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晚年病重的毛主席,已久不见客人,接到此人的相片和信后:请他来
1976年夏天,一位78岁的老人独自一人离开长沙,坐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去探望身患重病的毛主席。
而这位老人,就是毛主席的妻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亲舅舅,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
此时的杨开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毛主席了。建国后,除了1950年和1952年这两次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住处看望毛主席外,在北京的其它时间,他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
杨开智1950年底,杨开智到北京开会,携妻子女儿同行,毛主席获悉他们来了的消息后,当即派秘书到他们的住处去看望,并把他们接到中南海家中做客。
当他们到达丰泽园毛主席住处时,毛主席早已在门口等候。
毛主席也很久没有见到杨开智了,久别重逢,毛主席非常高兴,和他们谈起了很多往事。
当毛主席从杨开智的口中得知,杨开慧的墓已修缮一新的时候,他感到很欣慰。
毛主席又问了杨开智一些熟人的情况,之后,他不无感慨地说道:“这些人都是好人,过去为革命出过力,做过不少好事。”
这次毛主席和他们谈了很久,还请他们一起吃了晚餐。
1952年冬,杨开智再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茶叶工作会议,会后,杨开智再次来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在这次相见中,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杨开智说:“你是单位负责人,要努力工作,注意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不要犯官僚主义。”
杨开智听到毛主席的告诫,表示说:“我一定尽力按照主席教导的去做,不辜负您的期望。”
毛主席还向杨开智详细询问了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情况,杨开智都一一做了回答。
临走时,毛主席还向杨开智说:“你下次来时,帮我搞点茶叶资料带来。”
杨开智回去后,在大会秘书处的帮助下,详细地整理了一份有关茶叶工作情况的资料,然后专程送到中南海毛主席住处,毛主席看后十分满意。
除去这两次在中南海毛主席家中作客外,多次来北京的杨开智,其余时间都未能再见到毛主席。
因为毛主席太忙了,他很少能够抽出时间接待他。
杨开智因病曾经两次到北京就医,一次在陆军医院,一次在北京医院。
尤其是在北京医院那一次,他在医院住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本想趁此机会去看望毛主席,但因毛主席正在外出巡视,最终还是未能见到。
毛主席从没有忘记过板仓杨家,尤其是建国后,板仓的亲人们受到了毛主席无微不至的关怀……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杨开智将杨老夫人仍健在的消息电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获悉后欣慰不已,当即回电:
杨开智先生: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敬颂大安毛泽东 八月十日
1950年是杨老太太80大寿,毛主席特意派长子毛岸英回湖南给外婆拜寿,并捎去两颗人参,让老夫人滋养身体。
毛岸英临行前,毛主席还给杨老夫人亲笔写了一封信,由毛岸英带去:
杨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永祝康吉!毛泽东江青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杨老夫人看到外孙来了非常的高兴。
她对外孙说:“别看你爸爸是个大人物,他也有赤子之心。”
紧接着杨老夫人又对毛岸英说:“过去我常给他做些好吃的,现在不能给他做吃的了。”
毛主席的问候以及外孙的亲自到来,给了杨老夫人很大的安慰。
1951年,毛主席又让毛岸青回湖南探望外婆。
毛岸青夫妇看望外婆全国实行薪金制后,毛主席更是按月给杨老夫人寄去生活费,期间从未间断过,一直到杨老夫人去世。
1962年11月,杨老夫人在长沙以92岁高龄谢世,噩耗传来,毛主席十分悲痛,随即给杨开智发去唁电,以表哀悼,并寄上500元,作为杨老夫人的安葬费。
在唁电中,毛主席这样说:
开智同志: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变。敬祝大安。毛泽东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毛主席字字真情,句句带泪,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岳母杨老夫人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之情。
在唁电中,毛主席不仅表达了对杨老夫人的关怀,同时也寄托了对老师杨昌济的尊敬,以及对夫人杨开慧的思念。
杨开慧已牺牲多年,但毛主席不忘旧情旧谊,替她尽了一份人子之心。
毛主席的来电,给了杨开智一家极大的安慰,对于这些,杨开智永远不会忘记,永远记在心里。
但是,近十多年来,他们却很少收到毛主席的信了。
他们曾给毛主席写过几封信,但均没有回信。他们知道,毛主席工作十分繁忙,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特别是1975年下半年以来,毛主席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已经不再接见外宾了。
其实,从1971年春天起,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明显不行了。
以后每到开春和入冬,他总要生病,而且都是一些比较严重的老年性疾病。
感冒引起的支气管发炎,让毛主席昼夜咳嗽,越来越重。
1973年党的十大时,坐在主席台的毛主席,是等会场的代表们退完之后,才让工作人员扶他离开坐座的。当时的毛主席腿脚已经不灵活了。
当时,毛主席是在帷幕拉开之前,提前由工作人员搀扶着,坐到主席台的位子上的。
所以在十大的新闻纪录片中,既没有毛主席入场的镜头,也没有他退场的镜头。
1974年春天,毛主席又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他不让工作人员告诉别人,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失明的痛苦,他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看不见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
上午10时,毛主席正侧卧在病床上,听工作人员给他念文件。昨夜他几乎彻夜未眠。
负责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张耀祠匆匆忙忙走进毛主席的卧室,他带来的是周总理逝世的噩耗。
消息说完,屋里沉寂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毛主席只是点点头,一言未发。
“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张玉凤在一旁问道。
毛主席一只手举着还没来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只手拍拍略微翘起的腿,痛苦而吃力地说:“我也走不动了!”
