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韩树林何志铭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韩树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我少年时追梦的偶像。见到他时,我笑着说: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奋斗了半生,才与你比肩齐坐,人生啊!你是多么奇妙!

  韩树林是我家乡榆林“文革”时的红卫兵小将,当时的红卫兵司令,那年月他也就二十来岁。一九六六年我小学毕业,就无法上学,流落成榆林街头的顽童。当年我在茫茫的人海里向榆林钟楼上的他仰望,但不知哪位大神是他。那一天,一个工人被对立派给打死了,韩树林一派召开:“革命烈士追悼大会”。这是我今生第一次见到最大规模的丧事活动。恸哭六军俱缟素,上万人白茫茫一片,口号声哭叫声如海浪喧哗,白色的传单似雪片纷飞……黑白标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赫然入目。突然两条巨幅标语从空落下,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气焰万丈,战云骤起的抬尸游行……

  韩树林是榆林红卫兵的头头,陕北群雄并起,榆林辖十二县,这韩树林闹这么大动静,呈鼎沸之势,自然威震三秦。

  知韩树林之名,这些年他在西安,但不知在不在江湖,可江湖一真有他的传说。

  今日一见,他虽然衣着鲜衣,但不见了怒马。双眉紧蹙俨然还是一个怒目少年,生命的波澜仍然在他眼角眉捎泛滥。

  我想,他无论无何想不到五十年后的我这个当年的无名看客,今天会与他坐而论道。

  韩树林果然是一豪士。“文革”年代远去了,他一定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应有过深深的孤独,承受过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如今绚烂归于平淡,韩树林先生一片寂然。

  说破英雄惊煞人。韩树林是榆林三边定边县人,与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是同乡。也许是血缘关系,当年能在“文革”的大风大浪里以草根崛起,绝非凡人,以至于让我仰慕多年。

  “文革”是国家的错误,个人无论如何承担不起这个重责。况且当年韩树林也是乳毛未退的青年,他也是为国家大事在奔走呼吁。

  难酬苍海亦英雄。让我惊叹的是他仍不失当年英雄气概,这位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起码他少年有志,想干一番事业,只是功败垂成,不能不说当年他也是一位有志青年,能搅动一方风雨,翻天覆地的人物,你甚至怀疑眼前的他,真是当年哪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吗?

  当年我站在榆林钟楼下,见到那样的壮观场面,心想:啥时咱也能活成这样!有“大丈夫当如此”的感觉。只是又感到太难了,难以上青天。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没这梦想,我后来的人生一定是注定平庸的一生,也许人间仅仅多了一个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正是这一瞥,永生难忘。

  走上了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悲壮人生之路,在这条窄道上一往无前。

  这时想起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不是因为事情困难,而让我们不敢做,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变得困难!”我就是那个敢撞南墙的人。

  然而我过来了!

  在人生道路上,我遇到韩树林先生,是庄严的激励,我成长过来了,是幸运的,我要感谢他的昨天对我人生启示。

  如今大浪淘沙,洗尽铅华,韩树林说他有三念:一.打造张献忠的故里;二.盐马古道开发;三.拍摄影视《安边起义》。他说有生之年想把这些搬上银幕,望得我的相助。让我受宠若惊,这三愿都很厚重,离不开桑梓之情,舔犊之恩,可见他的乡愁与爱心,是个大慈善人。

  先生说我:“正年富力强,愿成果累累……”

  与韩树林的交流对陕北的看法,他说:陕北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文化,”即各民族交融的结果,我当然同意这种说法。

  只是我认为近三百年来,陕北文化失落,没出现曾国藩、毛泽东式的文化巨人,失败伴随,屡仆屡起,被人奴役和利用,是一个悲剧的民族。他说:高饶事件后和陕北受害受压。我说:西北革命献出了根据地,建国后无一人授元帅。而今,因祸得福,撩人情思。

  韩树林不言当年勇。我想他可能当作乱世功名,竖子成名而已,我倒觉着有些白头宫女说唐朝的感觉。

  韩树林仿佛是活着的李自成,无通山程九伯锄头之害,像是石门夹山寺禅院相对,与我言国事家事天下事。

  我见韩树林,了少年时的心愿,如今他经营字画,与热闹潇洒谢幕。有古代四皓之风,进退自如,当年的拿起,是为了终归的放下,这就是他的活法。前半生的酸甜苦辣,换来了后半生的幸福安乐。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只负责好好做人,其它事上天自有安排。

  我在花甲之年有幸见到韩树林这样的历史人物,留下些史料记录,也可以供后人考据。是啊!我们应该站在文明的高度,认识历史,把历史转换为智慧去发现真理。

  2018年7月13日

  原作者:何志铭导演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d6fea160102xj5x.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妈妈咪鸭》发布“龟兔传说”正片片段 故事新解脑洞大开
下一篇:汇总假面骑士平成时代最虐心的cp组合,真司和莲令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