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与贾宝玉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美猴王的故事出现在《西游记》里,贾宝玉的故事出现在《红楼梦》里,两者有没有联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西游记》中写道:原来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被分成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洲。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傲来小国,该国临近大海,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顶上有一仙石。该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该石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言俱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每日快活自在。后因带领众猴成功闯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这里的三丈六尺五寸,合周天的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合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出作者"天人合一"的创作思想。

  孙悟空因是秉"天地精华"而生的石猴,故天资聪慧,胆略超人,他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高强的本事以及长生不老的法术。

  孙悟空闯龙宫,入冥界,大闹天宫,搅翻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都体现出他对礼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的蔑视和反抗斗争精神。

  孙悟空善良。在取经途中,如在比丘国救婴儿,在凤仙郡降甘霖等等。

  孙悟空疾恶如仇,极富正义感,对妖魔鬼怪决不留情,务必除尽。

  

  《红楼梦》中写道,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五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青埂峰下。

古装片

  这里的三万六千五百块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的一百倍,隐喻贾府从兴至衰的百年时光,也是个周天数。

  这里的十二丈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隐喻《薄命司》正册人物。二十四丈象征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日,隐喻《薄命司》副册又副册人物。仍是个天数。

  体现的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红楼梦》书中又写道:谁知此石煅炼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忽一日,一僧一道打此经过,大展幻术,将此石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如扇坠大小的美玉,于是便携于袖中。

  后来,宝玉出生时,便口衔此玉降生。

  和《西游记》相比:在《西游记》里,仙石变成了石猴,在《红楼梦》里,仙石变成了美玉,两者都有灵性。

  贾宝玉因衔玉而生,天然地也就打下了仙石的烙印。

  贾宝玉虽然天天在姊妹队里厮混,但也极聪慧,不仅诗词歌赋极通,而且《四书》大都能连本带注全背下来。他还杂学旁收,医学、戏曲等都精通。

  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对封建等级制度嗤之以鼻,极富批判精神。

  贾宝玉善良如菩萨,对女孩,无论身份尊卑,一律平等相待,关爱她们胜过爱自己。

  宝玉骂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为国贼禄蠧,对这些人,他也是疾恶如仇。

  综上比较,可见《红楼梦》的作者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时,确实有仿《西游记》之处。

  《西游记》是明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曹公在创作构思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去借鉴在他之前的历史、文学、戏曲等作品中的优秀素材,来为自己的作品服务。

  《西游记》如此,其它如《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皆然。

  有人说《红楼梦》的作者是《长生殿》的作者洪昇。那据此推来,岂不也可说《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承恩?

  或者你会说,那说不过去,吴承恩是明代人。有啥说不过去的,反正是胡说。

  举报/反馈

上一篇:影多多:网络电影“新进阶” |首登卫视黄金档
下一篇:巅峰之战,乐福回家!连续3赛季被横扫,群狼愤起围攻詹皇欲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