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过奥斯卡大奖,侯孝贤都向它致敬,这片凭啥这么神奇?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对法国电影,我是大写的服气。

  之前有幸看过1958年上映的法国片《我的舅舅》和1967年上映的法国片《玩乐时间》,法式的幽默感贯穿其中,喜剧感让人看得很轻松,还有很多精心设计的小惊喜桥段。不过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两部影片里,已经出现了能和如今的现代化相睥睨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厨房、自动化的家用电器、高科技家居空间、自动打开的的大门,于是,脑洞大成了目前我看法国电影特有的一种印象了。

  就像这次看的《红气球》一样,它虽然是一部短片,但是法式幽默和超大的脑洞,还是给到一波又一波不可思议的感官体验,心里一直有个疑惑:导演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这部于1956年上映的法国片《红气球》是一部彩色电影,全片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长,同为导演和编剧的艾尔伯特·拉摩里斯凭借这部带有奇幻色彩的影片,获得了第9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和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剧本奖。将短片带到奥斯卡历史上,并荣获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并不多见,或许只有这一部。

  这部短片在国际电影大奖中绝对是一个奇迹。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那个有点成精的红气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配角,它是小男孩童年的乐趣和希望的指引者。

  

  影片不以大牌明星为主,不以长串的台词为准,而是用几乎是默片时代的方式完成了一个真实、童真、奇幻、有趣的故事片。(全片的台词数量加起来可能不超过十句)

  小男孩和红气球的缘分起始于小男孩在上学的路上抬头看到了一个被绑在路灯底下的红气球,他爬到了路灯杆上,摘下了红气球。为了和这个红气球能待在一起,小男孩拿着它一路跑到学校,下雨的时候,手里也要拿着气球,让气球和自己一起搭蹭一下陌生人的伞,不让它淋雨。

  

  红气球在片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是个能听懂人话、会调皮捣蛋的红气球,除了它不会说话。

  和小男孩回到家之后的红气球,被家人从窗户上放出去了,可是它在小男孩的窗前久久停留不愿离去,直到小男孩再次开窗把它带回家里。

  

  从小男孩先是捡到这只被遗留在外的红气球,到小男孩一路上照顾它不让它淋雨,红气球似乎开始对小男孩产生了感情,如果说前面的感情都是小男孩在付出,从小男孩开始和红气球对话的那一刻起,就是红气球对小男孩的依赖。

  

  小男孩因为红气球跟着他一起去了学校而被老师关进了小黑屋里,红气球为了给小男孩“出气“会小小的报复一下那个关他禁闭的老师。

  

  红气球在小男孩的生活里扮演着童心满满的淘气同伴,小男孩想抓住它但是它不让他抓,不过小男孩走路的时候它会一直跟着,有时候小男孩还会和它一起捉迷藏。

  

  红气球不会说话,但是它能完全听懂小男孩的话。

  直到这只红气球因为听小男孩的话,在面包店前面等他,而被其他一窝蜂而来的小男孩抢走。

  

  小男孩四处寻找红气球,拼力地要去救它,终究因为红气球被别的小男孩用弹弓打中了落地、再被踩爆而失去了生命力。

  这些,就是小男孩和红气球的故事。  看到《红气球》这个片名,很容易联想到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执导的藏语片《气球》。这两部片子的镜头语言风格其实很不一样,但是细看一下,两者其实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以儿童的视觉去感受童年的乐趣,一个是色彩鲜红的红气球,一个是小孩子用避孕套吹出来的气球,在影片中都暗含着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红气球》里的奇幻感主要是体现在那只“人精”红气球上。多个定焦镜头和跟拍镜头捕捉到了气球一路跟着小男孩的画面,跟着小男孩行走的红气球遇到了跟着一个小女孩走路的蓝气球,瞬间要亲近的画面,这些笑点都太赞了,这些是本片喜剧的出处,也是它的魔幻之处。还有红气球被打中之后,表面开始”冒汗“和”开裂“的细节处理,让红气球的”表情和情绪“表现得很到位,这不禁让搬着小板凳坐在屏幕前的小伙伴们再次怀疑:导演是怎么拍的?太神奇了!

  

  这些挺魔幻的拍摄画面,不确定是否是用了特效?(50年代的电影技术不知道有没有发展出来特效技术)

  而关于红气球表现出来的生命力的部分,是由灰色调的画面和对比强烈的红色来表现的。

  

  小男孩一出场穿的灰色衣服和墙壁的灰色调,以及行人和街道一同出现的大面积暗色调,暗藏了一种城市气氛冷淡压抑的气氛,它传递得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压抑气氛。

  

  只有小男孩手拿红气球蹭到的一个拿伞的行人,路过一个饭店的时候,饭店招牌上有出现一小片的红色广告牌,其他时间,只有那只一直跟着小男孩的红气球最能代表暖色调的氛围。

  

  红气球的鲜明红色,向来都是热情、希望和旺盛的生命力和代表,一如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一样,一放学就撒欢奔跑的模样,恰是整个城市缺少的生机与活力。

  

  当那只红气球被踩碎之后,似乎瞬间唤醒了这个附近所有气球的生命力,它们一起从各自主人的手里飞出来,全都聚集到了红气球被踩爆的地点,这段绝对是本片最高能、最炫的镜头了。

  

  这也印证了红气球所代表的希望,是永远不褪色的。从儿童身上感受到的活力,从多得数不清的红气球身上感受到的希望,正是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色彩。

  

  结尾处当那么多的气球把小男孩腾空带飞的画面,除了让人再次感到奇幻之外,还给了我们失去红气球之外的关于希望的另一种弥补,看得人的童心都找回来了,导演这脑洞也是没谁了。

  

  侯孝贤还拍过一部致敬本片的《红气球之旅》,可见这片的魔力太大,说不定下次就安排上《红气球之旅》了。

上一篇:好雨时节 润物无声(二十四节气·雨水)
下一篇:异地恋情侣要想感情长久,记住以下6条忠告,轻松扛过异地危机!