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伙13年内坐了6次牢,狱警发现不对劲,调查之后潸然泪下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4
手机版

  2019年年初,湖南省某监狱又关押了一批新的服刑人员。

  这天,和以往一样,狱警肖金元拿着入狱名单,开始了核对工作。突然,名单里一个十分眼熟的名字映入了他的眼帘。

  “老伙计,这个名叫刘军的男子,我怎么记得前一阵刚从咱们监狱里出去?”肖金元指着名单上的“刘军”二字,询问身旁的同事。

  肖警官

  同事听见后,叹了口气,答道:“是啊,别看刘军才30岁,这次可是他第6次入狱了。”肖金元不解,从刘军首次服刑的时间来看,他第一次入狱是在2005年,那个时候他才16岁。

  一个16岁的少年,哪怕心智再不成熟,在经过多次的劳动改造后,总该会对人生有些反思吧。为何这13年来,他依旧屡教不改,重蹈覆辙呢?

  同事仿佛看出了肖金元的疑问,拍了拍肖金元的肩膀,解释道:“刘军这个人吧,虽然是个惯犯,但我看他本质也不算坏。事实上,这几次入狱,都是因为小偷小摸被抓的,也没干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接着,他又补充道:“他本人呢,在监狱服刑期间,也算表现良好。待人和蔼,干活勤恳。之前所长也曾关注到了这个人,想着给他争取宽大处理。但是调出他的档案却后发现,他竟然是个没有身份证的黑户。连真实名字都确定不了的人,你说这让咱们怎么帮?”

  

  肖金元听了这番话,若有所思。正当他想的入神的时候,同事突然撞了撞他的胳膊,悄声说道:“瞧,前面那个瘦瘦高高,长相斯文的人,就是刘军。”肖金元顺着同事的指引悄悄望了过去。

  果然,如同事所说的那样,眼前的这个男子,长相秀气,身材健壮,他的眼神里完全没有“惯犯”的凶狠与狡黠,反而有种不经人事的拘谨和腼腆。

  “像这样的青年,即便没有手艺和文化,哪怕去干些体力活,在社会也能生存下去啊。为何他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走上盗窃的道路呢?”肖金元是个心思缜密、颇具正义感的警官。

  在他看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监狱就是给这些可恨又可怜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劝浪子回头的手段。刘军这个浪子在经过多次改造后,始终没有回头,想必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一天,肖金元特意找来刘军进行一对一的问话。起初,面对警官的询问,刘军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但当他听到肖金元说“难道你一辈子都不想恢复自己的身份,找回亲人吗?”,那一刻,这个30岁的大男人,终于泪崩,嚎啕大哭起来。

  刘军抬起哭红的双眼,认真地看向肖金元,说道:“警官啊,不是我不想在外头好好过日子,像我这样一个连家都找不到的野孩子,没有身份证,又哪有老板肯收我呢?这些年要是不去偷不去抢,我怎么活的到现在?”

  说着,他便向肖金元讲述起了自己的身世。

  

  刘军把自己比作野孩子,这个比喻其实不无道理。因为早在他10岁那年,在大多数小朋友都在家人的保护伞下茁壮成长的年纪,刘军就已经过上了沿街乞讨的流浪生活。

  80年代末,刘军出生在云南西部的大山里。作为遗腹子,他的父亲在他刚出生不久就去世了。

  刘母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刘军是最小的。父亲去世后,一家四口的开销全部落在了柔弱的母亲身上。

  母亲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女人。丈夫走后,她只能干些农活来维持生计。然而,哪怕她没日没夜地埋头苦作,每个月赚的钱始终不够一家人的开销。为了养活这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只好改嫁到外村。

  

  改嫁前,她特意到孩子的三个叔叔家一一拜访,拜托他们暂时照顾一下孩子们。母亲认为,这三人好歹是孩子们的亲叔叔,就算看在已故丈夫的份上,也应该会好好对待他们。等到自己那边彻底安顿下来,再把孩子们慢慢接过去。

  就这样, 6岁的刘军被安置在了经济条件最好的二叔家,而比他大4岁的姐姐被寄养在四叔家里。

  然而,远亲不如近邻。即使是亲如叔侄的两个人,要是住在同一屋檐下,难免会心有芥蒂,产生矛盾。而在大多数人连饭都吃不饱的云南乡村,刘军和二叔家产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钱。

