爷府,父母身边,就是保全了既忠又孝的美名。只是可怜了他的心,念念不忘孟丽君。

  3 另类女性观的体现——苏映雪

  苏映雪在书中是个很特殊的人物,论才貌不及丽君、长华,论家世不及刘燕玉,个性无特别之处,但她在书中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

  苏映雪作为《再生缘》中的第三位女主人公,是以丽君乳娘之女,她的贴身侍女的身份出现的。在苏映雪的潜意识里,不管丽君嫁给谁,她都是妾的身份。苏映雪也是一个佳人,冰雪聪明,“明眸皓齿容非俗,玉貌珠唇品出群。常伴绿窗日刺绣,恒随芳径共闲吟”。她对男主人公皇甫少华是一见钟情,虽然只是在梦中与其私定终身,映雪却是一直在遵守这一誓盟。在射柳夺袍之后,自认为会随小姐顺利嫁给皇甫少华的她,没有想到会有随后的那么多波折。

  映雪的性格却是柔中带刚,为了梦中的一点痴情,她可以舍弃荣华富贵,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丽君安排她以丽君的身份嫁于刘奎璧时,映雪走投无路嫁到刘家,但却做出了手刺刘奎壁,投湖殉情的壮举。当她被迫与郦明堂成婚时,还想着要为少华守节。但少华对她也只不过是钦佩其刚烈,甚至说不上是对她有感情。即使是这样,最终能够嫁给少华,也就是苏映雪的愿望。

  

  在孟丽君与苏映雪假为夫妇期间,苏映雪对孟丽君也是像古代恪守妇道的女子一般。苏映雪在皇甫少华朝鲜凯旋后,曾自想小姐会该换女装,重与芝田和好,自己也就随小姐嫁于皇甫家,成就夙愿。刘家畏罪抄家后,刘燕玉自告奋勇救赎父母,延伸出皇甫少华与刘燕玉的私盟。苏映雪知道后却是“皇甫郎君忘旧念,我们何必再多言。相随姐姐安心住,有甚愁来有甚烦。奴也并无生妄想,不妨相守到天年”这般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苏映雪不仅是孟丽君的附属品,也是整个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作者陈端生把孟丽君塑造成一个自由施展自己才华,而位居三台的一位奇女子,寄托了自己个人价值希望得到实现的愿望。所以她将苏映雪塑造成典型的深闺好女子,恪守妇德的典范女性,并且具有深情不移的审美特征,用以寄托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的追求。

  举报/反馈

上一篇:民间故事:清末两则有关“人蛇大战”的记述,真可谓惊心动魄
下一篇:大鹏新电影《保你平安》上映 网友 要不是《煎饼侠》早就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