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2》:老外恶评如潮,为啥国内却有“快救救它”的怪论呢?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文|王小二 编辑|王小二

  一部伟大的电影后面存在着千万部电影,不同的观众带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去与这部电影接触碰撞,发出共鸣之声。

  ——余华《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01

  实话实说,漫威的主流电影我都看过。

  当年,《复联4》看完,出来电影院就买了几个雕像。

  

  看漫威系列的电影,我主要是看一些创意和一些宏大场景,属于“爆米花”电影。

  这部电影也是一贯的风格。

  这部电影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黑,起码是五彩斑斓的黑。

  满屏的黑人,场景也不明亮。

  

  这类电影说了是“爆米花”电影,你去强求逻辑,只能失望。

  反派属于瓦坎达的水下版,一群小蓝人。

  

  随便举个例子吧。

  反派头目纳摩是个脚上长着小翅膀的变种人。

  

  他的目的是想和瓦坎达一起对抗全世界,以便让黑科技只在他们两方手中。

  人家不答应,然后就偷袭了。

  他直接把黑豹们的亲妈,瓦坎达的女王给杀死了。

  就这,还让人家合作,杀母之仇啊,大兄弟。

  再说,双方跑海上要决一死战了。

  我看到了熟悉的一幕。

  

  眼熟不?

  

  这一幕和张艺谋拍摄的《长城》的场景很相似。

  这个是模仿呢还是侵权呢?

  得问问啊,不要觉得对方是迪士尼,咱就不问了。

  该说不说,两方掌握的核心高科技,但是用的战斗方式,都是原始搏斗的方式。

  

  所以,没必要纠结,乐呵乐呵得了。

  毕竟,老外们的观感也是一言难尽。

  “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电影,浪费了我生命中的2个小时。”

  

  逻辑咱就不聊了。

  

  也有上升到种族概念的。

  

  这些都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我更想说的是这样的一批人。

  02

  “漫威原谅我们了。”

  

  “票房不好,这样大家以后做电影更不考虑中国市场了。”

  

  还有这种好事?

  

  再头条上也看到了一个专业人士发的一篇内容。

  

  表达了不少挂观点。

  

  

  当然也看了下国产动漫网友们的评论,很激烈,留言将近两千条。

  

  看到这么多人讨论,觉得挺好的。

  这说明人们逐渐在意识到影视文化输出的价值和内核。

  抛开其他的问题而言,作者通过《黑豹2》与《流浪地球2》相比较,这本就没有可比较。

  毕竟,二者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文化输出的内容不一样。

  漫威系列输出的套路一般就是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或者美国拯救世界啥的,这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

  要说超能力,单单就拿出个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估计就够喝一壶的。

  观众其实没想那么多,也不会把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的一部电影上。

  《流浪地球2》输出的价值观是团结和协作,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想象,是一些人在向着我们期待的事情发起了冲锋。

  这也许才是我们所欣赏和支持的。

  现在的许多专家为什么让人不那么迷之相信了?

  也许就是脱离群众太久了。

  03

  影视剧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是什么?

  一种是在影视中带着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感受去碰撞,然后共情了。

  他们演戏,我们观剧。

  有时候会投入剧情,但也仅限于此了。

  有时候,影片中的情节和演员甚至都忘记了,但是有个场景却怎么都忘不了,这一幕也许与故事主线毫不相干。

  换句话说,影片也许只是一场自己遗忘在记忆中的某些东西的复苏或者埋在心中的一颗新种子。

  另一种就是纯粹的休闲。

  就好像,我明知道,许多的影视剧能够影响人的思维和价值观,但是还是继续坐在那里看。

  就好像,我明知道,所谓的物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失去意义。

  但是,我仍旧很期待享受物质。

  但是,我们该有一个原则。

  所谓的影视就是一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

  我们该坚守并支持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认同的。

  “外来和尚会念经”

  “国外月亮比较圆”

  这些东西你可以赞同甚至欣赏,但用不着推崇。

  因为,它们对于你的生活,永远于事无补。

  你的根在哪里,这才是重点。

  生养你的土壤肥沃了,你才能向阳而生。

  而土壤的肥沃,需要一片有一片的落叶,前仆后继的化为营养。

  有些事情我们可能暂时的无能为力。

  但是, 当我们看到那些向阳而生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产物时,至少能够说一句鼓励,鼓一次掌,喊一声加油。

  这也是我写了多篇关于《流浪地球2》的文章的原因。

  那怕,仅仅只是影响了几个人。

  这一切,皆值得。

上一篇:湖南一女子抱小孩坠楼身亡,惊悚画面曝光,女网友的猜测十分可信
下一篇:《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什么拿下平遥影展最佳影片“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