  对比其他两个叔叔,二叔算是条件最好的。但是,在二叔家看来,刘军就是个“赔钱货”,只花不赚。

  把他寄养在家里,除了把自家孩子的口粮分走一份外,什么好处都捞不着。何况如今刘军的亲生爸爸已经走了,他们就更不愿认这个侄子了。

  

  于是,在二叔家居住的这段日子里,刘军经常要饿着肚子去上课。放学回家后,他还要负责全家的洗衣刷碗的工作。

  每当这时,刻薄的二婶总会站在旁边颐指气使地指挥他干着干那,还讥笑着说他的父亲就是个短命鬼,而他就是个“赔钱货”。

  即便是到了学校,刘军还要忍受同学们的校园暴力。这些半大不大的毛头小子,在知道刘军的身世后,总是一边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一边往他身上丢石子。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做的再过分,刘军的父亲也无法出现,给他撑腰。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刘军孤独地度过了自己悲惨的童年。转眼间,4年过去了。刘军已经10岁了,和早年的他不同,他已经有了离开的勇气。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寻找远在瑞丽的姐姐。

  

  在刘军的心里,和整日忙于赚钱的母亲相比,从小就关爱的姐姐更让自己依赖。父亲去世后,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

  为了养活他们几个孩子,母亲不得不承担起了养育家庭的“父亲”角色,每日早出晚归,连和他们几个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自然而然地,料理家事的责任就全落到了姐姐的身上。长姐如母,姐姐刘玲明明也只比自己大4岁,在日复一日的洗衣做饭中,却俨然成为了自己的“妈妈”。

  从小到大,刘玲都很疼刘军这个弟弟。在无数个挨饿受冻的夜晚,刘玲总是会紧紧抱着他,用怀抱给他取暖,还温柔地哼起云南歌谣哄他入睡。

  在姐姐的陪伴中长大的刘军,始终认为有姐姐在的地方,才是家。如今刘军在二叔家受了那么多委屈,第一个想找的人,自然是姐姐。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子的日子里,刘军终于鼓足勇气,从二叔家逃了出来,踏上了寻找姐姐的路程。

  

  在路上,他无意间遇到了一群运货的商人。在与司机攀谈的时候,他无意间听说对方要去的目的地正是云南瑞丽。于是,他就以帮他们卸货为由,搭了这行人的顺风车。

  有了陌生人的帮助,很快,刘军就来到了姐姐寄居的四叔家。在进门前,刘军心里既紧张又激动。

  毕竟两人好几年没见了,不知道姐姐究竟能不能认出自己,也不知道她在这里过的好不好。

  然而,这次的寻亲却让刘军大失所望。原来,就在刘军到来的几天前,姐姐就已经被四叔家送去了四川,说是让她去外面打工多赚些钱。而她唯一的经费,就是好不容易从大人们手里“讨来”的50块钱。

  

  听了姐姐的事情后,刘军心里十分伤感。原来那个曾经被他视为参天大树的姐姐,这些年生活地也并不算如意!

  而如今从二叔家逃离的自己,往后又该迎来怎样的生活呢?这一切,都让年幼的刘军完全无法想象。

  了解姐姐的去向后,刘军谢绝了四叔家让他留下来的好意。即便他再不经事,在二叔家受过那么多冷嘲热讽后,他也知道这些好意背后是多么的勉强和虚伪。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刘军独自一人开始了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

  

  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刘军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气好的日子里,他就在公园的长椅上或者巷口旁,铺上一打捡来的旧报纸或是烂布条,倒头就睡。

  而一旦下起倾盆大雨,他就只能去天桥下的桥洞里,和那些乞丐抢地盘了。然而每次,那些人总会仗着自己的“资历”,把刘军揍得鼻青脸肿。

  睡觉尚且可以天为被,地为席,然而吃饭却不能省去。因为没有钱,刘军只好整天跟着那些乞丐,在街上乞讨。

  每当看见这个灰头垢面的孩子跪在大街上讨饭的时候,路人们总会多看几眼。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掏点钱丢给他。

  遗憾的是,这些钱往往还没进入刘军的口袋,便会被旁边盯梢的乞丐洗劫而空。于是最后,刘军的肚子还是空空如也。

  为了不被饿死,刘军每天只好守着小区门口的那些倒着厨余垃圾的垃圾桶,从野狗口中夺下一份粮。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刘军却还是对人生抱有一丝期待。因为在无数个夜里,他总会梦见姐姐刘玲。

