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误杀2》上映一个月,票房累计10亿人民币。

  其实本片在点映的时候我就看了,一直没聊主要还是因为担心剧透会影响影迷们的观感。

  

  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我对于本片的印象还不错,最起码是属于那种虽然某些桥段略显俗套,但胜在电影敢拍,立意也好,非常能引起共鸣的类型。

  但出乎意料的是,回头在网上看影迷评价的时候居然一边倒的都是批判,目前该片的豆瓣评分也基本稳定在了5.9分。

  这个分数我是有些意外的。

  

  与《误杀》一样,《误杀2》也是翻拍的电影。

  原作是丹泽尔·华盛顿2002年主演的电影《迫在眉梢》,该片在豆瓣的评分是8.4分。

  受限于这个翻译的片名实在是太普通,太没有吸引力了,与电影的内容非常不搭,因此不少人都没有看过该片。

  可能这也是主创人员选择翻拍该片的原因之一。

  

  其实可以预想到,翻拍电影向来不太受影迷们的欢迎,这倒是很正常的事情。

  况且陈思成监制或者导演的电影似乎几乎都并非原创,从《唐人街探案》一路看过来的我表示确实对他喜欢不起来。

  不过,我依然想说,这次《误杀2》大家还是过于苛刻了。

  今天我就来结合原作《迫在眉梢》一起来聊聊这部《误杀2》。

  

  网上对于《误杀2》的批评大多集中在女主角的演技和电影节奏上面。

  对于一部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来说,女主呈现的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演技确实与整部电影的基调完全格格不入。

  事实上我也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导演非要在全员都沧桑老成的电影中会出现如此一个美颜美到出戏的角色。

  

  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我不是药神》中谭卓的形象其实更符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人。

  谭卓的造型虽然也很美,但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属于人的范畴。

  

  而《误杀2》中女主的造型似乎是从仙侠剧中穿越过来的一样,一脸霸气,走路带风,与周围的角色格格不入。以至于这个人物刚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反面人物。

  

  对于《误杀2》的节奏我确实也不太能接受。

  与《迫在眉梢》的线性叙事不同,《误杀2》一开始便将劫持医院的戏份抛了出来,随后才开始用闪回和讲述的方式一点点呈现故事全貌。

  相比之下,这种方式增加了电影的悬疑感,更加吸引人看下去,确实是个好的选择。

  

  但导演毕竟是新手,在电影中后段的时候这种倒叙方式就有点失控了。

  电影频频在肖央的回忆中不断煽情,有点煽过头了,影响了叙事节奏,主线故事反倒是显得过短了。

  以至于我在看完电影后严重怀疑影片时长不够。

  

  抛开以上亮点不谈,《误杀2》绝对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好片。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翻拍的电影生来就带着原罪,这是带有一定偏见的。

  最起码我知道的吴宇森版的《英雄本色》就是翻拍电影,而该片如今在不少80、90影迷的心中已然封神。

  

  而且要知道,想要翻拍得好也是个技术活。

  毕竟后来导演丁晟试图再次翻拍经典,搞出来一个《英雄本色2018》,我看完差点吐了。

  事实证明,翻拍不一定就烂,但想要造就经典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

  

  《迫在眉梢》这部电影虽然也非常现实,但是影片节奏其实略显松散,尤其是前期的铺垫过长,导致不少观众刚开始就弃了。

  影片开头被车撞死的那个女性其实不拍也丝毫不影响整部电影的进程。

  毕竟主角的儿子缺少的是颗心脏,至于这颗心脏到底怎么来的,对于影片节奏来说根本不重要。

  

  《误杀2》就完全规避了这个问题。

  再加上叙事节奏的加快和前半段悬疑气氛的营造,绝对比《迫在眉梢》更符合一部优秀电影的气质。

  

  另外,我认为《误杀2》改编的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对矛盾冲突的本地化上。

  中美文化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当我们改编好莱坞电影的时候本土化做的好基本就成功了一半了。

  

  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十二公民》就改编自经典好莱坞电影《十二怒汉》。

  原作是十二个陪审团的成员对于一桩谋杀案的探讨和挖掘。

  而我国是没有陪审团制度的,导演在翻拍的时候则将视角放在了十二个法律学生的家长们身上,完美契合了主题。

  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美国讲究自我奋斗实现人生的美国梦,在资本主义社会,钱就是一切!

  有没有工作机会决定了你投票投给谁,钱则在背后运作着整个社会,因此当一个孩子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钱就成了孩子父亲面前的最大难关。

  面临失业危机和被不靠谱的保险公司欺骗成为了丹泽尔·华盛顿这个角色最终走向不归路的关键。

  

  而在《误杀2》中,摆在肖央面前的钱只是第一关,而且是最微不足道的那一关,因为他可以通过借高利贷来解决。

  他真正的面临的危机则是“权”。

  这东西不像钱,它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摆在你面前,你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我太佩服这个改编了。

  结合当下的一些现实事件来看,简直是完美贴合了影片上映地的国情。

  比如说有的医院,哪怕是个小小的保安也能把你拒绝在外,有钱也不好使;有的时候你病人都快死了,却没有一个医院敢收你,活活让你病死.......

  这背后一切的逻辑都在于那个掌握了权力的人说的一句话。

  

  《误杀2》里非常剧情化地让文咏珊饰演的母亲偷偷听到了医院医生的谈话,然后才有了肖央这个父亲舍命一搏的戏码。

  但如果这是在现实中,恐怕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谁也不知道,对于像主角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就算是拼命都不知道该去找谁去拼。

  这似乎更恐怖。

  

  肖央饰演的主角就是个勤勤恳恳工作的普通人,他甚至都不是为了给儿子抢心脏才犯的罪,而只是为了求一个公平。

  到最后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仅仅只是将背后的市长送上了法庭,连那个浪荡的公子哥甚至也还继续活着、潇洒着。

  虽然主角最后留下一句话:“我们可以卑微地活着,但是不能像虫子一样被随意踩死”。

  可惜现实中大部分事却刚好相反。

  

  《误杀2》的舞台虽然是发生在泰国,但事实上,谁都知道这拍的就是国内的本土故事。

  你但凡结合某些新闻细想一下就会浑身发凉。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可能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罢了。

  新闻报道出来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误杀2》绝对是为数不多的现实题材好电影。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是一部拍摄技巧复杂,具有教学意义的电影;

  也可以是一部带给我们美好回忆,让人反复观看的电影;

  那自然也可以是一部能引起观众共鸣,反应某种社会现实的电影。

  而《误杀2》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此前曾有不少人都表示《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不怎么样,票房水分太大,德不配位。

  但其实对于我来说,我从电影中看到了无数让我共鸣的东西。

  当这部电影拍到我心里的时候,它就是一部好电影。

  这跟它是不是翻拍的或者拍摄技巧如何毫无关系。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啊。

  举报/反馈

上一篇:波兰放出“核共享”风声后,美国澄清、俄白拟讨论
下一篇:Nature集团的生化领域期刊,今年影响因子或将上涨到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