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世间渐渐消失的中年人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中年人,以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现在大多成了各失意场的主角。

  特意去查了一下中年人的概念,才发现原来一直认为30+的中年都是伪中年。随着退休年龄的推移,连中年这个群体年龄也跟着一起延时了。

  

  百度解释里的中年人

  “中年人是指40岁-55岁区间的人。此类人往往伴随着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等的特点。”

  这么一看,就理解了《圆桌派》里窦文涛揶揄呼兰的那句话:“你三十多岁都觉得自己是中年人了?”俨然要把33岁的呼兰赶出中年人的行列。

  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失业、受挫、失意的这部分人都不能以中年危机来解嘲了啊,明明还是正青春的“青年人”呐!

  

  然而,中年这个概念并不是个单纯的数学题,40岁才算,35岁就不算;

  它更像是一道生活题,一旦步入婚姻,上有老下有小,不管你是否承认,都已经踏入了中年的范畴(中年是和责任与负担捆绑在一起的)。

  思想史万有引力的一则短视频最近朋友圈传得很广,揭示了中年男被生活反复锤打之后归于现实的一种悲凉。

  东江边聚集了一群群失意的并不富裕的中年垂钓男;

  终南山汇聚了另外一批爱问道的有些资产的中年修行男;

  还有各种三四线城市不出名的山头出现的从一二线城市退去归隐山林的大厂科技男……

  不同身价的中年男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心灵的退守阵地,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在现实社会失意过。

  

  其实不是这些中年男爱垂钓,爱问道;

  也不是爱田园农场,爱隐于山林;

  是现实的“高攀不起”让他们对大城市不再感兴趣了。

  或者说,是大城市对中年男不感兴趣了,它只对年富力强、精神旺盛的年轻人有好感,谁不是在“年老色衰”之后被各行各业淘汰?

  年少时,你想扼住命运的咽喉,现在却被命运掐得翻起了白眼。

  中年男像是被劁刀瞄准了大腿根儿,再也没有了当初那股精气神。

  神态日趋平和,眼神日趋慈祥却再也没有了光。曾经的激情澎湃、年少轻狂都和眼中的光一起消失了。

  

  就像呼兰说的那个段子:一觉醒来,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要去干翻这个世界;工作了一天回来,被这个世界干得服服帖帖的。

  世界就像一场阴谋,你踌躇满志而来,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改变世界;却不想几个回合下来,就伤痕累累的遗憾退场。

  曾经的意气风发变成了沉默寡言,白衣少年变成了神神叨叨。

  这种成长,既心酸又悲凉。

  

  有时候会感觉,这个世界对中年人的恶意是不是有些大?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招收的年龄线卡在35岁,这一年龄要求也影响到了私营和民营企业。明明35岁连国情定义中的中年都算不上,但是职场上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了。

  

  27岁求职已被嫌弃年龄大

  一个35岁以上的中年人去应聘,会被HR嫌弃年龄太大了,单是年龄这一块就卡在了面试的大门之外;

  而那些到了50-55岁该退休的“标准中年人”又被社会认为还年轻,要求延迟退休,继续发光发热。这种矛盾的存在让中间这部分人该怎么办呢?

  

  全社会好像都默认,中间的这部分人工作足够稳定,永远不会面临失业、裁员,所以才会把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排除在招聘大门之外。

  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群体,承受着最大的失业风险,担负着最大的生存压力。

  他们是职场上最能受气的螺丝钉;也是经济下行时最容易被牺牲的裁员大军;

  意气风发谈笑人生成了过往,委曲求全换取生存成了常态。

  他们需要养儿育女,赡养老人,要为时代变革中的各项举措买单。

  他们不再奢望去改变世界,只想安宁平稳地度过这*蛋的一生。

  

  就像王小波说的,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而且还是一头不能停下来的牛。

  每一个消失在社会视野里的中年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奋力前行着,孤独着,绝望着,也渴望着。不论被给过什么,只能向前走;就算被夺走什么,也只能向前走。

  

  在儿时,每一个小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快快长大,彷佛长大了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而到了中年,人却发现,单是简单得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快乐更难,只能多回忆儿时的快乐来慰藉自己。

  

  不容易,是这几年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

  而中年人无疑承担了工作和生活中最多的不容易。

  谨以此文送给每一个平凡的中年人,每一个努力生活的英雄。

  举报/反馈

上一篇:乌克兰反贪风暴:国防部长卷入军粮弊案,天量外援让“腐败之国”原形毕露
下一篇:原创输给沙特不要紧,赛程分析阿根廷依然有机会小组第一出线乃至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