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哥斯拉有8大形态吗,来看看它的档案揭秘吧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5
手机版

  它才是真哥斯拉,正宗哥斯拉,传说有8个形态,可以发生无限变异。

  本期笔者就来给大家揭秘,这只破坏力极强的王者怪兽档案设定,它的几个变异形态究竟有着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起源于传奇哥斯拉泰坦巨兽不同

  新哥斯拉与传奇哥斯拉的起源有着很大不同,传奇哥斯拉是与地球同生的远古泰坦巨兽,没人知道它到底是怎样来的,寿命活了几十亿年。

  

  而新哥斯拉则是来自一种海底的微生物,因受到长期的核废料产生的辐射污染变异而来,它受伤一个变异怪兽,而非泰坦巨兽。

  在电影的设定集当中,有一篇文章提到,新哥斯拉最原始的形态可能并非普通微生物,可能是一种史前海洋生物。

  在电影当中我们看到一幕,就是核废料是由罐子装着的,因此如果某生物要接触到的话,必须要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才能破坏装核废料的金属罐子。

  

  所以根据电影设定集文章的猜测,哥斯拉的原始生物极有可能是一种,长期生活在海底的史前爬行动物,并且年代非常久远来自古生代。

  新哥斯拉的外观也体现了电影的讽刺主题

  传奇哥斯拉看上去像一个威武霸气的王者,样子很高贵,而新哥斯拉看上去像一个变异的僵尸怪兽一般,外观看上去非常痛苦,麻木不仁好像没有任何知觉。

  

  其实导演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这是一只受到变异辐射影响的怪兽,它其实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它是一个受害者。讽刺电影之外的现实主题就是,受到核废料污染的生物是极度痛苦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新哥斯拉的各种形态揭秘

  这个形态的具体外观到底是怎样的还是个谜题

  人类第悬疑片一次见到它时并不知道是个什么生物,只是看到了海面上突然伸出一只巨大的尾巴,有个几十米长,在那里旋转摇摆,没上岸之前,大家都感到很诧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从外观上来判断初始形态和第二形态的尾巴非常相似,末端并不完整也不够美观处于扁平状态,好像被磨损过一般。

  

  在《新哥斯拉》的电影艺术设定集中,给了一些素描图,第一形态有两个前肢,整体造型看上去像一个原始海洋动物,如果我们不看尾巴,会发现它的前半段与青蛙有点类似。从电影画面判断光是尾巴长度,应该有个十几二十米左右。

  新哥斯拉的初始形态并不具备陆地生存能力,和许多海洋动物一样,如果登陆会被自身的重量压垮,比如鲸鱼和其它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还有就算可以上岸,我们也不知道第一形态的它,是否具备在陆地上呼吸的能力,如果是一个很基本的形态的话,那有可能是有鱼鳃或者说鱼瓢之类的用于水下呼吸。

  它已经进化出了爬行动物的基础形态,能看到爬行蜥蜴的影子,背上的脊鳍才刚开始生上出来,基本拥簇在一起很难看到每一片的特征。

  

  哥斯拉此刻的高度达到了28米,四肢已经基本成型,前肢的臂膀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看到爪子,后肢肌肉比较发达,起到了支撑身体爬行的作用。

  它已拥有了初步上岸能力,样子外观非常萌萌哒,从正面看像一只爬行的蜗牛,从侧面看个人会联想到海鳗或者褶边鲨鱼。

  

  第二形态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说的特征就是,哥斯拉的红色肌肉在外面,让人看上去有点不太舒服,它一边缓慢前进的同时,颈部类似鲨鱼般的鱼鳃还在不断释放大量红色液。

  这种现象表明,第二形态下的哥斯拉,想在陆地上生存呼吸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可能要承受比较大的痛苦。为了进化出适应能力,它身上的核变反应应该一直在进行,并且在持续的释放出大量热量。

  外观方面,已经有了传统哥斯拉的影子,后肢已基本形成,对比第二形态更加完善发达,与现代哥斯拉一样可以直立行走,它的高度是第二形态的2倍,达到了57米。

  

  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到前肢非常短小依然在生长,此种形态下皮肤的颜色是深棕色夹杂一点老红色,我个人不太喜欢,感觉真的好难看。

  

  第三形态可以从背脊看到散发的热量,这意味着它在进化改变适应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同时需要把热量排出来,并且身上的热核变异反应一直还在进行着。

  对比第二形态夸张鱼鳃,现在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基本达到闭合状态,那说明此时哥斯拉具备了陆地呼吸能力,已经用不到在水下呼吸的腮了,它完成了从水生到陆生生物的基本转变。

  

  第三形态后肢没有完全长成,并不能完美支撑整个躯干的重量,它在行进过程中还步子不是非常稳歪歪曲曲的。

  它的变异进化过程依然在持续,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温度高到难以承受时,它马上降级到第2种形态,并迅速退回海洋进行降温,否则根本承受不了核变产生的高温。