  在梦里,姐姐依旧温柔善良。她总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刘军,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抱着这样的念头,刘军才能坚持过完这6年。

  “其实我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长什么样子,我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反而是姐姐的样子,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难道这就是人们说的‘长姐如母’?”说到这,刘军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幸福感。

  就这样,刘军在桥洞里捱到了自己的16周岁。满了16岁那天,刘军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小学老师曾经告诉他,在中国,满了16周岁就不算是童工了。

  这样,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找活干,养活自己了。然而,老师却没告诉过他,找工作其实是需要身份证的。正规工厂和店铺是不会录用没有身份证的黑户。

  

  这个道理,刘军在多次被奸诈的老板白嫖劳动力后,才渐渐明白过来。他想起小时候在街头救济过他的路人们,寻思这个世界总归是好人更多吧,总有一个好心的老板愿意收留自己。

  然而,成人的世界却再也比不得小时候了。正规的招聘方们,在得知刘军没有身份证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全都将他拒之门外。于是,被社会逼到死角的刘军,最终还是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网上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当你发现家里有一只蟑螂的时候,往往在暗处有了一个蟑螂群体。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

  和臭水沟的蟑螂一样,社会上的混混其实也是群居动物,他们往往会拉帮结派,组团生存。不被社会接纳的刘军,就是被这样一个像蟑螂般恶臭的混子团伙盯上,从此融入了他们的世界。

  

  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这些16年来刘军从未有过的恶习,在短短的几天内,全被他给玩明白了。

  不仅如此,这些混混还教会了他一个在短时间日进百元甚至千元、万元的方法—那就是盗窃。

  起初,对于这种行为,刘军是有些胆怯和不耻的。因为在他从小的认知里,金钱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得。靠这种偷鸡摸狗的伎俩去赚钱,让他良心上有些过不去。

  但是跟着团伙们干了几票后,刘军的心态就飘了。靠着这些赃款,刘军在物质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渐渐地,他就想着,只要有钱花就行了。钱怎么来的,无所谓。

  坠入深渊的刘军跟着团伙犯下好几起盗窃案,每次都是乘兴而归。他侥幸地以为自己每次都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却没想到在一场盗窃案,老马失蹄,被警方抓了个正着。

  

  2005年,这是刘军第一次入狱。那年,刘军才16岁。和混混所描述的不同的是,监狱里生活并不想刘军想象的不堪。

  这里有结实宽敞的床铺可以睡,有热乎乎的饭菜可以吃,每天还有电视节目观看。

  最让他惊喜的是,他在这里能够尽情地阅读书籍,弥补童年丢失的教育。虽然每天都有类似缝纫的劳改要完成,但和外面冷漠的世界相比,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就这样,刘军像个孩子般,“快乐”地度过了几年的监狱生活。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出狱后,他的“盗窃前科”身份却让他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接纳一个黑户当员工,何况这个员工曾经还当过小偷!

  

  就这样,出狱后的刘军又过上了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他只能干起自己的老本行—盗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毫无疑问,干了几票后,刘军又被关进了监狱里。因为他是个重犯,这次的服役期比上次还要更长些。

  但是,刘军却在这段期间突然“开窍”。他认真分析了一下监狱里面和外面的生活,认为倘若自己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毕竟和外面相比,这里有吃有住,也更有人情味。只是偶尔,他想起自己至今都没找回的身份和家人,会感到有些惆怅。

  当然,这些惆怅转瞬即逝。在监狱多年的服刑过程中,刘军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第二个避风港。

  

  为了能尽量待在这个避风港里,每次刑满释放的时候,刘军总会故技重施,做出一些小偷小摸的举动。

  当然,为了避免“误伤”,他每次偷东西总会“精挑细选”,选择一些金额小的、价值不大的物品。而每次被捕后,他总会对警官千叮咛万嘱咐,要尽可能把他在监狱里多关几年。

  每次警官听见刘军这种奇葩的请求,总会感到匪夷所思,毕竟哪有人会求着去坐牢呢?

