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看电影学历史:《战争未了》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7
手机版

  

  今天介绍的是一部西班牙拍摄的战争片--《战争未了》。

  影片拍摄于2019年,时长107分钟。由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执导,爱德华·费尔南德斯、卡拉·埃莱哈尔德等联袂主演。

  此片主要讲述的是西班牙大文豪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经历,借此反映出当时西班牙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民族冲突。

  影片获得第34届西班牙电影戈雅奖的5项大奖,票房1095万欧元,豆瓣评分7.2分。

  影片采用两条线温和而克制地讲述了西班牙内战的历史。主线是大知识分子乌纳穆诺于政治乱局中的彷徨与抗争,副线是佛朗哥从将军到元首的成长过程。

  影片的布景、用光和配色都非常考究,节奏不紧不慢,内战中的各种事件和关键人物涉及众多,基本做到了杂而不乱。

  对于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咱们中国人所熟知的臭名昭著的大独裁者佛朗哥的塑造,更多是赋予了儒雅气质和思辨力,对独裁只字未提。如果要说影片有观点的话,想必应该是偏右了。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礼堂演讲,“暴力可以让人屈服却无法让人信服皈依”---当乌纳穆诺面对法西斯党徒喊出这句话时,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已然完成。

  为了搞清楚西班牙内战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我除了翻阅资料,还看了另一部同样是西班牙拍摄的观点偏左的电影《土地与自由》,以做到左右兼顾。

  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我还是比较推荐观看《战争未了》,至少在叙事结构上比较宏观完整,代入感较强,容易理解。

  相比较而言,如果《战争未了》是条河,那么《土地与自由》就相当于一口井,对人文主义的深挖掘比较多,没有点基础的话很容易被各种社会运动名词搞崩了。

  尤其是《战争未了》的字幕翻译十分用心,不仅大文豪充满哲学意味的对话翻译的很到位,连片中出现的人物背景都做了字幕标注,这点对国人来说简直太贴心了,必须五星好评。

  作为一个依赖字幕看片二十多年的老影迷,特此对有这样匠心的字幕组献上我的膝盖!

  

  好了,影片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咱们照例来回顾下这段二十世纪最为错综复杂和耐人寻味的战争—西班牙内战。

  话说当年横行霸道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由于不思进取,光知道啃老,到20世纪初已经把自己啃成了几乎是欧洲最穷的半封建农业国。

  占据大量土地的封建地主、新兴资产阶级、传统天主教势力和普通群众几伙势力互相看不顺眼,以至于1931年矛盾总爆发,王国被推翻,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流亡海外,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

  接班的共和政府面对这么个四分五裂的烂摊子也没啥好办法,先后换了28个政府,却越折腾越乱。

  彼时的西班牙思潮涌动,病急乱投医,结果顺理成章的集齐了全欧洲所有的政治派别,挨个来试水。

  共和政府、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者、托派、君主主义者、长枪党、天主教势力、卡洛斯派、法西斯…连在其他国家完全没有存在感的无政府主义者都能在西班牙找到不少粉丝。

  各方势力逐渐分化成左翼和右翼两个政治同盟,借大选轮流上台。左翼上台时就分土地、砸教堂,右翼上台时就终止土地改革、归还教会财产。

  总之,无论哪方上台,都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拼命打击对方。

  从头到尾,整个第二共和国期间就是个政治团伙大乱斗。即使在对战双方各自的阵营内部,意识形态的争斗也一刻不消停。

  好在还基本处在“动口不动手”的阶段,直到左翼又一次上台,一时脑抽风了,指使警察绑架了右翼领袖、财政部长卡尔沃·索特罗,之后居然直接杀了弃尸荒野,算是彻底搞崩了底线。

  被激怒的右派一看这情形也没法再继续好好玩耍了,直接掀桌子,发动了暴动。

  此时,一代枭雄佛朗哥登场了。还没开始动手,他就找了两个强劲的外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对于防止共产主义泛滥,这俩哥们十分热心,希特勒专门搞了个物流公司把佛朗哥远在非洲的军队运到西班牙。

  “宅心仁厚”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还派出了正规军直接参战,力撑佛朗哥。在西班牙参战的德意两国军队最高曾分别达到1.9万人和5万余人。

  此外,纳粹德国和意大利还为佛朗哥提供了超过1260架飞机和350辆坦克,以及其它大量武器装备。

  在如此大力帮助下,叛军推进迅速,很快占领了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省。

  之前还在窝里斗的左派一看大事不好,马上又联合起来,发动宣传机器,号召各阶层人民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之内共有30万人报名参军。

