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音乐审美分层,让抖音神曲成为大众热歌
在TMEA盛典的“年度十大热歌”衬托下,上周末“西城男孩全球首场线上直播演唱会”的出现,让网友们感叹,终于找到了流行音乐的“正确审美”。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2月20日发表题为《西城男孩在中国仍大受欢迎》的报道:
虽然他们的星光在欧洲已经变得黯淡,但在中国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耀眼,中国有2700万歌迷周五观看了他们的线上演唱会直播。这个组合清楚意识到了他们在这个国家的吸引力,他们借这次机会还演唱了一首中文歌曲。这场线上演唱会周五晚上还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
该组合的官方账号写道:“谢谢中国。我们很享受这场演唱会,希望很快见到你们!”该帖的点赞量已经超过3万。
从《Seasonin the Sun》到《My Love》再到《Uptown Girl》,一首首英文歌曲唤起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而首次演唱中文歌曲《平凡之路》,更是成为当晚最大的惊喜。
反观号称“华语乐坛国民级音乐娱乐盛事”的第三届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则让《云与海》《踏山河》《白月光与朱砂痣》《浪子闲话》《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抖音神曲”包揽了“年度十大热歌”。
“十大热歌”确定不是“十大BGM”吗?
“十年前那是神仙打架,十年后那是垃圾分类”
“华语热歌姓抖”
随着网友对“年度十大热歌”的吐槽,“音乐裁缝”一词又被网友热议。那些通过七拼八凑、缝缝补补制作出来的所谓“原创新歌”,通过抖音平台的推流和加持,摇身一变成了红极一时的热曲。
这类低成本、不费精力去谱曲和写词、却能有高收益的“创作”方式让一众粉丝高呼:“华语乐坛是不是完蛋了”。
歌手杨坤也随后在微博发文,表示“音乐至少倒退了十年”。
在这个由抖音“操控”的神曲时代,对华语乐坛的发展,究竟是福是祸?
未来华语乐坛,将往何处发展?
歌单背后的受众是谁
在“十大热歌”公布的当晚,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中都有不小的质疑声,有些人认为评奖规则出了问题,有些人认为华语歌曲大环境走向了偏差。
其实认真研究就不难发现,热歌榜本身没什么问题,评定标准就是近一年大众爱听的流行歌曲,在微博上吐槽榜单的网友也未尝没使用过这些歌曲做抖音视频的背景音乐。这份歌单可能不是一二线城市的歌单,但确实有广泛的市场在为其买单。
而说到“更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究竟代表了哪些人?从歌单的属性就不难看出,在2022年,抖音已经与华语乐坛密不可分,在抖音听音乐与音乐软件听歌逻辑不同的是,音乐软件只要耳朵“满足”,歌词设置有意义、旋律谱写有共鸣,才是“好听”。
进入了抖音时代后,画面与歌曲同时出现时,内容的吸引度争夺了观众的注意力,视觉与听觉的组合变成主导内容创作的逻辑,BGM成了创作内容的助力器。这种内容与配乐的绑定,既是抖音内容热度的转移轨迹,也是背景音乐的更迭史。那些出圈的短视频,往往会用想先入为主使BGM让人上瘾。
更值得注意的是,配乐的生命力仿佛比视频维持得更为久远一些,毕竟视频创作永远需要新的选题,但是BGM的复用性会更高。就像网络流行语一样,尽管微小,但BGM也能为一段时间里的互联网记忆做注脚。
神曲多金曲少是问题
其实直呼“华语乐坛是不是要完蛋了”的主要是见过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80、90后两代网友们。
2000年初的年度热门排行榜大概是周杰伦、SHE、陈奕迅、五月天、林俊杰、蔡依林、孙燕姿…..
随便一首歌都是旋律极佳、歌词朗朗上口的乐坛神曲,情绪价值、传唱度都无可挑剔,很多歌拿到今天听依然觉得不过时。
从腾讯音乐娱乐盛典里有专门的“年度十大金曲”榜单来看,很多歌曲也非常陌生,如今的金曲和20年前的金曲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一位资深唱片发行的行业内人对于市场热曲多金曲少的现象有着诸多无奈。
全国那么多顶级歌手和唱片公司,一年火不出来十首歌。许多斥巨资做的唱片、华丽包装、顶配宣发,结果收获一个热搜——‘难听’,然后用‘歌手’‘爱豆’的身份去各种综艺里获取流量赚钱。
很多花时间、花精力做出来的唱片反而不如抖音上15秒的“无营养视频”来的火爆,如此浮躁、快消的市场环境对华语乐坛的发展并不友好,这次的TMEA只是把数据摊开了给行业看,数据说了真话。
而推火这些音乐的抖音平台也不止是一个单纯的内容输送平台,它实实在在把握着音乐是否能被推流能成“年度十大热曲”的流量密码,如何能被抖音“选中”成为音乐热门榜的幸运儿,这背后的逻辑就不得而知了,在很多音乐制作人看来,音乐制作和音乐推广两者费用的平衡很是问题,有能力包装的,求新求变,没能力包装的,求稳求饭碗。
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需要的是真正懂市场、懂用户、懂变现的‘企划’。
总
结
当抖音愈加深入音乐产业中,其自身极强的音乐包容性正在逐步降低音乐门槛,既然有“粗制滥造”、有跟风甚至是抄袭,平台显然不能止步于流量快感,也不能躲在“大数据选择”背后忽略自己的平台责任。
音乐不只是算法,互联网产品的日益进步不该成为音乐审美提升道路上的拦路虎。音乐是分层的,受众是分层的。有人在创作“热歌”、听“热歌”,也有人孜孜以求地在创造经典,“金曲”也一直有大量的拥趸。
如果通过短视频的“算法”,让听众被局限在固定的审美圈层里,音乐只顾着“下沉”,而忘了格调与技巧的“上升”,那么音乐固然会受到听众欢迎,但听众也会失去感受不同音乐的渠道。各有偏好,同时也能够走出圈层,华语音乐才会更加包容与繁荣。
上一篇:检言南语
下一篇:迅雷旗下在线视频业务更名易主纳入“湘军”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