  不过,在今天,他们终于知道了刘军背后辛酸的往事。在回忆起这个请求时,那些警官的眼里都不由地泛起了泪花。

  “当时我听了这个故事,其实挺受感动的。你让我具体说说什么想法,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觉得这是个可怜的人。”

  

  听完刘军的故事,肖金元潸然泪下,哽咽到几度说不出话来。而刘军在一旁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他看来,那段艰辛的岁月,似乎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逐渐被监狱生活治愈了。

  不过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疙瘩,那就是,他到底是谁?他的家人在这20年里,是否也在思念着他?为了解开他心里的这个疙瘩,狱警肖金元决定仔细调查一番,帮助刘军找回那空白的20年。

  

  在其他狱警的协助下,刘军的信息被发送给了一个叫做“宝贝回家”的公益组织,并且很快就得到回复。

  原来志愿者通过大量的数据筛选和比国产剧对,发现在云南腾冲,有一个叫做刘坤的孩子和刘军的情况类似。

  在刘坤家人的描述中,刘坤是在10岁的时候,在二叔家里走失的。刘坤母亲改嫁后,一直在寻找失踪的小儿子的下落,但却多年未果。那么,这个刘坤是否就是如今的刘军呢?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肖金元专门驱车前往云南腾冲了解情况。经过当地村干部的协助,肖金元顺利见到了刘坤的母亲,王梅。

  眼前,这个妇女早已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曲折不均的皱纹。听到狱警的描述后,王梅忍不住痛哭,呜咽道:“肯定是了,这肯定就是我那苦命的娃啊!”

  

  同时,远嫁在四川的姐姐刘玲也立马从外地赶了回来。在得知走失近20年的弟弟终于有了音讯,她激动不已,说是要跟着肖金元去看看。

  看着这家人的举动,肖金元十分感慨。他告诉刘玲,这些年来刘军一直都在思念着她。刘玲听罢,心里十分愧疚,说道:“可惜当年他来找我的时候,我们却错过了!是我对不住他!”

  幸好,这一次,姐弟俩再也不会错过了。在后续刘玲与刘军的DNA对比中,显示两人确为亲缘关系。也就是说,20年后,刘军终于找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姐姐。

  监狱领导在得知刘军的故事后,特意批准王梅和刘玲去监狱里面看望刘军。在前往监狱的车上,肖金元不得不向他们问了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如今刘军已经是个坐过6次牢的劳改犯了,你们还愿意与他相认吗?”

  

  听到这个问题,王梅的眼泪更是止不住。想到儿子在外面肯定是吃了苦头才被逼上了这条路,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找到了就好,找到了就好。”而一旁的姐姐则表示:“要是没有监狱,都不知道他活成什么样子。”

  在监狱里,每个犯人每天都要在心情晴雨表上记录自己的心情。在找到亲人之前,刘军的心情表上涂鸦的似乎都是不好不坏的黄色。

  而在他得知自己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依靠后,每天都是高兴喜悦的红色。姐姐在这张表前驻足许久,而后泪如雨下。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监狱领导特意为刘军安排了一场浩大的“认亲”大会。

  在台上,望着阔别多年的母亲和姐姐,刘军“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像个孩子般嚎啕大哭,同时在嘴里不住地喊着“妈!妈!”似乎他那跨越20年的委屈与思念,都伴着这几声“妈妈”,在这一刻倾泻而出。

  

  看着这一幕,在场的警官和狱友们无比动容,纷纷自发地鼓起了掌。一旁的肖金元更是欣慰与满足。正因为有了他的这份细心与坚持,这个迷路的孩子,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认亲”大会结束后,刘军被特许与家人们单独相处一会。看着早已不在年轻的母亲和已为人母的姐姐,刘军留下了惭愧的泪水。

  他为自己多年前的任性离家而道歉,并发誓,自己以后一定洗心革面,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而母亲听到儿子的忏悔后,不由得握住了他的手。临走前,姐姐还在弟弟耳边轻声说道:“好好改造,等刑期满了,姐姐一定接你回家!”

  

  很多人问,家是什么。有人说,有灯火的地方就是家,还有人说有炊烟的地方就是家。或许,那个能让我们的心不再流浪的地方,便是家吧。幸运的是,刘军在外流浪了近20年,终于有人能握着他的手,对他说“走,我接你回家”。

  举报/反馈

上一篇:《白鹿原》里不敢拍摄的荒唐事,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下一篇:诗|玻璃樽里,一个人在孤独地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