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39)妇女翻身得解放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7
手机版

  妇女翻身得解放

  管锡云

  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的海阳县人民政府1944年颁发,大山所区叶家村人于凤德持有的公民证(详见本书《抗战时期的

  

  1、男女平等,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旧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是一种以夫权为中心、压迫妇女并剥夺男女婚姻自由的落后的婚姻制度。它对人性、人权的束缚和摧残,世代相袭,酿成无数人生悲剧,同时还牵涉到社会观念、伦理道德、宗法习俗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婚姻制度改革及相连带的社会问题。1939年7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旗帜鲜明地承担起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使命,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妇女解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先后颁布了四份妇女运动决议,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这四份妇女运动决议文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妇女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山东党的革命历史文献选编》收录了若干篇有关妇女解放的文献。《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关于开展妇女放足运动的指示》(1943年7月5日),提出:这从增加生产、食足衣足的意义上说,不仅是妇女本身的解放问题,而是一个全民族的福利问题。本会特根据山东省施政纲领及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最近决议,号召全省民主政权机关动员劝导人民展开妇女放足运动。《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1943年8月1日山东分局通过),文中第十条:十、实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甲(略)。乙、女子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完全与男子享有同等权利,并特别予以帮助及保护,禁止虐待及侮辱妇女,提高妇女之知识与生产能力。丙、实行一夫一妻的自由婚姻制度,禁止蓄婢、纳妾、童养媳、抢寡妇、买卖婚姻、强迫嫁娶,禁止未成年之女子缠足,提倡成年妇女放足。丁、保护产妇,保护儿童,禁止溺婴。《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1945年3月16日):第一条 本条例根据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及一夫一妻制之原则制定之。第二条 重婚、早婚、蓄婢、纳妾、童养媳、买卖婚姻、租妻、抢婚等陋俗一律禁止。还有《八路军与妇女解放》(黎玉,1940年3月10日)、《山东妇女运动的新任务》(陈若克,1940年8月15日)等。《山东省抗日根据地志》介绍,1940年8月6日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总会成立后,制定了《山东妇联总会工作纲领》,主要内容是:一、动员广大妇女拥护抗战到底的国策,拥护国共长期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妥协投降,打倒汉奸汪精卫及女汉奸陈璧君,铲除一切汉奸托派汪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抗战到底、团结到底。二、动员与组织山东一千九百万妇女参加抗战。三、拥护实施民主政治,争取妇女民主权利及提高妇女之政治地位,发动妇女积极参加宪政运动及各种社会活动。四、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加生产运动,以提倡敌后农村生产建设,粉碎敌人之经济封锁政策。五、争取妇女之社会经济地位平等。彻底实行妇女财产继承权及享受教育和平等。六、加强妇女之教育,提高妇女之学习热情及工作能力,以发扬艰苦、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七、发展、巩固、统一、扩大妇救会组织。八、广泛建立各界各阶层的妇女统战工作,把广大的妇女都组织到抗日战线上来,争取社会先进人士同情与帮助。

  《临沂地区志》介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区内就建立了妇女组织。1928年5月,沂水县妇女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10月,临沂县妇女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这是临沂地区最早的妇女组织。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区内各级妇女团体亦迅速建立起来。1939年2月,鲁南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1940年3月,鲁南妇女抗日救国总会成立。1940年4月,鲁东南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1940年7月,鲁南妇救会三分会成立。同年11月滨海妇救会成立。翌年3月,鲁中二专区(沂蒙)妇救会成立。1943年4月,滨海行政区建立后,其所辖的二专区(滨南)妇救会于10月成立。翌年6月,三专区(滨中)妇救会成立。1948年7月,置鲁中南行政区,原鲁中二专区、鲁南三专区和滨海专区的妇救会分别改为鲁中南二专区(沂蒙)、五专区(台枣)、六专区(滨海)妇救会。同年9月,各级妇救会均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日照市志》介绍,1938年12月,日照县委设妇女部。次年5月,在七区成立第一个区妇女救国联合会(妇救会)。1940年3月,县妇救会成立。随之,根据地各区、村妇救会组织陆续建立。1946 年春,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属各救会领导。

  在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的各级妇女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动参、拥军支前等中心工作;利用演唱戏剧和歌曲、走访动员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妇女参加大生产运动,繁荣根据地经济;掩护伤病员,参加放哨、传送情报等革命活动。《日照市志》介绍,1947年,全县70-80%的青壮年随军支前,广大妇女儿童承担了支前、生产两付重担。据6月统计,全县15个区,有妇救会员69697人,“识字班”33137 人。她们参政当家,领导群众反特、土改复查、拥军优属、开展大生产。城关区就有20名妇女当了村长,22名妇女当了村政委员,59 名妇女当了闾长。河山、太平两区有55名妇女当了村长,23名妇女当了村公安员。高兴区潘家洼村,13名立大功的人中就有9名是妇女。

  新中国成立后,很快着手改革旧的婚姻制度。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它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2、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妇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先进模范人物。