  光有人还不行,左派也开始找爸爸—当时最大的红色政权—苏联的帮助。

  苏联也觉得多个西班牙小弟牵制德意也不错,因此为共和政府提供了800架飞机、300多辆坦克和约1800门火炮。

  苏联政府没有直接向西班牙派兵,却也通过一个新玩法给共和政府提供了支持,就是在国际上招募志愿者。

  来自55个国家的4万多名怀揣理想主义的志愿者,矿工、木匠、海员或者码头工人,甚至是艺术家、诗人,在那一年纷纷奔赴西班牙战场,组成赫赫有名的“国际纵队”,支援共和政府---要知道当时全球一共才68个国家。

  当时的国际纵队群星璀璨,奥威尔、聂鲁达、海明威、加缪,还有我们敬爱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还有100多名中国人,他们大多是侨居欧美各国的华工,其中多半是共产党员。可以说国际纵队才是西班牙内战到今天仍然如此知名的重要原因。

  苏联还向西班牙派遣了2000至3000名军事顾问,但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向西班牙提供的军事物资援助并非无偿给予,是由西班牙共和政府动用了国家黄金储备购买的。

  花了多少黄金呢?六百吨!这些黄金当时就价值五亿美元,大家注意,那可是一九三几年的五亿美元,光装船就装了四艘货船。1956年,苏联政府宣布,西班牙还欠5000万旧账没还,谁也不知道这笔糊涂账是怎么算的。

  西班牙的邻居葡萄牙也支持佛朗哥,并派遣了两万人的志愿军介入,同时为德意部队提供港口运送物资,德意援助佛朗哥的军事装备从葡萄牙港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战场。

  看到这你可能会奇怪,如此这般热闹,怎么不见英、法、美这几个老流氓的身影?

  英法当时怕引火烧身,执行的是“不干预”政策,不仅自己不干预,还不让别的国家干预。还有模有样的签订了不干预协定,并顺手成立了个“不干预委员会”,成员包括英、法、德、美、苏联、葡萄牙等27个国家。

  但正如后来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的那样:“不干预委员会”不如叫“干预委员会”的好,因为成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解释或隐瞒其国家对西班牙的干预!

  美国则更简单,来的都是客,两头卖武器。我们不干预,只闷头赚钱。

  到此,西班牙内战已经集齐了各方大神,其本质已经是一场国际较量。这一点和后来的朝鲜战争很像,只不过各方势力的炮弹落在了西班牙土地上而已。

  1936年,佛朗哥率部解救了被共和军围攻了2个多月的古城托莱多,士气大振,还成功的联合了教会势力,将自己打造成现代基督教的守护者,极大提升了个人威信。

  1937年,打算直取首都马德里的佛朗哥碰了钉子,共和政府虽然打赢了举世瞩目的马德里保卫战,但是因为内部争吵不休,并没有及时扩大战果。

  同全副武装的叛军不同,共和军最主要的武器是理想与激情。看上去斗志昂扬,但不同的理想与主义无法统一,却是最要命的。

  各派都觉得自己掌握着宇宙中最伟大的绝对真理,为了实现各自心中的“民主”与“自由”,甚至不惜从肉体上消灭一切反对者----甚至是质疑者。

  在内战中,左派分土地、打土豪、毁教堂,不仅杀教士、修士和修女,连与天主教有关的知识分子都几乎斩尽杀绝。

  根据西班牙宗教界的统计,光是有名有姓的教士、修士和修女,就有一万六千八百三十二名在内战中被杀害。

  在西班牙内战中,在滥杀无辜这点上,左右两派基本不相上下。共和军后来杀的走火入魔,连千里迢迢跑来帮助自己的国际纵队战士都杀。如亲托洛茨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相关人士等。

  马德里一度街垒四起,共产党和共和派之间互相对射,四天巷战中有一千多人被杀。

  大作家奥威尔自己也差点死在他以为是“同志”的手里,在他流传后世的著作《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他把这称作“内战中的内战”。

  反观右翼这边,虽然内部的政治观点也有分歧,可是在整个内战过程中,右派却逐步趋于基本的团结一致。

  其实最开始在反叛军这边,佛朗哥连前三都排不进去,但他运气好,老大圣胡尔霍在打算飞回来掌握大权时飞机失事挂了。

  紧接着共和政府又来了个神助攻,将排行老二的长枪党创始人何塞安东尼奥毙了,马上排老三的莫拉又是飞机失事直接升天了。

  这下山中无老虎猴子成霸王,何况佛朗哥还掌握着忠于自己的非洲军团,上位就理所应当了。

  紧接着又打起西班牙王国大旗,将保皇党收入麾下。基本完成了右翼的整合。

  到了1938年,英法等“不干涉”国家,又来了个釜底抽薪,要求所有国家召回自愿援助人员。

  共和政府为了争取更多国际援助,被迫接受了这一计划,遣散了国际纵队,军事实力大受影响。

  国际纵队走了,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可一个没走,结果1938年2月,国民军推进至地中海将共和军南北分割。

