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到底出自何处?这两人给出了结论,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首《满江红》写出了多少国破家亡,想要收复失地的抗金志士的爱国热情。

  

  相信大家每次看到这段历史都会跟小编一样愤懑不已:岳飞收复了大量失地却被高宗皇帝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多年北伐成果瞬间丧失!并指使秦桧将其以“莫须有”的罪名连同儿子岳云一起杀害。读宋史者无不为之扼腕。很多人都觉得如果不是高宗皇帝逼着岳飞退兵,岳飞很有可能再造乾坤,成为宋版郭子仪。

  不管我们后人怎么猜想,历史毕竟是客观真实的。作为南宋朝廷的高级将领岳飞是失败的。但是他留给后人“精忠报国”的精神却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者。大家都知道文圣人是孔子,武圣人是关公。孔老夫子做为儒家的创始人被历代尊崇成为文圣人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当初确定武圣人人选的时候关公并不是唯一的人选,岳飞以其卓著的战功虽然晚了关公八百年但是依旧在民间倍受推崇。所以清朝在选定武圣人的时候是有关羽和岳飞这两个人选的。

  

  但是岳飞打的是金人,也就是满人的祖先。并且乾隆皇帝觉得岳飞接到了皇帝的十二道金牌才听命退军,这是对皇帝权威的蔑视,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再考虑到推崇岳飞可能会加剧民间反清复明的反抗活动,于是清朝统治者就把岳飞淘汰了,因此武圣人就成了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关公了。小编个人认为关羽对于蜀汉的功绩是比不上岳飞对于南宋朝廷的功绩的。毕竟前者只不过是汉民族内部的政治问题,而后者则是关乎到民族危亡的生死问题。

  作为一个将领他是失败了,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凭借这首《满江红》以及另一篇《小重山》就足以一个词人的身份立足与灿烂的宋代词坛。可以和以一篇《春江花月夜》而“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相提并论。如果岳飞只有这一篇《满江红》无疑也会被后世誉为“孤篇压全宋”或者“两宋之绝唱”。然而就是这样一篇优秀的经典作品却有人对他的作者是不是岳飞提出了质疑。并不是小编怀疑他,所以大家先收好西瓜刀,留小编一命让我细细道来。

  

  第一个提出质疑的,是民国时期的浙江学者余嘉锡。余嘉锡出生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光绪二年的进士。自己则于光绪二十七年乡试中举人。当任过清廷吏部文选司主事,辛亥革命之后在北京大学及其他各大学主讲目录学。他历时五十余年创作的《四库提要辨证》被誉为“是一部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古籍的巨著”。其他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汉书艺文志索隐》以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所以这人如假包换的是个专家。

  余嘉锡

  余嘉锡是根据这篇《满江红》的流行时间来提出质疑的。作为两宋之际的岳飞,很明显这首词是他抗金期间写下的,也就是南宋初期。如果说高宗皇帝心虚作为杀害岳飞的幕后黑手,对和岳飞相关的一些东西被他禁止了。但是如果只是这样便也说的过去,可是事实是高宗驾崩之后孝宗就给岳飞沉冤昭雪了。岳飞开始被同情和惋惜,秦桧开始被痛骂。按理说,岳飞被昭雪之后他的词也不会再处于政治高压的状态之下。这个时候这首词没有流传开来难道是写得太烂?这是个天大的笑话!

  作为岳飞的孙子,岳珂在编撰《金陀粹编》时,并没有收录祖父的这篇《满江红》。大家一说到《满江红》就会想到岳飞,然而这么优秀的作品并没有被岳珂收录。是他不喜欢这篇?这貌似也解释不通!相反这首词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出处却是明朝嘉靖朝的内阁次辅徐阶于嘉靖十五年编撰的《岳武穆遗文》,而此时距离岳飞被害已经过去了294年!

  徐阶

  当然,也并不是只有余嘉锡对此提出了质疑,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夏承焘的学者,他被誉为“词学宗师”。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代表作《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所以也不是一般人,实打实的专家。

  跟余嘉锡质疑流行时间不同,他质疑的是文中的内容。词里有一句“踏破贺兰山缺”,就是这一点夏承焘提出了质疑。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是我国地理上非常重要的分界线。由于有贺兰山为屏障,削弱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得山下的河套平原成为了“塞上江南”。然而这么一块肥沃的土地在当时并不属于金朝,而是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而岳飞一生都是在跟金朝作战,其战略目标是“直捣黄龙”。

  

  黄龙府位于今吉林省长春市境内,不论是之前契丹人建立的辽还是后来女真人建立的金,这里都是其政治和经济中心。被俘虏的徽、钦二帝,也一度被囚禁于此。战略方向上一个在东北方一个在西北方,二者的完全违背让夏承焘有理由怀疑这首词到底是不是岳飞本人的原稿。但是这个观点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作为文学作品就必然会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学气息。就像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而李白的诗里他动不动就说自己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神仙。后来的辛弃疾也跟岳飞一样,也是一生抗金。但是他的词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过西北景象,比如他的《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里有一句“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而在地图上金朝在南宋的正北方,辛弃疾怎么也非要去找西夏人的麻烦呢?

  

  但是主流的观点都还是选择认同岳飞是原作者,因为这首词的内容加上岳飞的人生经历总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小编觉得岳飞到底是不是这首词的作者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岳飞的精神在以前和现在都激励着我们,即便是到了将来也依旧会激励我们的子子孙孙,教他们去爱国、去报效祖国。

  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东西被湮灭,一些史料的残缺让后世的我们无法窥视历史的全貌。因此有怀疑有争议并不稀奇,毕竟在学术上我们提倡百家争鸣,余、夏两位先生也仅仅是出于学术考虑提出的质疑而并没有否定岳飞的功绩。有怀疑是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来如此,便对么”。人类也是在不断的怀疑并解决怀疑中发展的。所以小编在这里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批评他们,他们二位也是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学者。

  

  大家觉得呢?如果认同小编的愚见请大家点个关注哦!这只是小编的一家之间,如果大家有其他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说明哦,小编定会虚心接受,可以点个赞加个收藏的哦,先谢谢大家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一月看片指南
下一篇:成都华润置地锦江悦府值得投资吗,华润置地锦江悦府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