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娘妈”到“妈祖”:说说“妈祖”名称的由来!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点蓝色字关注“莆田旅游网”

  (张颖/摄影)

  “妈祖”名称的由来

  □ 朱合浦

  世事纷纭复杂,我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家都知道“妈祖”,可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妈祖”名称的由来。前些天,有人因工作需要,向我询问答案,我做了十分简略的说明。今天,“阿朱讲妈祖”干脆就这个问题详细解释一下吧!

  妈祖原名林默,但这是个书面语,只见诸史料或有关文章,民间从来未曾直接用林默来称神的名字,古时(据考证是明代)莆田人乃至南方人均称“娘妈”(“妈”字念上声,似“马”),这是南方人对女性长辈的最高敬称;北方人则多称“娘娘”,最典型的如天津天妃庙又叫“娘娘庙”。

  (图片来自湄洲发布)

  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叫“妈祖”的呢?

  专家学者对此有争议。有的说是明中期,有的说是明末清初,有的说是清中叶,反正都有证据。不过依我看来,还是明末清初较可信。因为此前不管是民间还是庙堂,均称“天妃”或“天妃娘妈”。根据蒋维锬老师考证,最早记录“妈祖”名称的文章是清康熙时郁永河所著的《海上纪略》:“海神惟马祖最灵,即古天妃也......”继蒋维锬老师之后,又有学者提供比郁永河早二三十年,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称天妃为妈祖的资料。总之,将最早出现“妈祖”称号的时间定在明末清初,肯定没有错。

  接着就要问:最早出现“妈祖”名称的地方是哪里?

  专家学者对此仍然有多种答案。

  有一位厦门文史专家曾撰文,认为“妈祖”名称首先出现在澎湖地区的闽南迁台人群之中,是对湄洲祖庙神祇的向往与追慕,意为“所有分灵娘妈之祖”;随后便在台澎信众中传开并普及到闽南和粤港澳,近代渐渐在大陆被学者和广大信众所接受,约定俗成,于是统称“妈祖”。

  我同意这位厦门文史专家的观点。因为这种方式与妈祖信俗的发祥与传播呈现一致性,即先民间自发,后来渐渐传开,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地点、事件中进入朝廷,然后又以朝廷的褒封返回民间,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即普遍现象。

  “妈祖”名称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亦是如此。

  先在澎湖一带自发。因为澎湖娘妈宫是台湾地区最早的妈祖庙,在这里自发有其合理性;况且闽南移民说闽南话,其“娘妈”发音同莆田一样,“妈”读上声,似“马”,“妈祖”读如“马祖”。所以上述郁永河的文章中就直接写作“马祖”。正如刘福铸教授的判断:“妈祖”这个名称必定是新兴的,必定是民间自发的。

  有趣的是,“娘妈”称号出自莆田,而“妈祖”称号却产生于外地,最终反过头来替代了莆田的“娘妈”。如今在莆田乃至在妈祖诞生地湄洲,几乎人人称“妈祖”而不称“娘妈”,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文化现象!

  作者简介

  朱合浦,1945年生,福建莆田人,长期从事文化工作,退休前任莆田市政协文教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是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原委员;编著《莆田风情》《莆仙老民居》《珠还集》《莆仙摩崖题刻》《湄洲妈祖志》等书。退休后随子女移居厦门,是厦门市博物馆从事志愿服务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最美志愿者”。目前仍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

  阿朱讲妈祖

  如果你走进任何一座妈祖庙……朱衣著灵:宋徽宗御赐妈祖庙号“顺济”二字的传说

  来源 | 阿朱讲妈祖

  责任编辑 | 煎包侠

  ▼

  莆田旅游网

  ID:ptlywcomcn

  在这里,遇见最美莆田!

  举报/反馈

上一篇:聪明的孩子不好带,若娃有4个“烦人”表现,家长们偷着乐吧
下一篇:基努里维斯《康斯坦丁》,豆瓣7.9高分,不符漫画原作却是影迷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