  眼看大势已去,9月,苏联也撤走了军事顾问团和技术人员。

  1939年1月26日,叛军攻占巴塞罗那。3月28日,马德里守军宣布投降。西班牙内战以佛朗哥的胜利而告终。

  整个西班牙内战期间共死亡60万人,30万双方士兵,10万人被双方各种理由处决,20万平民丧生。

  战争成了德意军队的武器试验场,经过内战锤炼的德军用总结出的强调制空权和坦克集群的新战法将在不久后的二战中横扫欧洲。

  多说几句佛朗哥,战后他解散所有政党,只保留长枪党为唯一合法政党,镇压一切反对势力,封自己为国家元首,改国名为西班牙国,开始了长达40年的独裁统治。

  二战爆发后,当初热心的两兄弟邀请西班牙加入轴心国,狡猾的佛朗哥玩起了骑墙派保持中立。

  两个对立的阵营为了拉拢西班牙,都不断给钱给物,佛朗哥照单全收,吃完抹抹嘴继续保持中立,算是把骑墙艺术发挥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

  连一贯耍人的希特勒都被耍的破口大骂:“佛朗哥是个忘恩负义的懦夫,他喋喋不休的感谢我们,但就是不想拿出任何东西帮助我们!”。

  苏德战争爆发后,看着德军日进千里,佛朗哥又有点眼红,主动向希特勒表示:为了报答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对自己的帮助,愿派遣一个陆军师和一个空军飞行中队组成的蓝色师团志愿军协助德军作战。

  1943年10月10日,眼看希特勒麻烦越来越大,见风使舵的佛朗哥又赶紧撤回了志愿军,重新宣布“中立”。

  戏剧性的是,二战之后,曾经和法西斯勾肩搭背的佛朗哥政权并未随德意纳粹覆灭。

  西班牙关键的地理位置和佛朗哥强烈的反共政策被美国看中,乖巧的佛朗哥立刻又抱上了美国大腿,允许其在西班牙建立军事基地。作为回报,艾森豪威尔向佛朗哥政权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

  1969年,他指定原王室继承人胡安亲王的儿子胡安·卡洛斯一世为他的接班人,并让小国王在自己身边长期耳濡目染,尽力培养。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逝世,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实行君主立宪制及展开民主改革,终结了西班牙长达四十年的独裁统治。

  时至今日,对佛朗哥的盖棺定论都是很困难和充满争议的。

  作为独裁者,他手上沾满鲜血,但也正是他在二战中左右逢源,使西班牙逃过了战争浩劫,挽救了无数西班牙人的生命。从这点上说,称他为西班牙民族英雄亦不为过。

  战后,佛朗哥又保持了国家几十年的稳定和发展,临死前,迎回国王,很好的解决了国家团结问题,使西班牙在他死后顺理成章的转型民主化道路,给今天的西班牙繁荣稳定打下基础。

  终其一生,佛朗哥都在做裁缝工作,生前作为右翼裁缝,将右翼团结起来。死后,则是西班牙独裁与民主的裁缝,将独裁统治平稳过渡到民主政治。

  即便是临死前,佛朗哥也要求死后与他曾经的敌人合葬一处,以表示和解,继续用自己的尸身为意识形态分裂的西班牙做缝合。

  不过最后他的遗体还是于2019年10月24日被重新掌权的左翼移出烈士山谷。

  是迟来的正义?是世道轮回?还是境界不同?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最后附上西班牙共和政府资料:

  西班牙第二共和政府在内战失败后流亡法国。

  在二战之后,这个流亡政府曾持续存在了30多年,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承认。

  流亡政府于1977年与再次复辟的西班牙波旁王朝达成和解,以承认波旁王室为西班牙王室为条件,重新回归西班牙政坛。

  1977年7月1日,西班牙国王在马德里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其回归。

  198台湾剧2年,源自流亡共和政府的工人社会党赢得西班牙大选,此后连续执政14年。目前该党仍为西班牙执政党。

  1996年,西班牙议会通过决议,向所有“为自由和民主作出功绩”的国际纵队队员颁发了国际志愿者公民证。

  --------------------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

  举报/反馈

上一篇:谍战剧又出极品 《黎明之前》不输《潜伏》(图)
下一篇:高智商烧脑电影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