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和“师傅”的区别,演变至今差别很大,请谨慎使用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中国是个非常讲究传统礼仪的国家,不论时代如何的变迁,最简单的礼仪都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对“天地亲师”的一个尊重,简单地理解为儒教的封建思想,未免太过于简单,这里面蕴含着尊敬自然的思想和人伦道德,而这个理论更是早于儒教而先出现的,其中的师更是人生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只是发展到现在,有“师傅”和“师父”两个词,大家真的了解怎么区分吗?

  最早的师傅

  很多人可能分不太清楚“师傅”和“师父”,这两个词语除了字不相同以外,到底区别在哪里?本着求真的务实精神告诉大家,这两个词语的基本属性都是指老师的,侧重点不太一样,后来出现的“师父”一词可能还包含“师傅”的含义。

  

  很多人一看见“师傅”,除了想到老师这个职业外,还会想到那个著名的方便面康师傅,很多人还会想想到,这个是不是就是简单的繁体字啊!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师傅最早出现在《毂梁传》里,里面写到“羈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最开始是对老师的尊称,后来在《史记》中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特殊尊称的情况,书里写道“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个时候,“师傅”这个词语开始作为皇帝老师的身份,有了尊称的意思。

  这之间的变化,可能和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于很多字做了规范,比如说“朕”字,之前一直就是我的意思,始皇帝让这个字成了皇帝的专属名词,秦汉以后,太师太傅为皇帝的老师,师傅也就成了皇帝老师的专有名词。

  

  师父的出现

  在唐朝以后,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包括皇帝以孝治理天下的理念,让天下百姓要做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只有这样的思想,才能维护统治的稳定。

  宋朝的《文苑英华》中写道“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这里的师父就是老师的意思,却不限于皇帝老师的范围,说明师父一词作为对老师的尊称,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里。

  《元史》中说“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古今小说》中说“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可见在元明以后,两个词语有了第二个相同的意思,就是对修行之人的称呼。

  然而古代毕竟是封建社会,师傅还是多指皇帝的老师,而师父更加侧重在民间流传,是会各种技艺的百工业者,只有这样的词语,才是符合当时身份的传承。

  

  师傅和师父在新文化运动以后,界限就越来越模糊了,然而带了现在,两个词语似乎有着不一样的境遇。师傅更多时候是一种尊敬别人的称谓,而不是专指老师了。

  师父这个词语带有非常浓厚的儒家色彩,是古代统治者孝道思想的延续,然而发展到今天,那种孝道的思想更多的是尊敬的含义,大家也就对师父和老师之更加的认可,毕竟那是传授给你知识的人,生你者父母,传授本事的人是你老师。

  结语

  师傅和师父发展到今天,基因还是老师的意思,“师傅”现在更多时候是对于陌生人的尊称,“师父”更多的是传授你技艺的老师,在感情上面来讲,肯定是第二个更加受你本人的尊敬,当然了,这两个词语,更加的体现着中国人的那种温良的精神,礼仪深重的传统中国,应该好好的宣扬这种文化。

  举报/反馈

上一篇:神仙联动上线!新倩女幽魂x央视87版红楼梦,宅家云游大观园!
下一篇:十二年经典喜剧落幕,《生活大爆炸》比《权游》更值得被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