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媒神“月老”是谁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月老”被后人尊为道教的神祇之一,并像城隍神、土地神一样,有专门的神祠,同时也作为媒神, 专司人间婚姻之事。“月老”形象的产生、发展和古代婚恋嫁娶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学中流传极广的人物原型。“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极具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诗性智慧,也是我们现代人向往美满姻缘的精神寄托。

  在中国,“月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俗人物形象,他“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他依据神秘的“婚姻簿”将婚姻命定的男女用红丝线系足,从此无论如何他们都将成为夫妻。

  “月老”一般认为出自唐人李复言的小说《定婚店》,其谓:杜陵人韦固在月色幽微的清早偶遇一位老人,老人借着月光在翻弄一本奇书,并告诉韦固,闹市瞎眼老太三岁的丑女将成为他的妻子,韦固不信,唆使仆人行刺了丑女。多年后,韦固发现娇妻正是战争片当年的丑女,于是深信姻缘命定,无法更易。在这篇小说中,月下翻书的老人神奇而灵异,因此多数认为“月老”的说法即由此而来。

  韦固的故事其积极的意义在于强调婚姻突破门第桎梏, 也反映出了姻缘天定的宿命观思想。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汉族姻缘前定的观念。

  唐人小说中的这种姻缘命定思想在唐前小说中就有所萌芽,到唐代,姻缘命定的思想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人定姻缘和天定姻缘两种情境的相互对比中,往往是以后者的最终实现为结局,表现出天命难违的思想。在此类姻缘天定作品中, 出现了一类“通灵”的 人物形象,他们知天意晓人命, 游走于冥府与人间。在《定婚店》中出现的月下老人,不仅是天意的传递者,而且是天意的执行者,他依据手中的“幽冥之书”用“赤绳”牵起人世的每 一段姻缘,“幽冥之书”就体现了天之本意,月老这一形象也就体现了唐人的姻缘天定思想。

  “月老”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与红娘、冰人等被认为是媒人的代 表,“月下老人”这一形象在唐代小说中出现,与中国自古以来媒妁传统有着密切联系。早在西周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婚姻礼仪的一 道程序,无媒之婚姻不仅要受到舆 论谴责,甚至不予承认。唐代开始, 媒妁制更是被移入法律条文中。《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 必有行媒”, 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不能超越媒妁制,媒妁传统在唐代世人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月下老人以红丝定世间男女婚姻的故事 ,经过 岁月的涤荡,今天,早已没有了原来韦固苦求婚姻的无奈和苦涩, 剩下的只是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民俗意象 。现今,“月老”仍然也是我们希望得到美好姻缘的精神寄托,理性来说,不论姻缘是否天注定,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赤诚之心,努力上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并保持“月老”终会给我们牵好线的美好愿景,有一天,他(她)若来了,我们开大门迎接。

  举报/反馈

上一篇:《纽约的一个雨天》:这是我想要看的爱情片
下一篇:20年前,偶像剧鼻祖《十月初五的月光》为什么成为TVB收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