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原型人物,将制片告上法庭,只为还自己一个清白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当年感动无数人的《我不是药神》,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影片的主角原型“程勇”将制片方告上法庭:“我不卖印度石油,没打过老婆,也没赚过差价!”最终,他让制片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徐峥在片中饰演的“程勇”经营着一家卖印度油的小店,看起来有点琐碎,但原型并不是影片生活中的样子。02年,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服用的药叫“格雷宁”,一盒从瑞士进口的约2.3万药品,用时不到一个月。他当时买不起这么贵的药。

  

  后来,有了仿制药,价格只有“格雷宁”的六分之一,效果也一样,于是他带着几个病人去印度买爱情片了几盒药做试验,发现药效真的和“格雷宁”一样。试了两个月的药后,他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他的病人。得知六分之一的钱可以买到同样效果的药,患者们疯狂地向他买药,大家都很激动。

  

  量增加后,他有了销路,直接去印度进货,减少中间商之间的价差,价格进一步降低到200元,患者才能吃药,于是患者就给他起了“药神”的名号,但好景不长。在警方打击网络信用卡时,顺腾抓住了他,发现他没有医药销售许可证。于是对他提起诉讼,许多得到他恩惠的病人写信给他说情。经检察机关综合考虑,撤销对其的起诉,认定他的行为不构成违法,所以被释放了。假药没有效果,不能杀人,对真药也没有威胁。而且,如果它们没有效果,就得买真药,印度的仿制药则不同,它们有效果,患者买一瓶仿制药赚的钱就少了!老百姓普遍会把病人当做“正面人物”,把卖天价药的药企看成“反面人物”。

  

  出狱后,他的故事流传得更广了。很多人想把他的经历拍成电影,唤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群体的关注。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在电影中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卖印度石油的猥琐大叔。不仅如此,他还家暴,从患者那里赚取仿制药差价,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他联系了制片人,制片人表示在电影上映结束后,他们会增加个人访谈来澄清这件事!

  

  但在影片上映后,没有人联系他拍短片澄清,他很生气,想把制片告上法庭。制片人得知后,赶紧联系他,让他有条件就提一下。他提出两点要求:1、出品方向白血病慈善组织捐赠200万元;2、票房每增加1亿,制片方捐赠30万元,最终制片方同意了他的要求。票房最终达到30.7亿元,总捐赠1100万元,也让制片出了点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陆勇”的初衷是救人,从来不想赚差价,也不想满足自己的利益。相反,他要求厂家兑现承诺,把自己的病人放在第一位,这也体现了他的品格。

  举报/反馈

上一篇:《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第八季终极剧透,瞎了眼也要看。
下一篇:《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恋爱中的女人,真的也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