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中产的岁月静好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都说《水浒传》讲忠义。但是《读水浒》这本书的作者押沙龙却认为,水浒虽有不少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不忠不义,杀人如麻。至少在呼唤忠义之前,《水浒传》首先是一部真实的小说。

  对林冲这一经典角色,他也持相似观点:在成为读者想象中的“英雄”、“暖男”之前,林冲首先是个真实的人。除去武功高强外,他很普通,不过想安稳度日,不作为,也不执着。“有点儿仗义“,”有点儿朴实”,但都不彻底。

  无论后人给水浒赋予了什么价值和意义,只要忠于施耐庵眼中世界的本来面目,忠于自我感受,那么《水浒传》就是诚实的。

  下文选自《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经出品方授权发布。

  1

  50%的人

  

  读过《水浒传》的人,大多对林冲的印象比较好。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说他是暖男,以前网上甚至还有种说法, “嫁人当嫁林教头,交友当交林教头”。

  林冲确实比较正派。他武功这么高,却不恃强凌弱,平时谈吐斯文,做事低调,有点像现在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放到梁山那个大环境里看,林冲肯定算是个好人。但是,你要是说嫁人该嫁给这样的人,交朋友该交这样的人,我不信。你要说他是暖男,我更不相信。

  林冲一点都不暖。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时候,说他是个“毒人”,做事太狠。这说得有点过了。林冲并不毒。他只是比较冷漠,对什么事情都不会特别执着。他就像是一个所谓 “50%”的人,感情是50%,道德是50%,做事也是50%。

  

  他有点小道德,但是也不怎么坚持;有点小追求,但也不怎么当真。

  他能爱一个人,但爱得并不彻底;他也能对朋友好,但好得也很有限度。

  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轻轻松松地过安稳日子。只要日子安稳,其他事情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林冲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武功高。如果撇开这一点,他非常像我们这些普通人。

  2

  中产小人物

  

  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冲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他的父亲是提辖,岳父是教头,自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头衔听上去很拉风,好像八十万禁军都是他徒弟,其实就是个普通武官,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林冲在单位里混得还可以,这主要是因为他专业水平好。陆虞候跟他喝酒的时候,就说:“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可见领导把林冲当成技术骨干,挺器重他。后来高太尉设计陷害他,派人请他到府里比刀,林冲也没有怀疑,当成一件很正常的事儿,这说明他跟领导平时就有来往,关系还不错。

  林冲工作也很清闲。从书里看林冲似乎不用坐班,不用打卡。“心里闷”,就能随便窝在家里不出门。想喝酒了,巳时(早上九点到十一点)就能和陆虞候出去喝酒,工作量明显不饱和。

  工作不忙,收入却不错。书上就说他受高太尉的“大请大受”。什么叫“大请大受”呢?就是指工资高,待遇高。这话说得不错,高太尉在经济上肯定没亏待他。林冲买把刀就花了一千贯,待遇不高怎么买得起?体制内,领导器重,工作清闲,待遇又高。林冲就跟现在的中产阶层一样,觉得天下太平,岁月静好,也没太大的雄心壮志,只想这么一天天过下去。

  谁知道出事了。

  中产阶层就是这样。不出事的时候,整个世界看上去都很友善。可一旦出事,生活瞬间就会天塌地陷,友善的世界顿成幻象。他们会发现自己就像草芥一样,面对灾难毫无抵抗能力。

  林冲出事,是因为高衙内看上了他媳妇。对一个男人来说,这当然是奇耻大辱。可林冲的态度呢,始终是息事宁人。高衙内第一次调戏林冲媳妇的时候,林冲扳过他来,伸拳就要打,可一看是高衙内, “先自手软了”,站在那里,也不说话,只是“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用凌厉的目光对他进行道德谴责。

  这是第一次。第二次高衙内更过分,他把林冲媳妇骗进陆虞候家,霸王硬上弓,意图非礼。林冲急匆匆赶到现场,第一反应也不是踹门,而是“立在胡梯上叫”。这一叫,高衙内当然就跳窗逃跑了。

  当然,林冲也不想表现得太窝囊,也想做出勇敢的姿态。所以他把气出在陆虞候身上,先是把他家打得稀烂,然后拿着一把“解腕尖刀”去找陆虞候。陆虞候躲进了太尉府,林冲又拿着刀,在太尉府门口堵了三天。

  但这就是个姿态。他真想杀陆虞候吗?当然不想。真想杀陆虞候的话,就该不动声色地等着,找准机会,上去一刀攮死。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武松那是真想杀人。而林冲提把刀满世界转悠,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我很生气!我要杀人了!陆虞候你给我躲远点!

  他要是真碰见陆虞候怎么办?估计也不会上去把他一刀捅了,多半还是戟指大骂:“你这泼贼!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今番看你这厮却哪里走?”然后,等着别人拉架,或者等陆虞候逃走。

  林冲这么做,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我们碰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如果毫无表示,先不说别人怎么想,自己心里这坎儿肯定就过不去。但真要杀人,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想想实在又不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势要打要杀,但又寻人不着。

  所以,三天寻不着陆虞候,林冲就算是有了个台阶下。“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看着好像是有点窝囊,可是中产阶层的小人物多半也只能这么做。总不能真去杀人吧?

  3

  鸵鸟林冲

  其实林冲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

  在《水浒传》的开头,出现过一个叫王进的人物,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发现高太尉想找他的麻烦,马上就做了决断。当天晚上,王进就“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带着老娘,离开了这块是非之地。

  从事后看,王进的选择非常明智。如果林冲也这么干,他就不会被逼着上梁山,媳妇也不会自杀。天下之大,哪里不活人呢?但问题是林冲舍不得。他太留恋岁月静好的中产生活了,不愿意颠沛流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所以,他选择留了下来,假装一切事情都没发生。

  他告诉自己:事情过去了,风平浪静了。说着说着,自己可能也就信了。

  这并不能说明林冲傻。如果换了我们,很可能也会这么选择。王进那种决断力,大部分人是没有的。他们多半会像林冲那样,选择不作为,然后盼着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且公平地说,林冲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林冲好歹是个禁军教头,高衙内勾引他老婆,已经很过分了。勾引不成功就算了呗,还要去害人家丈夫,这就太不像话了。换了一般人,恐怕也会像林冲那样想:不

上一篇:英国史上最时尚的黑帮,混社会也要讲究绅士风范
下一篇:《冰海战记》第一季完结,写实类动漫何去何从,观看体验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