  范大娘(1895—1961),日照县奎山乡牟家小庄人。战争年代被誉为“人民的母亲”。范大娘姓李,出身贫农,19岁嫁到傅疃村范家。范家一贫如洗,全靠她和丈夫给地主打短工、扎觅汉维持生计。她为人正直善良而又有骨气。范大娘的长子范崇仕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不甘忍受饥饿和贫穷,偷偷参加革命。范大娘想念出走的儿子,边讨饭边打听儿子下落。走了数百里路,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找到儿子。得知他正为穷人过上好日子而秘密斗争时,感到莫大安慰。从此,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穷苦人只有跟着共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才会有好日子过。1939年,范大娘又把二儿子范崇相送到八路军。当时,丈夫身患重病,家中生活难以维持,她便靠给有钱人家烙煎饼、洗衣服或讨饭度日。不久,丈夫和不满4岁的小女儿先后去世。范大娘和范崇仕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更坚定地投入抗日斗争。1940年3月,范崇仕担任县职工救国联合会副会长,不分昼夜地工作。范大娘则利用讨饭机会,来往于敌占区和游击区,给八路军传送情报。1941年,范崇相在小羊圈战斗中壮烈牺牲。范大娘忍住悲痛,继续积极地参加抗日斗争,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只要革命需要的事她就去干。1946年范大娘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范崇仕被特务暗杀。范大娘化悲痛为力量,斗志愈坚。在范崇仕的追悼大会上,又把三儿子范崇仁送到部队。1947年,滨海支前司令部、政治部、日照县评功委员会,在山字河召开群英大会,授予范大娘“人民母亲”光荣称号。新中国建立后,范大娘担任了村、区的妇女干部,各项工作走在前面。1961年9月病逝。临终前,她嘱咐四儿子范崇运:“要教育下一代,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卢翠秀(1929-2022)。1 94 6 年春天,在莒县一个叫柳黄沟的山村里, 1 8 岁的卢翠秀面对着土墙上一面鲜红的党旗,举起了拳头,并担任村干部。解放后,她嫁到龙山镇杨家沟,还是担任村干部。1 982 年,就要退休的卢翠秀因村里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从副书记的岗位上被组织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直至2021年4月卸任。近40年来,她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路,将一个烂摊子村治理成远近闻名的红旗村。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多次被省、市、县命名为“三八”红旗手。

  

  卢翠秀(右三)与日照日报社记者

  进入新时代,更涌现出一批优秀女性先进模范。张守英,党的二十大代表,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红泥崖村地处大山深处,过去靠天吃饭,村集体没有收入。针对村里孤寡留守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现状,张守英组织村两委成员探索实践“互助养老”脱贫模式,利用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聘请4名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结对照顾18名贫困失能老人。贫困妇女每人每天获得护理报酬20元,人均年收入7200元,贫困老人得到悉心照料,同步解决了贫困妇女“脱贫”与老人“解困”难题,4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她为“闺女书记”。“互助养老”模式在山东省推广。张守英还带领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技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21年底开始建设菌菇大棚。她还联合周边14个村开展党建共建、强村带弱村,针对各村具体情况实施不同助农措施,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她被授予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2月,张守英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该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田春艳,大学本科毕业生、东港区涛雒镇宅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2011年回村当选村主任,2012年3月,带头成立了日照市莲荷嘉苑莲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荷花种苗、水稻种植、休闲渔业、融合文旅的荷仙子湿地风景区。十多年间,宅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土街土巷到如今大街沥青罩面、小巷透水铺装;从没有娱乐设施到现在的35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处处欢声笑语;从面貌陈旧到如今村庄环境全面整治,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宅科村已经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田春艳也当选市人大代表,兼任日照市科协副主席。

  3、翻身解放的山东根据地妇女,满腔热情讴歌新生活。《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民间歌谣》,收录了近20首妇女解放的歌谣,如《妇女队长张继华》《放脚歌》《古迹崖的识字班》《过去社会老封建》《劝郎参军》《送郎参军》《张大娘掩护八路军》《缠足怨》《妇女把脚放》《妇女大翻身》《妇女解放歌》《妇女识字歌》《妇女求解放》《如今婚姻自当家》《组织妇女把身翻》《识字班歌谣》等。

  《妇女大翻身》批判了旧制度,歌颂了新生活:旧社会,老封建,妇女受罪真可怜。整天不让出家门,好比哑巴吃黄连。从小被人看不起,七八岁上把足缠。婚姻大事父母主,嫁给鸡狗得随伴。公婆打,丈夫骂,起五更,到夜半。一天到晚不停闲,累得腿疼腰也酸。喝凉水,吃剩饭,眼泪直往肚里咽。越思越想越难受,几时才能把身翻。自从来了共产党,驱散乌云见晴天。不挨打,不挨骂,兴咱妇女来发言。勤学习,勤劳动,谁也不敢瞧不起咱。

上一篇:正在阅读:2022年手机拍照排行榜前十名2022年手机拍照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贴近观众的视角 放大精神的力量 慈文S级综艺《舞者》首播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