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心|家永远是温暖的港湾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那天,从广州开车回家,脑子里装满事,开错几个路口,又不小心上了高速,本来二十分钟可到家,变成了一个多小时。

  我迎着落日,难过地给和女儿在家等我的先生打电话,“我回不了家了。”

  “不要着急,只要目的地是家就行,慢慢开。”他安慰道。

  2022年是心态不稳的一年。

  这次过年回家与父母团聚,父亲得知我很快又要回东莞,从外面赶回来。

  临别前,母亲忙着打包各种家乡菜,她不停地问,“牛肉干要不要?鸡肉要不要?表哥家自己养的。肉丸要不要?腊排骨要不要?猪脚要不要?辣椒酱要不要……”这些我不爱吃的或已经有的,她担心我们放坏或扔掉浪费,拿之前都问一问。

  我选了几样,回,“不多就你们留着吃,多的话,给我一点就行。”

  我一直怕欠人情,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怕欠父母的情。大概是觉得,我们现在能给父母的已经很少了,不想再过多麻烦父母了。

  母亲一边忙碌一边叮嘱。我与父亲坐在餐桌前聊天。

  我说,我发现我生完孩子后,变得有些神神叨叨了。

  父亲说,说话前都要经过大脑思考一下该不该说。

  他其实很早就发现了,只是他从来不说我半句不好,这次我主动聊起,他才跟我聊了聊。

  母亲想帮我把腊排骨剁成一块块,她剁不动。

  我喊先生去帮忙。

  在房间聊电话的哥哥闻声出来,问,“需要做什么?”随后从母亲手里接过菜刀,利索地把排骨剁好。

  收拾好,先生搬行李,我抱着女儿去哥哥房间道别。

  哥哥忙起身出来,问,“有没有东西需要帮忙搬的?”

  没什么需要帮忙的了,我们在门口告别。

  母亲送我们下楼。

  回到东莞已是半夜,女儿已经睡着了。先生搬行李,我把母亲打包的食物一一放冰箱,有我爱吃的,先生爱吃的还有给女儿准备的。

  老家父母的冰箱又一次把我们东莞的冰箱填满。

  冰箱里的家乡味让我感觉到我未曾远游,给我些许慰藉。

  翌日,女儿先醒来,她爬起来叫醒我。随后,小小的人儿从我身上爬过,爬到窗台拿起眼镜递给我。

  不知何时起,她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拿眼镜递给我。

  这一举动,成了我们俩之间的默契,像是某种链接。正如,我与父母,与家乡的链接,我与先生的链接。

  (简心写于2023.01.27)

  举报/反馈

上一篇:Hey,这里有一份年末韩剧清单!
下一篇:韩立平评《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艾朗诺先生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