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 毕业生就业观念难转变, 专家呼吁不要挑肥拣瘦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近日,有专家声称,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让毕业生优先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珍惜实习机遇,先就业,再择业,不要再挑肥拣瘦。

  确实,这两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热门就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却依旧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挤破了头也要去试试。

  但是很多企业根本招不到人,在某些领域,存在极大的就业缺口,但就是没有毕业生来面试。这就造成了供需在认知上的偏差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观念难转变,专家呼吁不要挑肥拣瘦

  面对热门行业供过于求、冷门行业供小于求的毕业生就业乱象,成都某大学副校长许强建议,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先找一份过得去的工作,积累个一两年工作经验之后,再去选择心仪的职业。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许老师的提议是,优先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先让毕业生们明白先就业的重要性,才能转变当前就业难的现状。

  

  经过对校园招聘现场的调查发现,有很多寻找实习的大学生,最先关注的是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企业是不是国企这一性质,对于是否自己是否符合条件,自己的专业是否适合,则很少关注。

  面对这种情况,有学生说明,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为了以后能去更好的单位工作,拥有看得过眼的实习经验就十分重要。尽管一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招聘的岗位并不对口,但是还是想找一个大的企业去实习,为自己积累一些比较亮眼的实习经历。

  

  面对挑肥拣瘦的大学生,企业也很无奈

  有很多大学生,在面试时,最先问的就是薪资如何、早几晚几、加不加班、有没有福利等,有很多毕业生一听见加班就表示拒绝。也有面试工厂的毕业生,上来就问车间有没有空调、是否提供食住、有没有双休等,给人一种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感觉。

  还有一种情况,即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后,时间不长就选择离职或者跳槽。例如有很多企业要招收有经验的人,但是岗位门槛较高,有经验的人也确实较少,因此只能招收毕业生。

  

  但是没想到还在培训期间,“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了”,导致培训成本白白浪费。还有一些应届生将某一公司当做跳板,一年或不到一年就跳槽。企业的HR这样评价应届生:只注重眼前利益,职业定位模糊,鲜少关注自身和职业发展。

  这些找不到工作,或者难以长久工作的大学生,在刚毕业后,通常由于自己的独生子女的缘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好高骛远,这与企业的务实精神难以相配。

  

  有的大学生即便拥有丰厚的学识,在校经历也十分亮眼,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进行过社会实践,专业能力十分欠缺,但是他们依旧在介意企业的工资、待遇等不够优厚。

  “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才能再生活

  有很多毕业生在找实习、找工作的过程中走马观花,总是想找到一份待遇优厚、发展空间良好、职业重要程度高的工作。就打算多看看,多试试。

  

  看到最后,班里的同学有的考研上了岸,有的考公拿下“铁饭碗”,有些成绩不错也都找到了好工作,就剩下自己还在观望。

  面对这些同学,专家建议他们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上,不要抱有太大期望,应以积累经验为主。如果自己不能在短时间内初步达成目标,就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我已经毕业了,不能再朝家里要钱了”,这是很多毕业生都会告诉自己的一句话,但是现实往往不如意,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便毕业也没有养活得了自己。

  因此毕业生在出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到一份工作,不至于让自己“饿死”,尽管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优先保证生存,然后逐渐接触和了解社会,不断积累经验,对业务逐渐熟悉,并且拓宽“圈子”,这样也能为下一份工作打好基础。

  

  即便毕业找工作很重要,但也不能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糊弄”,而是也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酌情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找到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和潜力的好工作。

  悬疑片笔者建议,毕业生们在找工作之前,首先要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应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第一份工作不谋求高薪资、好发展,也应认清自己,了解企业,才能有理想的未来。

  讨论:你怎么看待“先就业,再择业”?

上一篇:《大世界扭蛋机》14部短片全部上线,青年导演未来可期
下一篇:三部让人回味无穷的韩国电影,大虎有点陌生,寄生兽定义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