此时的毛主席,两条腿已不能走路了,如果没有人搀扶,他连一步也走不了。
不仅行动困难,讲话也很困难,他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音节。
“那几个人的追悼会,我也没能去!”毛主席不无歉意地感叹说。
根据当时的情况推测,“那几个人”可能是指董必武等几位老战友的追悼会。
毛主席要张玉凤递过来他用惯了的那支红蓝铅笔,在送审的报告上“主席”二字处端端正正画了一个圆圈。
1976年5、6月间,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开始明显恶化了。
6月初,毛主席突然患心肌梗塞,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
没过几天,朱老总突然逝世。
过去,毛主席曾讲过:朱毛是联在一起的,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这不是人为地分离,自然法则无情呀!
毛主席的病情虽趋于平稳,但稍有好转,不愉快的事情又接踵而来,使他倍加怀念故旧,悲凉之感亦愈发滋长。
有一次,他要张玉凤找出南北朝时著名文学家庚信的《枯树赋》。
张玉凤按照毛主席的示意,接连读了两遍。毛主席静静地听着。面部没有任何表情,显然他在默记或复习。
张玉凤有点不相信,此时的毛主席竟然在默默地背诵。
毛主席发声已很费力,吐字也不清楚,声音更是微弱,但张玉凤凭经验还是能分辨出他那一字一顿的苦吟:
此树婆姿,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 桐何为而半死?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时的毛主席神志极度清醒,脑细胞的极度活跃,与他躯体的衰老形成了极大的矛盾。
庚信的《枯树赋》抒发的是英雄暮年的凄凉情感,反映的是一种在自然规律面前无可奈何的失落心态。
青年时代的理想、抱负和事业功名,皆成历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规律,不可抗拒!
而此时的杨开智也正在为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担忧着。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开智怀揣着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独自来到了北京。
此时的杨开智已经78岁了,到达北京后,在一个华灯初放的黄昏,他步履蹒跚地走在北京的一条大街上,在一处院落前的门口,他停下了脚步,认真查认门牌,确认无误后,他轻轻叩响了房门。
“您找谁?”门开了,一位年轻的军官从屋里探出头来,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古稀老人。
“我请问,你是不是小雷同志?”杨开智小心地问道。
“我姓雷。”军官答道。
“你爱人是不是小李同志?”
“您怎么认识她的?”这位军官有些愣住地回答道。
“您怎么认识我呀?”一位年轻、漂亮而朴素的女性听到声音也走出来迎客,一见是位老人,也有些愣住了。
“是好心的同志介绍我来的。”杨开智忙说。
“您是谁?请问尊姓大名?”
“呵,对了!”杨开智这才想起来还没有自我介绍。
“我是从湖南来的,叫杨开智。”杨开智自我介绍道。
“杨开智?!”小俩口大为惊讶,通过仔细辨认,这才看清楚,可不是嘛,眼前这位老人正是杨开慧烈士的哥哥杨开智。
“对不起,杨老!失礼了,失礼了!”他们赶忙向杨开智致歉,然后一起扶着杨开智进了屋。
杨开智进屋后,小两口赶快给客人让座,然后又是端茶又是递烟。
“不忙不忙,我只坐一会儿,等会就走。”杨开智摆了摆手说。
“这么急!”小李又向杨开智问道:“您老有什么事吗?”
“我想问问,主席的病怎么样?”杨开智急切地回答道。
“这个……”小俩口迟疑了,欲言又止。
小李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毛主席的病情当然清楚。主席确实是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可这是国家机密,绝对不能外传啊!
“我懂了。”杨开智看到小李脸上流露出来的神情,知道小李也不便多说。
“小李同志,”杨开智认真地说:“我到北京一个多月了,想见见主席,可见不到!”
“主席早已不见外人了。”小李向杨开智说道。
当时的毛主席因健康原因,早就不接见外宾,不会客了,就连当时的中央领导见他一面也极为困难。
杨开智老人掏出一封信来,恳切地说:“我想请小李同志帮个忙,把这封信——里面还有我的一张近照带给主席。”
紧接着杨开智又说道:“如果主席同意接见,麻烦二位及时通知我。”
小李夫妻俩点点头,收下这封信和照片,并表示一定会转给毛主席。
杨开智给小李夫妻俩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表示有消息打这个电话。
然后,杨开智起身告别,向他们道谢后,就又步履蹒跚地走出了小李家。
杨开智与母亲杨开智的信和照片通过小李被及时地转给了毛主席,没想到主席一看照片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杨开智先生吗?”
听到毛主席的话,小李连忙趁着这机会把杨开智来北京想探望他的情况告诉了他。
毛主席点点头,想要起身下床,小李连忙把毛主席扶了起来。
在小李的搀扶下,毛主席在屋里走了几步,便又坐下来休息了。
毛主席又拿出照片,仔细端详着,然后奇怪地问道:“这照片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小李笑着拿出杨开智托她转交给毛主席的那封信,向毛主席说道:“是杨开智先生托我转给您的。”
毛主席看完信,头枕着沙发闭目不语,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说:“打个电话,请他来。”
“现在?”小李有些惊讶地说:“您现在是不能见客的呀!”
“那就把信放在一级待办柜里。”毛主席睁开眼睛,果断地说:“病情好转,立刻接见!”
然而,此后毛主席的病急剧恶化,始终未见好转。
杨开智在北京又等了一个月,一直未接到通知,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返回了长沙。
此后,他再未见到日夜思念的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六年以后,即1982年1月26日,比毛主席小5岁的杨开智,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84岁。
举报/反馈
上一篇:热血高校3,争霸人物“战斗力”排名!铃兰再起风云
下一篇:夫妻“离婚不离家”,不料女方意外怀孕,男人的反应揭开真实人性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