  这算哥斯拉的完全体,高度与传奇哥斯拉非常接近,达到了118.5米,重量达到了9.2万吨。

  此刻的哥斯拉已经可以适应在陆地上生存,脊背变得非常完整能清晰看到每一片的形状,前面的两个畸形小肢也完全生长出来了,爪子清晰可见。

  

  它是四个形态当中最大的,皮肤呈现出深褐色,颜色搭配个人觉得还比之前三个要好看多了,之前三个像没烤熟的半生肉,第四形态则是一种深褐色。

  它的尾巴是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地方,比原来版本的哥斯拉要长一些,一般哥斯拉尾巴放在地上维持平衡,新哥斯拉好像自带平衡能力,尾巴始终竖立起来。

  

  第四形态各方面的超能力也发挥到了极致,它可以释放强劲的原子射线。

  第四形态的哥斯拉,尾巴末端有一个类似异形一样的人形头骨,这其实是在为后面的一个形态做铺垫。

  人类给它加了凝血剂之后,哥斯拉短暂停止了前进,但是体内细胞的活动并没有停止,依然在不断发生核变演化。

  

  电影片尾给了一些镜头描写,我们已经隐约可以看到,它的尾巴上发生了新的变化,长出了许多手臂和骷髅头。

  在《新哥斯拉》电影的艺术设定集中,第五形态与人形类似,我更愿意称之为异形哥斯拉。

  从概念设计图展示的模型来看,它没有眼睛肌肉不够发达,头骨上有一条很大的裂缝,具备飞行能力,背鳍也清晰可见,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进行分化变成数量庞大的群体,直到占据整个地球为止。

  

  我认为刻画这种形态,也是一种暗示,因为异形的哥斯拉是一种人状的结构,可能也是在隐喻受到核辐射危害的人类,导演通过表现手法,直接把讽刺的结果延续到核辐射废料对人类的影响。

  不少人推测哥斯拉有8种形态那都是预测的可能,其实就电影的设定来说,只有5种类,至于后续会有怎样的变化是无人知晓的,新哥斯拉也确实拥有无穷的变异潜力。

  

  适应环境的强大突变能力

  哥斯拉刚开始只有一个尾巴在海面上,为了上岸它不断进化改变,从第一形态变化到第四形态,最后被人类用冷冻剂短暂控制,但是哥斯拉还是没有停止突变。

  虽然外表行为被控制住了,但是细胞层面却一直在突破,哥斯拉利用了突变能力,逐渐克服了人类的冷冻剂,慢慢从怪兽形态分化变成了片尾的类人异形哥斯拉。

  

  当它变异到第三形态上岸时,身体要承受极高的温度,为了适应它又在瞬间退回了第二形态下海降温,这都足以证明它对环境适应的强大突变能力。

  大招核原子光线

  新哥斯拉应该是历代哥斯拉当中,释放原子吐息最猛的一个,以前从没见过这么生猛狂暴的哥斯拉。

  

  它的嘴巴在释放吐息之前,眼睛会产生一种银色保护膜,防止眼球受到伤害。光线的初期阶段是先发出高温粒子带火焰,然后凝聚在一起之后才发出能量强劲的紫色射线。

  它的背鳍是最厉害的,传奇哥斯拉背部虽然可以释放出某种辐射流,但是新哥斯拉却可以发出几十条原子光线,就像射线乱舞一般,伤害非常生猛。

  

  它厉害到,尾巴也可以释放原子光线,不过尾巴只能放出一条,当能量不足了之时,它就会停止背部的多条,转而使用灵活度更高的尾巴释放。

  新哥斯拉拥有极强的防御能力

  人类的飞机、坦克、火炮、导弹对它没有任何用处,也难以击穿它的防御铠甲,只有极强的钻地弹才能伤害到它背鳍附近的薄弱之处。

  

  新哥斯拉还有很强的感应能力

  被人类的钻地弹击中一次之后,哥斯拉感受到了来自空中的威胁,它能够在人类的飞机飞到附近之时,就提前发动攻击

  弱点方面首先是凝血剂,人类对哥斯拉加注大量之后,暂时冻住了它并限制行动。

  第2点能量有限

  它虽然可以疯狂释放原子光束,但是会消耗大量能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用完后哥斯拉必须进入休眠状态直到恢复,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

  

  第3点新哥斯拉的行动速度很慢

  它很木纳的在地面移动,人类很快预测到它的方向,如果不是防御力强,那分分钟就是个活靶子。

  第4个所有哥斯拉存在的弱点

  历代哥斯拉都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们的前肢短小,战斗之时几乎发挥不出什么大的作用;新哥斯拉的更小像是萎缩了一样。

  

  第5个弱点在背鳍附近

  新哥斯拉的背鳍边上可以看到更薄弱的部分,颜色很浅基本没有盔甲覆盖,所以人类的钻地弹可以击穿致使它流血。

  以上是对新哥斯拉的档案全面解析,喜欢我文章的家人们记得关注+点赞+转发哦

  举报/反馈

上一篇:话剧《俗世奇人》开启全国巡演(图)
下一篇:解读《小偷家族》:看电影前请放下三观,这是一个全是罪犯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