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6天被下映,胡金铨最后一部武侠片,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3
手机版

  提起华语影坛上的武侠电影,

  许多人都会想到徐克导演的。

  但是时间再往前推,

  有一个人比徐克更牛逼,

  

  这个人就是胡金铨。

  胡金铨有多厉害?

  他是戛纳电影节获奖的常客,

  曾被哈佛大学、巴黎大学邀约演讲;

  被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为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

  被《时代周刊》评为国际最出色50位电影导演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国际影坛的电影大师,

  

  生前最后一部武侠片,

  上架仅仅6天就被下架了。

  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01

  1932年4月29日,

  胡金铨出生于北平(今北京)。

  在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

  胡金铨的生活也充满着漂泊的无力感。

  1949年,高二肄业后的他,

  申请入学美国科罗拉多州代顿学院成功。

  但因内战无法抽身,只能只身前往香港。

  

  在香港的那些日子里,

  本想继续升学的胡金铨,

  因为不被获准参加香港理工学院升学考试,

  只好放弃升学。

  从那以后,

  他辗转做过会计助理、广告、海报、布景等工作。

  直到进入50年代,

  胡金铨才开始在电影圈稳定了下来。

  他那时候所做的工作就是幕后。

  从电影道具设计、美工、助理导演,

  再到兼职编写电影故事、剧本等等,

  胡金铨几乎把幕后能干的活儿,

  都干了一个遍,

  他甚至也当上了演员。

  

  繁重琐碎的幕后工作非常累,

  可胡金铨却甘之如饴。

  1954—1957年这一时期,

  胡金铨辗转于亚东影业、永华、亚东、邵氏等多家影业公司,

  先后得到朱石麟、李萍倩、岳枫等导演的影响、指点和引导,

  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各种电影技巧;

  为充实自己,

  他又反复阅读了国内外电影大师的著作。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宝贵经验,

  为他后来成为导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1965年,由胡金铨编剧、导演的《大地儿女》,

  获得了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

  

  次年,依然是他导演的《大醉侠》,

  更是收获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值得一提的是,

  凭借《大醉侠》与《独臂刀》,

  胡金铨与张彻并称为了“绝代双骄”。

 电影先生 此后的十来年,

  胡金铨为观众带来了,

  《侠女》、《山中传奇》、《天下第一》等多部经典作品。

  

  其中,《侠女》更是获得了第2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技术奖。

  因为突出的电影成就,

  他被《国际电影指南》评为当年世界五大导演之一;

  被《时代周刊》评为国际最出色50位电影导演之一。

  武侠片上的斐然成就,

  让胡金铨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大导演。

  有人说,作为导演能够有一部影响深刻的电影,

  已经知足,甚至可以啃老本了,

  而胡金铨却有好几部。

  但他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他还想突破自己。

  1982年,胡金铨萌生了把《华工血泪史》,

  搬上大荧屏的年头。

  

  看名字就知道,

  这部影片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史诗,

  它甚至和商业沾不上多少边。

  商人逐利,谁都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

  即使对方是胡金铨这样的大导演。

  于是,他只能辗转国内外筹集资金。

  但只要看到他的故事剧本,

  资本大佬们就纷纷摇头:

  谁会愿意买电影票去看中国华工的苦难史啊?

  四处碰壁,资金迟迟筹不到,让胡金铨倍感受挫。

  进入90年代,

  徐克指导的武侠商业片大受欢迎,

  

  赚得盆满钵满。

  胡金铨由此得到想法:

  或许,他也可以试着从商业片入手,

  先赚到了足够的资金,

  再去拍摄《华工血泪史》。

  1992年,胡金铨召集了王祖贤、郑少秋、午马、洪金宝等大咖,

  拍摄了一部名叫《画皮之阴阳法王》的电影。

  名导+众大咖,

  这部影片在上映前期,

  基本被各大媒体看好,

  

  就连胡金铨本人也是信心满满。

  可真的到了上映那一天,

  《画皮之阴阳法王》遭遇了滑铁卢,

  在上架仅仅6天后,

  就因为票房不佳被下架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

  让这部影片如此不受当时观众的待见?

  03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周星驰逐渐成长为香港电影票王,

  凭借无厘头的风格,

  开辟了喜剧片的风潮。

  

  就连武打出身的成龙,

  拍武侠片的徐克,

  也开始走这种轻松诙谐的调子。

  总而言之,

  要卖座要挣钱,

  商业片基本上是一打一个准,

  就算拿不到大头,

  也可以分一杯羹汤喝。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胡金铨的《画皮之阴阳法王》上映了。

  

  故事情节来源于《聊斋》,

  依然是书生和女鬼恋爱的故事,

  依然是道士捉鬼的情节。

  整部电影的故事框架老套,情节陈旧,

  主角色性格不突出,特效毫无突破,

  使得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纷纷被劝退。

  最终《画皮之阴阳法王》被各大影院下架了。

  

  虽然电影票房惨淡,

  但是胡金铨在这部电影里,

  依然体现了他作为导演极强的审美功底。

  从构图、布景到打光,

  每一帧每一屏都有浓郁的国风风格,

  甚至堪称是视觉上的盛宴。

  可惜的是,在佳片频出的90年代,

  胡金铨的试水商业片,

  遭遇了残酷的溃败,

  在《画皮之阴阳法王》后,

  

  胡金铨陷入了困顿。

  不久,他的心脏又检查出了问题。

  即使如此,

  他还是没有忘记要把《华工血泪史》搬上荧屏。

  1996年年底,

  胡金铨获得英国Goldcrest公司的一半投资;

  张家振、吴宇森的美国公司则承担了另一半。

  多方商量后,

  胡金铨准备在1997年开春正式开机。

  为了能够安心全力投入新片的拍摄,

  

  胡金铨在医生的劝告下,

  决定先做个心脏导管气球扩张手术。

  然而天不遂人愿,

  1月14日,他在手术后竟出现并发症,

  于当天傍晚便匆匆离世。

  一代电影大师,

  直到死都带着未了的心愿,

  令人感叹唏嘘不已。

  2000年,吴宇森想完成胡金铨的遗愿。

  

  如今20多年过去了,

  仍不见拍摄的动静。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如今想要重启拍摄,怕是难上加难。

  胡金铨走后,

  文娱电影圈的名人提起他时,

  依然非常崇敬。

  徐克说:“胡金铨的电影,让我们不断回去看他那个武侠世界,

  我们今天的导演,可以用他的东西,

  比那些模仿西方的电影还要新颖,还要有创意。”

  作家阿城说:“胡金铨导演的离世,好比名贵瓷器,碎一件,少一件。”

  

  导演张彻说:

  “胡金铨如果晚生几十年,可以在大陆拍片,

  又或者有外国的资金支持,其成就应不止此。”

  导演李安说:“关于电影的形貌,我还是要感谢他。”

  

  作者:墨墨 编辑:麦子

上一篇:话剧《五脊六兽》| 阴间通行证获取指南
下一篇:生活随笔|简单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